卤代烃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854267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卤代烃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卤代烃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卤代烃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卤代烃教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卤代烃教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卤代烃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卤代烃教学课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7 卤代烃本章要点: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消除反应机理,竞争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一、卤代烃的基本概念1,卤代烃的分类按烃基分类卤原子与饱和碳原子连接;卤原子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的卤代烃一级卤代烃(伯卤代烃):碳原子上连有一个烃基;二级卤代烃(仲卤代烃):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烃基;三级卤代烃(叔卤代烃):碳原子上连有三个烃基。卤原子与不饱和碳原子连接:卤代烯烃与卤代苯,卤原子连接在不饱和碳原子上。卤原子与烯丙基、苄基连接:烯丙基卤代烃与卤苄,卤原子连接在不饱和碳原子的邻位饱和碳原子上。按卤原子分类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2,卤代烃的命名两种观点 以

2、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选择最长碳链时不考虑是否含有卤原子; 3-氯甲基戊烷or.2-乙基-1-氯丁烷 3-(chloromethyl)pentane系统法命名时,卤原子总是取代基,不视为官能团;习惯法命名时,有时视卤原子为官能团,如叔丁基氯等。 氯(代)苄 or 苄基氯3,碳卤键的结构特征碳-卤键的极性: 10-30Cm 6.472 6.072 5.971 5.471卤原子电负性大,碳卤键是极性键,a-碳原子上带有部分正电荷,容易受到给电子试剂作用,发生亲核反应。二、卤代烃的性质化学反应 1,取代反应卤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主要反应有 羟基取代卤原子(水解反应,卤原子转换成羟基,

3、一种制备醇的方法) 碱性水溶液中反应,活泼卤代烃(叔卤代烃、烯丙式卤代烃、苄卤代烃)容易反应。 烷氧基取代卤原子(醇解反应,卤原子转换成烃氧基,制备醚的方法)反应称为Williamson缩合,引入烃氧基的试剂通常是醇钠,醇钠是强有机碱,也是有效的亲核试剂。醇解反应是制备混合醚的重要方法,醚的两个烃基分布来自于醇(醇钠)和卤代烃。但两个烃基中有一个是叔碳烃基的话,这个烃基不能来自于卤代烃,因为三级卤代烃与醇钠作用容易得到烯烃;两个烃基中有一个是苯基的话,这个烃基也不能来自于卤代烃,因为卤代苯不能与醇钠作用,除非苯环卤原子的邻、对位上有一个甚至一个以上硝基。 氨基取代卤原子(一种制备有机胺混合物的

4、方法) 反应得到不同取代的胺,是混合物,使用大大过量的NH3可以使反应主要得到RNH2。 氰基取代卤原子(制备腈及羧酸的方法)氰化钠(钾)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反应得到腈,多出一个碳原子;这个腈经过水解可以得到羧酸或酰胺。其它取代反应巯基取代:KHS/醇水溶液炔基取代:炔钠2,卤代烃取代反应历程亲核取代反应模式亲核试剂:具有给出电子对能力的化合物分子或离子如H2O、OH、NH3、RO、CN、RCC-、诸如此类的Lowis碱; 双分子反 SN2历程进攻试剂对卤代烃分子中的a-碳原子(正电荷中心)作用,进攻伴随卤离子的离去;经过一个过渡态,完成取代反应。动力学特征:反应速率与卤代烃和亲核试剂二者的浓

5、度相关;立体化学特征:有旋光性的卤代烃经水解反应得到的醇仍具有旋光性,并伴有空间翻转(Walden转化);a-碳原子上的取代基越大、溶剂的极性越大,越不利于双分子反应。例:用碘化钠的丙酮溶液与卤代烃反应,是较为典型的SN2历程的反应:对下列卤代烃的反应活性顺序为:3-溴丙烯(烯丙式卤代烃) 1-溴丁烷 2-溴丁烷后二者的差别在于a-碳原子上的取代基对进攻试剂的阻碍,1-溴丁烷小,2-溴丁烷大。单分子反应 SN1历程反应条件下,碳卤键断裂,卤离子离去,产生一个碳正离子中间体,并立即结合进攻试剂,完成反应。动力学特征:生成碳正离子的一步慢,是限速步骤,反应速率表现只与卤代烃的浓度有关;立体化学特征

6、:产物发生外消旋化;产物复杂性:有生成烯烃的副反应及生成重排产物的可能(凡经历碳正离子历程的反应都有这种可能)。例:用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与卤代烃反应,是典型的SN1历程的反应:对下列卤代烃的反应活性顺序为:3-溴丙烯 2-溴丁烷 1-溴丁烷后二者的差别在于形成正碳离子的难易,2o碳正离子比1o碳正离子更稳定。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与卤代烃的反应用于鉴别不同氯代烃时,能立即反应生成沉淀是叔卤代烃、烯丙式卤代烃、卤代苄(容易生成正碳离子);不会生成沉淀的是烯式卤代烃、卤代苯(碳-卤键很难断开);较慢或加热才能生成沉淀是仲卤代烃(慢)、伯卤代烃(加热)。 不同卤原子取代的卤代烃,对于取代反应的活性不同;活性

7、序:RI RBr RCl RF。卤代烃分子结构特征与反应活性位阻作用:伯卤代烃背面进攻的位阻较小,不利于形成碳正离子而有利于发生双分子取代反应(SN2);叔卤代烃背面进攻的位阻大,不利于亲核试剂从背面进攻,且碳-卤键相对较弱,有利于形成碳正离子,有利于发生单分子取代反应(SN1),烯丙式卤代烃和苄卤代烃也容易形成碳正离子。电子效应:碳原子上烃基越多电子云密度增大越多,不利于亲核试剂进攻、有利于碳正离子稳定;伯卤代烃易发生双分子取代反应(SN2),叔卤代烃易发生单分子取代反应(SN1);烯丙式卤代烃和苄卤代烃易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也易发生单分子取代反应(SN1) 。 反应条件的影响高的温度、极性

8、大的溶剂有利于单分子反应,相反的条件有利于双分子反应。因为温度高有利于碳卤键断裂;溶剂极性大有利于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3,脱去卤化氢的反应(消除反应)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会失去卤化氢(b-H和卤原子)得到烯烃。从分子中失去取代基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卤代烃失去卤化氢的活性顺序:叔卤代烃 仲卤代烃 伯卤代烃。乙烯式卤代烃在强烈的条件下也能失去卤化氢得到炔烃。仲卤代烃 叔卤代烃札依采夫规律:由卤代烃分子中脱去卤化氢时主要得到双键上含烃基多的烯烃。 两种消除反应历程单分子消除(E1):卤原子离去得到碳正离子,继而脱去bH;双分子消除(E2):碱性试剂进攻bH,在bH离去的同时卤原子离去;4

9、竞争反应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称为竞争反应。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是一对竞争反应。影响反应竞争的因素进攻试剂进攻试剂碱性强,有利于b-位质子离去,有利于发生消除反应;进攻试剂亲核性强,有利于卤原子离去,有利于发生取代反应。溶剂溶剂极性弱,有利于产物烯烃稳定,有利于发生消除反应;溶剂极性强,有利于极性产物稳定,有利于发生取代反应;b-碳原子上有吸电子基的卤代烃与亲核试剂的反应时,进攻试剂碱性强,容易发生消除反应。在许多经历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反应中,都有发生消除反应的可能;竞争的单分子反应 卤原子离去即产生一碳正离子,进而若发生 B-进攻发生取代反应,若发生H+离去发生消除

10、反应。有利于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卤代烃容易发生单分子反应。进攻试剂的影响:进攻试剂碱性强,有利于b-位质子离去,有利于发生消除反应;进攻试剂碱性弱、亲核性强,有利于发生取代反应。温度高有利于单分子反应。在单分子历程中,常发生碳正离子的重排,由稳定性较低的正碳离子重排成稳定性较高的正碳离子。竞争的双分子反应亲核试剂进攻在a-碳原子上发生取代反应,若亲核试剂作为碱与b-氢原子作用,则发生消除反应。a-碳原子上取代基大且多,不利于取代,有利于消除;b-碳原子上有吸电子基时,b-氢原子的解离趋势增大,有利于消除;进攻试剂的碱性强有利于消除,进攻试剂的亲核性强有利于取代;溶剂的极性强,有利于取代,溶剂的

11、极性弱有利于消除;反应温度高有利于消除。竞争反应总结取代与消除都是在Lewis碱作用下完成的,不同的卤代烃及不同的反应条件分布有利于取代和消除反应,产生反应竞争。单分子反应(如三级卤代烃)的竞争取向与进攻试剂的碱性关系较大;双分子反应(如一级卤代烃)的竞争取向与卤代烃分子的烃基结构、反应温度、溶剂极性、进攻试剂碱性和亲核性等相关。卤代烃分子中烃基结构的影响:进攻试剂的影响:溶剂影响:4,与金属镁的反应产物是烃基镁卤化物(Grignard试剂、格氏试剂)。卤代苯与卤代烯烃也能由于制备格氏试剂,只是由于反应需要加热,通常不用沸点低的乙醚,而是用四氢呋喃(THF)。格氏试剂在反应中能提供一个烃基负离子(碳负离子),有非常高的luis碱活性,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强亲核试剂有重要的应用。格氏试剂与含活泼H的化合物能反应,得到相应的烃。如与酸、水、醇(酚)、氨、端基炔烃等都能作用,结果是格氏试剂不复存在了。所以在格氏试剂用于合成时一定要避免这种作用。从卤代烃制备羧酸:这个反应可以用于从卤代苯制备苯甲酸,用氰化钠与之不能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