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导学案.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860881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的誓言》导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 审核: 周课时数: 总课时数: 授课班级与时间:课题:土地的誓言 第 1 课时 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2、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能力目标:1、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预测】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学法指导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1、查字典,给下列下划线注音: 端木蕻良 炽痛 嗥鸣 斑斓 怪诞 亘古 谰语 默契 田垄 蚱蜢 污秽 丰饶 辘辘 山涧 镐头 泛滥2、查词典,解释下列生词:炽痛:热烈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远古。 污秽:肮脏的东西。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了解。田垄:田埂,用来分界并蓄水。 标直:笔直。 丰饶:富饶。泛滥:江湖河水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知识链接】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著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3、大地的海等,鸿篇巨著曹雪芹。同时他是东北流亡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学习流程】1、 激情导入:教师课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创设情境。二、朗读初步感知1、情感指导: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要求: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b 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c 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2 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4、指导学生自由读,各小组选取部分课文展示,组

4、内互评。 合作探究:(学生自学,针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1、题解:土地的誓言这个题目你怎么理解? 明确: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其特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作者之所以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下力求简洁,在拟题之时就更是如此。何况,本文集中笔力写“土地”,将“土地”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也确实是一种较好的选择。2、理解全文结构,理解其写作内容。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

5、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3、学生再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学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明确:问题一: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问题二: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6、,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展示提升:(学生小组充分探讨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达标测评】 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教师引导: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自主反思】备 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 审核: 周课时数: 总课时数: 授

7、课班级与时间:课题:土地的誓言 第 2 课时 课型:展示课【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二)能力目标:1、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2、品味作者的抒情方式。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预测】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流程】一、复习回顾旧知 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明确: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8、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第一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而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教师引导: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学生讨论明确: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它也表达可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

9、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学,针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 1、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2、 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

10、影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3、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展示提升:(学生小组充分探讨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1、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请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 2、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明确:呼告、铺排、直接抒情、人称变化。3、 关于祖国的代名词,还有河流、语言、民族等,请思考想一想下还有什么对祖国的赞歌等等?例如 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受得深沉 布置新预习任务(发放新导学案)【自主反思】备 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