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商四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65353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商四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晋中市晋商四校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11月联考物理试题本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12题,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 某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是x,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来源:Zxxk.ComA3x/2 B2x/3 C2x/5 D5x/22、2012年初,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业运行。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

2、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卫星1卫星2地球60ABA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B卫星l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C卫星l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3.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水平力F一

3、定变小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4如图所示是倾角为45的斜坡,在斜坡底端P点正上方某一位置Q处以速度v0水平向左抛出一个小球A,小球恰好能垂直落在斜坡上,运动时间为t1.小球B从同一点Q处自由下落,下落至P点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t1t2()A12 B1 C13 D15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B. C. D.1-ABF6

4、.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斜面体B上,A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B静止不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A,使物体A沿斜面加速下滑,则此时斜面体B受地面的摩擦力:( )A方向水平向右 B方向水平向左C大小为零 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来源:学*科*网Z*X*X*K7如图是我国“美男子”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或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B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C飞船落地前减速,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于其重力D火箭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也逐渐减小但仍大于其重力

5、8地球半径为R,在距球心r处(rR)有一同步卫星,另有一半径为2R的星球A,在距球心3r处也有一同步卫星,它的周期是48h,那么A星球平均密度与地球平均密度的比值为A932 B38 C2732 D27169.“蹦极运动”是勇敢者的运动,蹦极运动员将弹性长绳系在双脚上,弹性绳的另一端固定在高处的跳台上,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后,可以在空中上下往复运动多次,最后停在空中。如果把运动员视为质点,忽略运动员起跳的初速度和水平方向的运动,弹性长绳伸直时可视为一根长弹簧。对于运动员、弹性长绳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以弹性长绳没有伸长时为弹性势能的零点,以跳台处为重力势能的零点。运动员从跳台跳下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 )A由于机械能的损失,第一次反弹回的高度一定低于跳台的高度B第一次落到最低位置的动能为零,弹性势能最大C跳下后动能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零D最后运动员停在空中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小10质量为m的汽车,启动后发动机以额定功率P沿水平道路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达到以速度v匀速行驶,若行驶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不变,则在加速过程中车速为v/3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3P/mv B2P/mv CP/mv D0S1 S211静止在地面上的一小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位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s1过程的图线是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关于

7、物体上升过程(不计空气阻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拉力是变力,且不断减小Bs1s2过程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0s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再反向增大,最后保持不变且等于重力加速度12质量为、的两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的人站在上用恒力拉绳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分别为和,位移分别为和如右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此人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 )A. B.C.D. 非选择题部分(共64分)二、实验题、填空题(共3题,共17分)S1.(4分)某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的运动“探究阻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

8、人停止蹬车后,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至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阻力做功使自行车的速度发生变化设自行车无动力后受到的阻力恒定(1)在实验中使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获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车,需要测出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向前滑行的距离s,为了计算自行车的初速度,还需要测量_(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2)设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恒为f,计算出阻力做的功及自行车的初速度改变人停止蹬车时自行车的速度,重复实验,可以得到多组测量值以阻力对自行车做功的大小为纵坐标,自行车初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一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就可以得到阻力做的功与自行车速度变化的定性关系在实验中作出W一V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

9、际情况的是 2.(9分)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为测量动

10、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测量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3、(4分)如图所示,小车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匀加速运动,车厢顶用细绳悬挂一小球,发现悬绳与竖直方向形成一个稳定的夹角,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三、计算题(47分) 1(10分)如图,质量m=60 kg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雪道滑下,从B点水平飞出

11、后又落在与水平面成倾角=37的斜坡上C点.已知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AB=25 m,B、C两点间的距离为s=75 m(g取10 m/s2,sin37=0.6).求:(1)运动员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vb的大小;来源:学#科#网Z#X#X#K(2)动员从A到B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 (12分)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小车足够长求:(1)小物块刚放上小车时,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

12、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g=l0 m/s2). 3、(1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质量为M的长平板B,在平板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P由静止开始落下.在平板上方附近存在“相互作用”的区域(如图中虚线所示区域),当物块P进入该区域内,B便会对P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使得P恰好不与B的上表面接触,且F=kmg,其中k=11.在水平方向上P、B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已知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10-3,平板和物块的质量之比M/m=10.在P从静止开始下落时,平板B有向左运动的速度v0=

13、0.20 m/s,P从静止开始下落到进入相互作用区域经历的时间t0=0.50 s.设平板B足够长,保证物块P总能落到B板上方的相互作用区域内,忽略物块P受到的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来源:学科网ZXXK求: (1)物块P从静止开始下落到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2)从物块P由静止开始下落到平板B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的这段时间内,P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4.(13分)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10cm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即小球离开圆形轨道后可继续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壕沟,C、D两点的竖

14、直高度h=0.8m,水平距离s=1.2m,水平轨道AB长为L1=1m,BC长为L2=3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0.2,重力加速度g=10m/s2,hL2L1sRBACDv0求:(1)若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2)若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又不掉进壕沟,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的范围是多少?山西省晋中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晋商四校联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题号123来源:学*科*网Z*X*X*K456789101112答案CACDBCDCABDBACDBC二、1(1)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滑行的时间t(2分) (2) C(2分)2(

15、1)0.4950.497m/s2;(3分) (2)CD(1分); 天平; (1分) (3);(3分) 偏大, (1分)3. (4分)三1.解析:(1)由B到C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竖直方向:hBC=ssin37=gt2 (2分) 水平方向:scos37=vBt (2分) 代入数据,解得vB=20 m/s. (1分)(2)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hAB+Wf=mvB2 (3分)代入数据,解得Wf=-3 000 J (2分) 所以运动员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3 000 J.2. 每小问得4分3解析:(1)设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的速度为V1, V1=gt0,物块P从进入相互作用区域到速度减小为零的过

16、程中,受到重力和平板的相互作用,设物块在相互作用区域内下落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kmg=ma,设在相互作用区域内的下落时间为t,根据运动学公式a=, 而物块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的时间T=2(t+t0), 由上各式解得T=t0=1.1 s.(2)设在一个运动的周期内,平板B的速度减小量为v,B板在2t。内的加速度a1 Mg=Ma1 ,B板在2t内的加速度a2 (Mg+F)= Ma2 ,则v= a12t。+ a22t 解得v=2.410-2 m/s. P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n=8.3 n应取整数,即n=8.,注:若用动量律解答,也可给分.答案:(1)1.1 s (2)8次评分指导为(2分)其它均为(1分)(即:第一问5分,第二问7分)4,答案评分指导为(2分)其它均为(1分)(即:第一问5分,第二问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