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策略初探1.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66609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教学策略初探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朗读教学策略初探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朗读教学策略初探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朗读教学策略初探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朗读教学策略初探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教学策略初探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提高朗读效率教学策略初探 市七小 李霞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都在努力地实践着,探索着,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主导与主体,预设与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老师的理解角度不同,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泛语文”活动和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认真反思一下,感觉到课堂缺少了语文味,学生似乎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语文效率低下问题十分明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重视。为此有小语专家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主张,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都是对有效

2、语文课堂的诠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笔者单从朗读的有效性这一层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读”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绝大多数情况,只要学生能阅读,都应该是有效的,只是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值得思考。特别是小学生当阅历不够丰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目的不够明确,阅读方法没有掌握,再加

3、上仅仅把读当作是一种手段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效率往往是不高的。怎样做才能提高读的效率呢?就一篇课文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强化初读初读是学习一篇文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独立体验文章的阶段,是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部分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己提出问题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能作为形式走过场,必须给足学生的时间,认真落实,没有三至五遍的认真阅读,学生是不可能对文章有较好的整体把握的,理解水平低的学生更是如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课的完整,为了达到自己的预定目的,拼命地赶课,缩短了初读的时间,结果是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的感受、理解、

4、欣赏和评价就不能落实到位,只能以老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致使课堂陷入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泥潭。2、重视精读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体要求。”这里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以,有了充分的初读,精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牵一发动全身就成为可能,精读的目的也才能达到。(1)把握“基调”,从读好每一句话做起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朗读时能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基本上掌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就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的再现出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课文讲的是一

5、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两只鸟蛋的事,课文的基调是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自然的热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如何读好这句话呢? 可以引导学生轻读课文提问:“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小鸟(或小鸡)的孵化过程,老师此时可相机引导学生表达:“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一只小鸟;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两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指导朗读“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想象说话。以“假如现在你就是鸟妈妈,孩子丢了你会怎么样?”为题练习说话。来体会、想象鸟妈妈这

6、会儿怎么“焦急不安”。指导朗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再进行角色朗读。让学生做一回小男孩的“妈妈”,对小男孩说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读出“妈妈”的语气。至此,学生在讨论、想象、说话中理解了句子,读好了句子。(2)用好朗读的方法朗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范读、个别读、齐读、轮读、轻声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各种朗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要恰当合理,适合文体和教学的需要。这里就范读、个别读、齐读的方法来说明它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策略。范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要求对我们的一些老师产生了不小的

7、影响,既然是个性化的阅读,老师就不好范读了。在这里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学生年级高低、基础优劣、知识多寡、能力大小等各不相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地运用范读这一形式。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受到启发、帮助和感染。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是这样对自己说的:“要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具有艺术的魅力,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调、节奏、韵律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动听的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前范读,可帮助学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分析重点词、句、段时范读,可以使

8、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涵;在学生读得不理想的时候范读,可以使学生在“愤悱”之时及时得到“启发”。特别是低年级,加强范读,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唱读的发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个别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个别读的机会是很多的。其目的,有时是为了检查学生初读的情况,通过个别读,了解学生生字词的朗读和理解,长句的断句,段落内容的把握,已经理解的内容等情况;有时是为了加深理解,体验感受,切实地品味语言的韵味和情感,再如一年级下册中两只鸟蛋第一节的朗读。为了读好这一节,老师可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鸟蛋,分组让学生看一看,模一摸,亲身感受到鸟蛋小小的,白白的,凉凉的,滑滑的(体态语言辅助朗读),一种爱鸟蛋的感情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爱鸟蛋的感情带入文中读出来吗?此时,采取指名个别朗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有时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则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齐读。齐读是经常运用的一种读书形式。它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时是为了激发感情,有时是为了强化记忆,有时则是为了创造气氛等。但低年级朗读教学中齐读的运用必须要慎重,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字一顿不动脑筋地拖腔拉调等唱读习惯。更有甚者,为齐读而齐读,齐读真的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一种无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