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OGO成人心肺复苏成人心肺复苏 LOGO心肺复苏研究内容心肺复苏研究内容 复苏学又称为心肺脑复苏,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目的在于脑在于脑 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 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功能。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功能。LOGO心肺复苏历史回顾心肺复苏历史回顾1936年动物模型的建立1956年电除颤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1966年定义了CPRLOGO心肺复苏历史回顾心肺复苏历史回顾1974年开始面向公众进行心肺复苏培训1980年ACLS指南第一次
2、制定1986年儿童BLS、ALS指南制定1992年成立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筹备委员会2000年第一次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制定2005年修订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年修订国际心肺复苏指南LOGO心跳骤停的定义心跳骤停的定义 从不同的临床角度出发,心跳骤停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脏骤停。美国AHA为冠心病患者心脏骤停所作出的定义是:冠心病发病1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脏骤停。Cecil内科学第十六版则规定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没有能够估计到得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为心脏骤停。LOGO心脏骤停的常见病因心脏骤停的常见病因心脏病变冠心病、心肌梗死,尤伴有休
3、克、肺水肿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他为左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等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及各种心瓣膜病先心病如法乐氏四联症、艾森曼格综合征及先天性传导障碍严重心律失常如恶性室早、室速、室颤、长Q-T综合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脏肿瘤如左心房球形血栓及粘液瘤、大动脉瘤破裂LOGO心脏骤停的常见病因心脏骤停的常见病因非心脏病变阻塞性肺疾患、大块或大量肺栓塞(静脉栓塞、气栓、脂肪栓)、各种原因的窒息等颅内疾患常见颅内岀血及蛛网膜下腔岀血、颅内感染消化道急症如大出血、穿孔及急性岀血坏死性胰腺炎等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如严重酸中毒、高血钾 药物中毒各种休克、溺水、电击、自杀其他:麻醉及手术意外心包胸腔
4、穿刺LOGO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 呼吸道阻塞系指呼吸器官(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狭窄。阻碍气体交换,或呼吸道邻近气管病变引起的呼吸道阻塞,以至发生阻塞性呼吸困难的总称。最常见的完全性气道阻塞原因为舍后坠气道阻塞的另一常见原因为上呼吸道梗阻,外源性异物如经口误入的鱼骨,内源性异物如牙齿、血液LOGO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急性炎症、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特殊感染性肉芽肿、喉部、气管内结核、梅毒、麻风真菌和硬结病等可发生肉芽肿和或继发感染,也可发生瘢痕收缩使管腔狭窄。肿瘤外伤与创伤各种咽喉疾病引起的声带瘫痪L
5、OGO死亡死亡临床死亡-标志呼吸心跳停止-特点可逆生物学死亡-标志脑死亡-特点不可逆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LOGO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25分钟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肺组织大于2小时LOGO心肺复苏旧指南心肺复苏旧指南期:基础生命支持A、气道控制B、呼吸支持C、循环支持期:高级生命支持D、药物与液体E、心电监测F、除颤期:长期生命支持G、估计可救治性H、意识的恢复I、加强监护LOGO新指南中新指南中BLS的变化的变化A-B-C更改为C-A-B BLS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
6、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强调:BLS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早期除颤LOGO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旧指南:意识丧失(强调对声音的反应)呼吸停止(一听二看三感觉)脉搏消失(不能超过十秒)面色灰白 大脑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肌力为0 强刺激无反应等LOGO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呼吸心跳骤停的判断新指南意识判断:确认患者无反应(轻摇患者肩部并呼喊患者)检查医务LOGO大叫“来人啊!快打电话!喊医生,快取除颤器”。将患者去枕平卧与硬板床或地上,摆成复苏体位(俯卧患者要翻身),打开上衣,松开裤带。紧急呼叫LOGOC 循环支持循环支持新指南进一步强调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
7、幅度进行按压,保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端13处,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频率:成人不少于100次分,不宜超过120次分。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cm。注意:按压时胸骨下压时间及放松时间各占50%。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LOGO持续持续CPR按压方法:操作者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处,另一只手叠在其上,手指交叉抬起。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与患者躯体垂直,用力进行按压,按压:回复时间=1:130次按压,2次通气(儿童15:2)尽可能缩短中断按压时间,包括检查脉搏、除颤、气管插管完成五个30:2循环后,(约2分钟),再以少于10秒
8、钟检查脉搏有2人以上施救者,2分钟交换1次LOGO尽早除颤尽早除颤建议早期除颤。因为 心脏骤停早期最常见是室颤;除颤仪治疗室颤最有效;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未及时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室颤就可能转为心脏停博。目击心脏骤停者即行电击除颤,越快越好。院内应立即行CPR,电击除颤3分钟院外不确定心脏骤停时间者,应先做5个循环(或2分钟)的胸外按压,再检查节律,判断是否除颤。LOGO除颤的方式除颤的方式 捶击除颤 可使室速转成窦律(11%-25%),室颤只有极少数可被重捶终止(新指南中不常规推荐)电除颤 (选择非同步档)单向波的能量选择:360J 双向波:120-200J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药物除
9、颤 注意:心脏停博者不能除颤LOGO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适应症:心室颤动及无脉性室速电极板的位置:右侧电极板放在病人右锁骨下区;左侧电极板放在与左乳头侧,中心在腋中线位置有起搏器的患者应避免 左电极板直接放在起搏器上LOGO LOGOA:Airway Control 打开气道打开气道单人复苏,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打开气道,人工呼吸2次1.仰面举颏法2.托下颌法LOGO其他呼吸支持方法其他呼吸支持方法口对鼻人工呼吸 对不能经口通气的病人应用,如口唇不能被打开,口腔严重损伤,口不能完全被封住者等。口对气管套管呼吸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口对面罩呼吸球囊-面罩装置LOGO简易呼吸器法简易呼
10、吸器法LOGO 高级生命支持流程高级生命支持流程LOGO 继续继续CPR及通气支持及通气支持供氧,因为:呼吸系统障碍和低心排量 动脉和静脉氧差增大 肺内分流和通气换气功能异常 低氧血症导致无氧代谢和代谢性酸中毒推荐在BLS和ALS中使用100%浓度氧气,保证血氧饱和度94%。当使用气管插管等设备时,通气频率为:6-7妙1次,8-10次分钟,应不间断连续胸外按压。LOGO CPR标准用药标准用药室颤: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或血管加压素40iu,单次用药。+胺碘酮300mg,每3-5分钟重复150mgLOGO CPR标准用药标准用药心室停搏与无脉性心电活动 肾上腺素1mg,每3-5
11、分钟重复一次 +新指南中不建议再使用阿托品 新指南中不推荐起搏治疗LOGO 酸中毒问题酸中毒问题 心脏呼吸停止早期,二氧化碳呼出障碍,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如自主循环呼吸不能迅速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LOGO 碳酸氢钠碳酸氢钠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作为心肺复苏时的一线用药,其用药目的主要是纠正组织内酸中毒。但现在的观点认为,在心跳呼吸骤停早期,主要是由于呼吸停止所继发的呼吸性酸中毒,如过早给予碳酸氢钠则可引起不利反应。LOGO 脑脑 复复 苏苏 在心肺复苏的病人中,约50%死于中枢神经损伤,20-50%生存者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基于此,脑复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12、LOGO 脑脑 复复 苏苏 心跳骤停后必须尽快进行标准心肺复苏,保证脑组织代谢所需最低血供,复苏成功后要采取有效措施,使颅外器官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此乃脑复苏的基础措施。LOGO长程生命支持长程生命支持 维持循环功能 维持呼吸功能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 监测肾功能 监测颅压 胃肠系统LOGO复苏的有效指标复苏的有效指标 扪及颈动脉搏动。呼吸改善或自主呼吸恢复。患者颜面、口唇、甲床、皮肤颜色由紫转红。散大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LOGO终止复苏指标终止复苏指标复苏成功,转入下一阶段治疗。复苏失败,其参考指标如下:心脏死亡 经30分钟BLS和ALS-CPR抢救,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
13、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停止复苏。脑死亡 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时眼球位置不动等。目前尚无明确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故需慎重执行,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即使脑死亡明确,能否放弃抢救,需征求家属的意见方可执行。LOGO成人急救生存链成人急救生存链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在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的治疗LOGO 小小 结结1、胸外心脏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2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 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