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特级教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97716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蝙蝠和雷达特级教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蝙蝠和雷达特级教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蝙蝠和雷达特级教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蝙蝠和雷达特级教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蝙蝠和雷达特级教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蝙蝠和雷达特级教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蝙蝠和雷达特级教师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篇一:蝙蝠和雷达教案名师蝙蝠和雷达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 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2. 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课

2、外搜集的资料)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1、学生自学。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飞行特点)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c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3、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师述:对呀,这时,我们都会想:老师指末句,生齐读。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3、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小节,同时用大圈圈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用“”划出试验方法,用“”划出试验结果,再想一想,这个试验证明了什么?请一、二组的学生自学第4节,三、四组的同学自学第5节。(多媒体出示表格)1、学生分小组学习。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 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

4、么?4、学生自读后提问。四、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1、同桌一起自学第六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2、同桌自学第六节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多媒体出示第六小节。a、老师根据回答划出2、4两句。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个儿读懂它吗?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板书: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4、师生分读第6节。师1、3 生2、4。5、问: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5、齐读第六节)五、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板书: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7节,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1、学生自学。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3、多媒体出示课后第三道填空。(口答)4、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并上黑板板书:天 线无线电波荧光屏5、集体朗读第7节。六、总结: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板书:和)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卡片出示:“仿生学”) 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

6、,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七、作业: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儿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2、请一生上台表演?网站导航蝙蝠与雷达课堂实录篇二:蝙蝠和雷达教案名师蝙蝠和雷达教案【教学目标】1. 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2.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3. 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 弄清飞机夜里

7、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2. 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1、学生自学。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飞行特点)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

8、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c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3、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师述:对呀,这时,我们都会想:老师指末句,生齐读。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小节,同时用大圈圈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用“”划出试验方法,用“”划出试验结果,再想一想,这个试验证明了什么?请一、二组的学生自学第4节,三、四组的同学自学第5节。(多媒体出示表格)1、学生分小组学习

9、。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 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4、学生自读后提问。四、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1、同桌一起自学第六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2、同桌自学第六节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多媒体出示第六小节。a、老师根据回答划出2、4两句。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

10、看看你能自个儿读懂它吗?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板书: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4、师生分读第6节。师1、3 生2、4。5、问: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六节)五、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板书: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7节,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1、学生自学。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3、多媒体出示课后第三道填空。(口答)4、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

11、评并上黑板板书:天 线无线电波荧光屏5、集体朗读第7节。六、总结: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板书:和)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卡片出示:“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七、作业: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儿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2、请一生上台表演蝙蝠与雷达课堂实录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蝙蝠吗?学生纷纷回答:见过。师:蝙蝠长的什么样子?你了解哪些有关蝙蝠的知识?(指名回答)生:蝙蝠的头和身体长得像

12、老鼠。生:蝙蝠是哺乳动物。生:蝙蝠是靠嘴巴发出超声波来引导飞行的。(ppt1:三幅蝙蝠图片)师:这是老师搜集的蝙蝠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幅是蝙蝠飞行时的图片,这一幅是蝙蝠在干什么?生纷纷回答:休息。师:对,蝙蝠休息的时候都是将自己倒挂起来。(ppt2:雷达图片)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生齐答:雷达。师:对,你们了解雷达的有关知识吗?(指名回答)生:雷达是靠发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生:雷达在使用时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篇三:蝙蝠和雷达教案名师1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探究、感悟、拓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一、教案背景: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

13、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三、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

14、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表格导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复述)、阅读法(朗读)五、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设疑导读1、教师:(课件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2、教师:(课件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3、教师: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为什么会用“和”把它们连起来,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

15、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二、初读感知,把握要点1、教师: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蝙蝠和雷达有联系的一句话?指名说。2、出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指名读。(1)学生质疑:针对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随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究发现的过程。三、扫除障碍 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方法的?2、学生汇报:科学家通过蝙蝠的认真观察,发现了它飞行的本领强,然后做了三次试验,又经过反复研究,得出了探路方法。教师:那么蝙蝠飞行时有什么本领?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它的特殊本领?自己默读划批,然后读出你

16、的感受。2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教师:从这段话中,大家对蝙蝠有什么认识??(1) 读划的句子,把你的理解跟大家讲讲。(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进行理解)a夜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天黑、猎物小、准确);b无论?(也)?;即使?(极细)也?(灵巧)教师追问:无论怎么飞是怎样飞呢?极细能有多细?(2)指导朗读:a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知道了蝙蝠夜行的本领真是够大的!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b教师指名读书,集体评读。(3)(出示句子)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100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次试验。四、自主探究,介绍试验教

17、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表格自学文章的4-6自然段。附表格: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3、教师:假如你现在就是科学家,你能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吗?4、学生发言,订正表格。【设计意图:以表格导学,化难为易,使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成为自主探究试验的过程,再让学生交流发言,及时检验自学效果。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也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扎实有效的训练。】5、教师:做完第一次试验,我们发现与眼睛无关,那到底与什么有关呢?于是科学家又带着疑问,做了后两次试验。6、激发想象:那同学们想想科学家就只做了这三次试验吗?学生集体交流。7、教师小结:你们知道科学家们经历了多长时间才研究出

18、结果的吗?第2 / 4页(1)出示资料:蝙蝠为什么能够在黑暗中自如地飞行呢?早在1793年,意大利的斯帕兰赞尼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比实验。提出了在当时看似荒谬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直到1938年,其中的奥秘才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格里菲恩揭开。他提出了“回声定位”的概念,从而解决了斯帕兰赞尼的“蝙蝠问题”。(2)谈感受: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然而对于这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文中并没有做具体的表述,只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请你将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3)理解重点词:你能结合重点词说说你对“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

19、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的理解吗?指名理解: “反复”、“终于”教师:由此,你能感受到什么?(4)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5)朗读: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6)教师小结:虽然文中只用一句话带过,但我们通过这两个词语,却仿佛看到了他们研究过程的艰辛与付出。可见准确用词是多么重要呀!(7)过渡:再好好读读这一段,一会儿请你用自己的话,给我们讲一讲蝙蝠嘴耳配合的方法。(8)独立阅读,复述。(9)指名复述,教师相应指导。什么是超声波?回忆一下回声

20、这篇课文中声波的原理,其实,超声波呢,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只是人的耳朵听不见。出示:课件演示超声波,帮助孩子理解超声波的原理,边放课件边叙述配合的过程。 指名看课件复述,可以用加上动作。【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了解超声波,及蝙蝠探路的秘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10)过渡:科学家又是怎样模仿蝙蝠发明雷达的呢?a自由读第八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雷达工作原理的句子(第二句),边划边读,理解句意。b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秘密与雷达工作的原理。c比较雷达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d填写书上填空题。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雷达工作的原理

21、,再让学生通过蝙蝠探路的方法与雷达工作原理的对比进行填空,就可以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第3 / 4页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教师小结:正是根据蝙蝠的特性,科学家们发明(板书:发明)了雷达,装在飞机上,才能使它在夜间也能安全的飞行。不仅如此,雷达的发明还给我们的生活其他方面也带来了方便,你还知道哪些应用雷达的例子吗?2、教师小结:可见,雷达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的便利,让我们接受信息更加快捷,知道的领域更加宽泛。这真要感谢蝙蝠呀!当然,我们人类还通过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从而研究出了更多对生活有用的发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五、回顾全文,感知结构1

22、、教师:在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你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吗?(指板书,提示学生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教师:我们在写这种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写作方法进叙述。全文总结: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生活提供了方便。那你想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想观察哪些动植物,想发明出什么新成果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走向大自然,希望你能有新的发明。【设计意图:课尾,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以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六、教学反思:(一)探究:我们要做的是,以教材为凭借,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

23、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知识、方法,并凭借教材,进行交流、探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表格导学,化难为易,使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成为自主探究试验的过程,再让学生交流发言,及时检验自学效果。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也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扎实有效的训练。(二)感悟: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中有悟。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地读。老师则采取科学的艺术,在读中点拨和引导,为学生启“悟”,以实现学生的自“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把这种感悟通过朗

24、读表达出来。(三)拓展:在对课文的理解上,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仿生学资料进行展示,教师再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他们所不知道的仿生学,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既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以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识记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蝙蝠探路的原理及飞机夜间飞行的原理,并能理解两者间的联系。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探路的原理及二者之间的联系。2、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原理。学法指导:本

25、课教学重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ppt课件演示试验与原理,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1、师:飞翔,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飞机的发明,深刻的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瞧!清朗的夜空出现了两个亮点,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老师想问问大家在漆黑的夜里,飞机靠什么安全飞行呢?(预设生:靠的是雷达)板书:雷达2、师:那么雷达又是人们受谁的启示发明的呢?(预设生:蝙蝠)板书:蝙蝠3、师:说的真好,一个是哺乳动物,一个是探测仪器,两个不相干的事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到11课蝙蝠和雷达中一探究竟。(板书:11、蝙蝠和雷达)二、

26、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1)师:请同学把语文书翻到42页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蝙蝠飞行技巧娴熟的段落。(预设生自读课文)(2)师:课文读完了,谁能告诉大家课文的第几自然段描写了蝙蝠飞行技巧娴熟。(预设生:第三自然段。)(3)师:找的真不错,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出示句子齐读: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4)师:在这一段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蝙蝠飞行技巧的娴熟。(预设生:a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b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