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914004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衡钢小学2012下学期二年级上册数学说教材衡钢小学 欧阳颖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凭借内容丰富多彩、情境有趣生动、形式活泼多样等诸多特点,在实践中显现出它的价值和生命力。本套教材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框架,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以探索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下面就让我们一块走进教材,来感受教材的魅力,今天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说课标是说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编写意图;说教材是说教材的特点、内容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说建议是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说课标1、二

2、年级上册的内容标准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

3、识线段,会量整理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绘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

4、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编写意图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的能力。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了解所学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二、 说教材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本册数与代数学习表内

5、乘法以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为基础,为今后学习除法、混合运算和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一部分知识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重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册空间与图形认识角、认识直角学习观察物体,是以一年级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等初步感知为知识基础,为后面学习八个方向、角与三角形的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组合物体的形状打下基础。这一阶段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表象的阶段。本册统计与概率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会用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以一年级简单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为基础,

6、是今后学习统计和概率初步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是学生感受统计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的阶段。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析本册教材以新颖的编排,引人入胜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情境,鲜活真实的问题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迫切地想与教材对话、交流。长度单位单元的知识点是认识厘米、米。知道1米=100厘米。和认识线段。会量、画线段。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单元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以口算为基础,要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这一单元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第三单元学习

7、角的初步认识。以平面图形的认识为基础,后续知识是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本单元用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为情境,通过主题图“校园里的角“,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角,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直角。引导学生学习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初步学会画角。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或身边的角)、找出实物角的共同点,为抽象几何角奠定基础。适时讲解,由物到图,将感性认识提升为几何模型,并重视表象形成,培养空间观念。学习表内乘法(一)是在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为学习6-9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以最熟悉的摆小棒为基础,通过具体情境

8、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表内乘法(二)是在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学习6-9的乘法口诀,利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直角独立编出口诀。以上两个个单元是乘法的起始学习部分,是学习较复杂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是本册的教学重点。一定要通过反复练习,逐步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编制乘法口诀时,要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统计单元学习用一

9、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部分教学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熟悉、喜欢的数学活动中展开。数学广角的知识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和简单的推理。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本册还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和看一看、摆一摆,通过测量、分析人体上的各部分长度、描述位置、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巩固方位与位置的认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部分学习中要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注重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最后的总复习,对整

10、册教材内容全面回顾和整理,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混合运算。这一单元在回顾整理知识时,要加强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合作交流,重视查缺补漏。说建议1、对教材处理的建议以上是本册教材中的内容,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更是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利用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1.要充分利用主题图。主题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点,提供了大量的数学信息,比如在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时,主题图“春天的景色”中就包含了许多数学信息:一颗向日葵幼苗上张开两片子叶,每行种两颗、

11、三颗、四颗叶子分别有几片叶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提取可以利用的数学信息进行学习。2.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化素材,结合本阶段学生特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比如在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二年级的小朋友到游戏王国去游玩,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需要解决。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由此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说评价建议尊重学生差异,弹性设计教学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在学完了表内乘法后,可以安排这样的活动:某文具店有各种不同价格的文具,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提出不同的问

12、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做到保底不封顶。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利用好网络电视等媒体资源,人教版数学教材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比如角的初步认识单元,选择以学生最熟悉的学校生活为背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比如课桌、椅子、书本、门窗等等,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总之作为教师就应当做到:依托教材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趣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自觉研究、获取更多的知识。王敏勤教授曾经说过:无论课程怎样改革,钻研教材,驾驭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方知教材魅力无限。让我们一路钻研,一路探索,一路同行,一路成长,共同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