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立项研究申请书.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9263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立项研究申请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立项研究申请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学立项研究申请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学立项研究申请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学立项研究申请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立项申请书项目名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项目主持人: 刘芬 推荐单位名称: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联 系 电 话: 15971163501 电 子 信 箱:liufen1573 填 表 日 期:2012年5月25日 湖北文理学院院教务处制二一二年四月一、简介项目简况项目名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经费来源学校资助经费 0.3万元起止年月2012年 6 月至 2014年 8 月(从申报年份开始计算,研究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其他经费 0.2万元项目主持人姓 名刘芬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年8月12日专业技术职务助教最终学位/授予国家硕士

2、/中国近三年教学工作简历时 间项 目 名 称授课对象学时所 在 单 位2012-022012-07社区管理学社工2009级36经济与政法学院2012-022012-07社会工作概论社工2011级54经济与政法学院2011-092012-01社会工作概论社工2010级54经济与政法学院2011-092012-01毛概地科1111班54管理学院2011-092012-01 毛概地科1112班54管理学院2011-092012-01毛概应电1011班54管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况时 间项目名称(校、省、国家级项目)概况(在研、结题、获奖)2011-102013-0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

3、践过程与机制研究(省级项目) 在研2012-052012-07进入与退出的交替:一个村庄生活方式的嬗变基于湖北省S村的观察在研2011年社会转型期门当户对择偶观的选择偏好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剩女”现象浅析结题2010年“推拉理论”视角下西部地区高校人才流失现象的社会学分析结题2010年社会工作视域下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路径探析结题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简况不含主持人总人数高级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博士硕 士学士31人1人1人无30姓 名出生年月专 业技术职务工 作 单 位项目中的分工签 名何晓红1967年8月教授经济与政法学院提出研究方案,督促研究进程;王正宇1972年5月副教授 经济与政

4、法学院负责资料收集及调研二、立项背景与意义1、省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概述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目前省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学科竞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研究。王晓勇(2007)和俞松坤(2007)认为学科竞赛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题以亲自动手和独立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综合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竞争与沟通能力;徐宇琼(2008)和张梅(2011)等学者明确指出学科竞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作用显著;而学者万敏(2011)和徐宇琼(2008)一直认为学科竞赛对促进大学生能力提高影响深远;李娟(2011)和刘洁(2011)提出高校学科竞赛对培养

5、学生创新能力、竞争品质及团队协作精神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的学者(唐立国,2008)高度褒扬“学科竞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实践的载体,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有的从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如龙志鹤(2006)和刘兴亚(2006),有的从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和优化创新环境及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胡鹤玖,2008;李艳君,2006);有的从建构大学生科技平台和营造创新校园文化等措施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

6、力(李燕,2005)。三是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约束因素的研究。肖放鸣(2010)和焦德杰(2007)等人都曾围绕传统文化的“求稳趋同”心理积淀,教育体制和观念的“标准化”思维等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阻碍进行深入的研究;吴怀宇和程光文(2009)等在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一文中提到思想上重视不够、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方式单一和实践环节缺失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学者徐平(2011)认为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既有来自大学生有从众心理、 盲目尊崇权威等主观因素,也有来自教育系统的客观因素。经过梳理总结以上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关于学科竞赛和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研

7、究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从宏观层面和理论政策方面进行的研究,缺乏实践的支撑,特别是对学科竞赛在提高大学生能力内容之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较少。而从实践的视角去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说理的层面去谈学科竞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所以这可以说是学术研究的真空地带,本研究旨在接续以往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社工同行、助人自助”为例,采用布迪厄实践理论和典型个案,深入研究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及学科竞赛的完善机制。2、本研究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

8、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而,探索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以及机制,不仅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1)有利于开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传统经验做法是从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优化创新环境及课程体系、建构大学生科技平台和营造创新校园文化入手,而学科竞赛的作用常常“沧海遗珠”式地被忽视。(2)改革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人人都是创新之人, 处处都是创新之地”(陶行知)。通过学科竞赛提供的平台,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学习、探究、思考、合作、动手,

9、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体性角色,开创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3)可以倡导针对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竞赛项目,将日常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建设等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生态系统良性发展。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可以把课堂和课外、理论和实践、教与学,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日常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建设有机统一。(4)有助于推动地方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通过调研收集资料,科学论证来分析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心理和行为因素,探讨我校学科竞赛方面的保障机制,从而可以为学科竞赛常态化、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三、项目实施方案1、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1)关于高校

10、开展学科竞赛的必要性研究;(2)关于创新型人才构成要素特征研究;(3)关于学科竞赛形式从“单调”到“丰富”的探索;(4)关于学科竞赛活动的实践与成效;(5)学科竞赛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功能研究;2、研究拟达到的目标:(1)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逐渐形成以学科竞赛为平台,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新世纪应用型高级人才。(2)学科竞赛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溯本同源,目的一致,因而,本项目的研究可以达到探索人才培养方式和模式

11、的目的。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学科竞赛在日常教学、课程建设、实践环节中的重要作用;(2)学科竞赛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影响;(3)如何为现有的学科竞赛提供保障机制,使学科竞赛常态化,朝科学化、制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4、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教改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讲义、教材、课件、教学软件、著作、论文等。研究报告为必备成果。)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报告学科竞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路径论文浅析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论文5、项目的预期效益(包括实施范围与受益范围等)第一、本

12、项目成果适用于那些正在推行课程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类高等院校。第二、本研究成果可以丰富现有学科竞赛的意义、价值和内涵,并深度挖掘学科竞赛完善的机制和保障条件,理顺学科竞赛和培养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促成学科竞赛常态化、持续化发展,这对整个整个教学环境的良性发展是不无裨益的。6、实施计划(含不少于两年时间的年度进展情况)。2012年 6 月2013 年 1 月 对学科竞赛的成效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进行研究;2013 年 2月2013 年12月 结合社工专业开展的学科竞赛,探索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及学科竞赛的完善机制。2014年 1月2014 年 8

13、月 提炼观点,归纳研究结论,形成研究报告、教改方案和论文;7、本项目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1)特色本研究把主要的研究重点放在作为学习者的学生身上,他们才是学科竞赛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探讨他们作为知识探究者和合作学习者的身份给自身创新能力的“加码”;而不再一味把焦点集中在作为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教师身上,去研究教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本研究拟采取定量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改变传统的那种单纯说理式的推理演绎,以期得到一个关于“学科竞赛能促进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最接近真实图景的研究事实。按照专业分类调查,特别是研究典型个案学科竞赛“社工同行,助人自助”,

14、既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参与率、百分比、对学科竞赛的欢迎程度等,又要通过个案和集体访谈、实地观察等形式来认知公众(如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二级学院领导等)对学科竞赛的态度、评价等。(2)创新点: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采用学科竞赛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具体情景,进而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特征;本研究借用系统理论的分析思维,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包含的三个有内在联系的系统:一是从入学到毕业循序渐进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时间系统,二是作为支撑机构和提供服务保障机制的外部空间系统(如教务处、教科办等),三是由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所

15、构成的教学系统。本研究对问题研究的切入点新,从学科竞赛经验总结的高度,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框架和做法,进而梳理出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这是许多同类研究都容易忽视的问题。(3)应用价值及推广:(1)本研究可以为同类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方面提供思维启发和经验借鉴;丰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本研究提供一种“以塞促学”和“以学促塞”的实践教学方法,因而本成果适合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3)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培养市场青睐的能力型、创新型适销对路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来扩大湖北文理学院在产学研中的能力和社会知名度;8、本项目研究解决教学问题拟

16、采取的主要方法(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实践教学的学科竞赛,通过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可以尝试实践教学考核的新方式, 通过实践考核改革来促进实践教学发展。(3)改革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力的提高主要不是教出来的, 是而是练出来的, 在实践中悟出来的”( 王宏伟,2009)。因而,实践教学一定要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实践环境中, “在环境”中扮演角色,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4)完善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演练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提前接受参

17、加学科竞赛需要准备的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能力要求,以便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四、项目研究基础1、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成果概述(包括校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学位论文、学术论著论文及获励等)项目主持人刘芬:2011年获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立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践过程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Q040),先后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相关领域发表论文4篇,但是目前没有关于教学研究方面的项目和研究成果,仅有的这方面的零星知识记忆和影像也是本人自2011年6月入校以后跟随我的指导老师何晓红教授那里学习过来的。一方面与本人所学所专知识不够渊博扎实有关,另一方面与

18、不久前本人还只是学生,故教学教改方面的研究没有引起本人足够的重视有关。如今随着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会教学,钻研教学教改这是一个大学老师最应该重视的问题。因而本项目是本人初涉教研领域的一个尝试。本项目参加者何晓红教授和王正宇副教授均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并进行过教学教改课改的研究,都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且都有丰富的教学研究成果,他们都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保证教研项目的完成。2、已具备的教学研究基础和环境,学校对课题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支持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1)已具备的教学研究基础和环境,学校对课题的支持情况

19、培养创新型、能力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各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高等院校应对市场的需求使然,也是各校培养人才的共识。这为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和土壤。湖北文理学院鼓励广大教师进行各项教研项目申报,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研究,经费方面予以保证。(2)尚缺少的条件第一、项目研究主持人经验不够丰富,教研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不足。第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但同时也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还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3)拟解决的途径。首先多学习,多阅读,多向有丰富教研成果的老教师学习讨教,其次,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后通过关注教研教改最新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为本研究输入新鲜血液和新思想、新观念。五、经费预算支出项目金额(元)依 据 及 理 由图书资料费1000相关书籍资料的购置国内调查费1500去其他高校访问、调查费用计算机使用费500网络资料查询文印费1000调查表和资料的打印小型会议费500座谈、调查等其 它500购置录音笔合 计六、推荐、评审意见推荐单位意见(盖 章) 年 月 日 学校教学委员会意见(盖 章 ) 年 月 日 学校审核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注:填写此表时,不要任意改变栏目和规格,内容简明扼要。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