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简介.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950246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伏灸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伏灸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伏灸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伏灸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伏灸简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伏灸简介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方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提倡的养生,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三伏灸就是冬病夏养的一种养生调理保健方法。它是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对应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对人体起到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作用。时间三伏灸一般灸三次,2012年的三伏时间是初伏7月18日7月27日、中伏月7月28日8月6日、末伏月8月7日8月16日。每伏可任选1-2天。作用原理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出现阳弱阴生的情况,因此人体也因寒导致湿气内阻,而正至长夏在人体当中脾经当令,可借助艾的

2、通百脉,通过助阳扶阳的特点。可以对人体起到扶阳利气,散寒祛湿,祛除体内的伏寒邪,使肝升肺降功能正常,起到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注意事项艾灸期间应戒食如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艾灸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操作方法1.选穴:大椎穴和命门穴(悬灸和悬定灸法),各灸20分钟,施灸中边灸边扣,增加顺经传导;2.取穴:上肢合谷穴和下肢太冲穴,啄灸各10分钟;3.按导:下肢截气三通法回复养李勇成(451797424)15:07:58三伏灸简介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

3、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方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提倡的养生,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三伏灸就是“冬病夏养”的一种养生调理保健方法。它是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对应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对人体起到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作用。回复养李勇成(451797424)15:08:47时间2012年的三伏时间是初伏7月18日至7月27日、中伏月7月28日至8月6日、末伏月8月7日至8月16日。每伏可任选1-2天。回复养李勇成(451797424)15:09:12作用原理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出现阳弱阴生的情况,

4、因此人体也因寒导致湿气内阻,而正至长夏在人体当中脾经当令,可借助艾的通百脉,通过助阳扶阳的特点。可以对人体起到扶阳利气,散寒祛湿,祛除体内的伏寒邪,使肝升肺降功能正常,起到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回复养李勇成(451797424)15:09:21注意事项艾灸期间应戒食如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艾灸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回复养李勇成(451797424)15:09:34操作方法选穴:大椎穴和命门穴(悬灸和悬定灸法),各灸20分钟,施灸中边灸边扣,增加顺

5、经传导;取穴:上肢合谷穴和下肢太冲穴,啄灸各10分钟;按导:下肢截气三通法 李老师:下肢截气三通法具体怎么操作?能告知吗? 回复养李勇成(451797424) 14:38:46 第一步 压拨揉肝脾肾三经 方法:侧卧位,下肢伸直,上面屈起,先双掌叠压按揉大腿内侧根部到三阴交两遍,接着双手四指叠压重点按拨揉痛点,大腿根,阴包,血海,三阴交,拨揉后用掌推法放松要点:掌揉要沉, 指揉痛点要缓要痛,轻重结合第二步 掌根截气法方法:侧卧位同上,拨揉大腿内侧后直接双手叠掌按压大腿根,阴包血海,三阴交截气要点:截气按压要沉长,放松要缓慢第三步 叩三阴经方法:接上步,截气后,双手空拳连续叩击三阴经,从大腿根到三

6、阴交要点:扣敲时松腕松肩紧扣慢移,力度轻重要结草堂三伏灸 “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古医书载,伏日必是庚,庚属金,与肺相配,祖国医学认为,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天灸:全称为三伏天天灸,即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具体做法是,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部位艾灸,以达到防病袪疾的效果。天灸包括三伏天天灸和三九天天灸,三伏天,即初伏、中伏、末伏。 天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明代李时珍于公元1518

7、-1593年编本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 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艾灸可帮助逐痰、化湿、通经袪宿寒,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缓解哮喘、过敏性鼻炎、女士小腹冷痛、腰酸、痛经等亚健康困扰。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大家要经常艾灸保健,调养结合,以逐渐达到长久保持身心的康健。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各种疾病。目前最常用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

8、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三伏灸选取相应的背部俞穴如肺俞、脾俞、肾俞,再加上大椎、定喘、百劳等能发挥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作用的穴位来进行。三伏的时间:农历节气“夏至”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第六或第五庚日为末伏. 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易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该病在冬季发作。黄帝内经讲: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回复养石老师(407277687) 11:07:20 大家三伏天一个月一定要经常灸啊,寒气重的人最好一周灸四至五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