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效应.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950281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效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大效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效应.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间充质干细胞三大效应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早期发现于骨髓基质中,随着研究深入,陆续从胎盘、脐带、脂肪、肌肉、牙周质等多种组织中分离得到MSC。2006年,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 ISCT)确定了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标准为:1) 在塑料培养皿内贴壁生长,在含血清的培养基内高度增殖; 2) 表达细胞表面标志CD105、CD73、CD90,不表达CD45、CD34、CD14或CD11b、CD79a或CD19; 3)

2、 在体外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干细胞治疗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场医疗革命,目前临床上已经开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肌梗死、脊髓损伤等疾病。而间充质干细胞之所以具有如此重大的医疗价值,与其独特的三大效应密不可分。其一,环境依赖性分化。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机体细胞,如脂肪细胞、骨细胞、上皮细胞等等,而这种分化恰恰依赖于它所在的环境。进入到肝脏,它可以分化为肝细胞,进入到神经,则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发挥不同的功能。正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对多个器官损伤进行修复,被科学家们誉为组织工程首选的“种子细胞”。其二,归巢效应。指自体的或外源性的

3、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定向趋向性迁移至靶向组织并定植的过程。通俗来讲,间充质干细胞就像人体的修理匠,哪里需要去哪里。哪里有损伤,哪里有病变,它们就会聚集在那里,在那儿的浓度就高,进而发挥靶向修复功能。其三,增殖效应。在体内干细胞的含量实际上是有限的,不同的干细胞增殖能力有所区别。如一份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目前临床上只能满足30kg以内的儿童单次使用,尚未突破体外不可扩增的瓶颈。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可体外扩增的特性,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干细胞可以进行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的指数分裂,从而达到数量上的不断丰富,满足临床上的多次用量。而研究还发现,与来自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比较,胎盘来源的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都更强。研究还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免疫原性低,临床使用无需进行配型。而胎盘与脐带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由于来源相对原始、纯净,取材上更加便捷,成为临床上最具潜在应用前景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也因此,新生儿诞生时随之而来的胎盘和脐带显得弥足珍贵,对其的处理更需慎重对待。顺应一些健康观念深厚的父母将宝宝胎盘、脐带等中干细胞保存起来作为生命资源的愿景,目前国内出现一些干细胞存储机构,关注这些机构的技术实力,甄选其中实力雄厚、信誉良好、具有科学资质认证的进行择优而存,也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在孕育生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