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母语习得中对“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53619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母语习得中对“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儿童母语习得中对“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儿童母语习得中对“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母语习得中对“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母语习得中对“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儿童母语习得中对“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摘要通过对一名儿童的长期跟踪,本研究发现,该儿童使用的几乎都是客事把;字句; 从第 30 个月起其把;字句句法结构变得复杂,但几乎没有错序; 其把;字句大多描述已然事件,谓词形式多为动补结构; 其把;字句中的 NP2 几乎都是有定的。结果表明,受试从开始使用把;字句时就很好地习得了其句法、语义特性,也遵守其语义、语用限制,与接口假说;不符。关键词把;字句; 发展; 跟踪; 接口假说;.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ba constructions with thel

2、ongitudinal data from a Mandarin-speaking boy.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he mainly used theme ba constructions. Second,his ba constructions became syntacticallycomplex from the 30thmonth,but almost no modifiers were misplaced. Third,his baconstructions mainly denoted past events and m

3、ost of the predicates in his ba constructionswere V + RVC. And finally,nearly all the NP2 in his ba constructions were definite. Thefindings above imply that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ba constructions are wellacquired and their semantic and pragmatic constraints are obeyed from the very

4、 beginningof Chinese L1 acquisition,which contradicts the Interface Hypothesis.Keywords: ba construction,development,longitudinal study,the Interface Hypothesis.一 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有的句式,在其他语言中都不存在,其基本结构是 NP1 + 把 +NP2 + V,其中 NP1 可以是主语或话题,把;和 NP2 位于主语( 话题) 和谓词之间。目前,对把;字句的理论研究非常丰富,但有关儿童把;字句习得的研究还很少。就笔者所知,李向

5、农等( 1990) 的研究是这方面最早的。他们采用观察法和诱导法抽样考察了 2 5 岁儿童的汉语发展,将其使用的把;字句分为 9 大类,发现 4 岁半的儿童使用的把;字句已经接近成人,并认为替换、扩展、移位、联接和纠错是儿童把;字句的习得机制。Li( 1991) 采用诱导法考察了 99 名 3 6 岁说普通话的儿童对把;字句语义限制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受试在把;字句中使用的谓词 90%是致使动词,且几乎所有谓词后面都使用了体貌标记了;,表明他们对把;字句的语义限制比较敏感。Cheung( 1992) 和周国光、王葆华( 2001) 主要关注不同类型的把;字句在儿童汉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年龄和顺

6、序。发现把;字句在 2 岁左右出现,受事把;字句比处所把;字句更早习得,结果把;字句在 3 岁前出现,给予把;字句 4 岁后才出现。李宇明( 1995) 也发现,儿童在 2 岁时已经使用把;字句,但仅限于把 + 名 + 动/形;和把 + 名 + 动 + 到/在 + 处所词;,之后不断发展,4 岁时接近成人。肖丹( 2004) 和杨小璐、肖丹( 2008) 通过分析一个女童 2 岁 5 个月前的自然跟踪语料发现,把;字句出现在 1 岁 11 个月,只使用受事把;字句,且谓词都是复杂形式,NP2 几乎都是有定的。另外,多数把;字句都是祈使句,表未然事件。王欢( 2012) 分析了一位儿童1 岁2

7、个月到5 岁的跟踪语料,发现其1 岁 8 个月就开始使用把;字句,且把;字句的习得顺序为: 处置 给予 转化 处所。易勋( 2014)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 3 6 岁儿童对把 + 名 + 动 + 到/在 + 处所词;的习得,尽管儿童没有成人使用的把;字句多,但他们却掌握了有关把;字句的语言知识,而且对把;字句的理解达到了成人水平。已有研究揭示了儿童把;字句的一些习得规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没有注意到把;字句中的把;在口语中可以换成给;,没有考察这样的把;字句。其次,把;字句是非常复杂的论元结构,具有一些句法、语义特性和语义、语用限制,前人研究更多关注语义和语用限制,对句法和语义特性关注较

8、少。再次,对把;字句的分类标准存在问题,如受事、处所把;字句是根据 NP2 的题元角色划分的,但结果、给予把;字句是根据语义划分的,标准不统一使得把;字句的划分有重叠现象,研究结果也难以比较。最后,把;字句的使用涉及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语言层面,儿童对这三个层面特性或限制的习得顺序是怎样的,前人研究没有涉及。根据接口假说;( Sorace & Filiaci,2006; Sorace,2011) ,接口知识的习得比纯句法知识的习得更难,并且外接口( 句法与语用) 知识的习得比内接口( 句法与语义) 知识的习得更难,儿童应该最先习得把;字句的句法特性,然后是其语义特性和限制,最后是其语用

9、限制。本研究将通过对一名儿童的长期跟踪,考察其不同类型把;字句的发展以及对把;字句句法、语义特性和语义、语用限制的习得,并验证接口假说;在母语习得中的正确性。二 理论基础。( 一) 把;字句种类。鉴于前人研究多提到受事和处所等把;字句,为方便比较,我们像杨小璐、肖丹( 2008) 一样根据 NP2 所担任的题元角色对把;字句进行分类。但她们的分类存在两个问题。1. 不够充分。她们将把;字句分为受事、处所和使动三类,但还存在其他类型; 2. 不够准确。她们认为使动把;字句中的 NP2 是动词短语的主语和施事,但实际上应该是客事和经历者。即使NP2 是主语和施事,由于受事和处所指的是题元角色,如果统一起来,使动把;字句也应该称为施事把;字句。本文严格按照 NP2 所担任的题元角色将把;字句分为受事、客事、感事、处所和工具五类,如( 1) .( 1) a. 她高兴地把歌唱( 受事)。b. 他把苹果吃完了( 客事)。c. 你把我累坏( 客事)。d. 老虎把我吓死了( 感事)。e. 他把抽屉放满了书( 处所)。f. 他把刀砍向人群( 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