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56127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I. 44 II. 8-10% III. 43% IV. 5% 南方是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突出发展商品薯生产,2亿亩冬闲田开发是我国马铃薯面积增加到11.2亿亩的主要来源 1200万亩冬闲田开发是湖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点 2010 500万亩 2015 1000万亩,高产高效栽培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马铃薯植株与生长发育阶段 高产高效的基本要求 高产高效栽培的主要模式 高产高效栽培的主要技术,马铃薯主要植物学性状,马铃薯主要生长发育阶段,I. 发芽期 II. 幼苗期 III. 块茎形成期 IV. 块茎膨大期 V. 成熟期,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 通过了休眠的块茎,

2、在1218时芽生长迅速健壮,根量较多,而在5时芽生长极缓慢。 茎的伸长在18时最为适宜,高温则引起徒长。气温1214时叶大量发生。 块茎形成膨大的适温是1720,达25时块茎生长受阻,30时由于同化与异化处于平衡,块茎停止生长。 0低温对马铃薯的幼苗、成株和贮藏中的块茎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水分 马铃薯发芽期,土壤含水量应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这样土壤通气良好,有利根系生长。 幼苗期、块茎形成期为促进茎叶迅速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以利对氮、磷、钾的吸收。后期应使土壤水分逐步降到60%,以适当控控制茎叶生长,以利于块茎

3、膨大。 盛花期地上部分停止生长,转入块茎膨大期,土壤含水量应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接近收获时降至50%60%,以利块茎周皮老化而便于收获。,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光照 马铃薯喜光,茎在弱光下伸长强烈,表现细弱。高温弱光易使茎叶徒长,块茎几乎不能形成。,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土壤 马铃薯适于中性和微酸性疏松土壤,不耐盐碱,不适于粘重板结土壤。,湖北冬作区的条件,冬季平均气温一般不到10,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10-2之间。2月份温度开始回升,3月中旬进入春季,气温在1022之间,约有70d的时间,5月中旬后进入夏季,气温稳定升高,平均温度超过20

4、。 年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一般25月降水逐渐增多, 5、6月雨量最多,雨日最多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耕地一般含氮较丰富,大多缺磷、缺钾,土质较疏松。 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有利条件 一是马铃薯生长阶段雨量充沛,加之这些地区排灌条件好,能保证马铃薯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二是土壤含氮比较丰富,质地比较疏松,适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形成膨大。 不利条件 一是仅2月中旬至5月中旬约90d的时间温度适于马铃薯生长,适温时间偏短,块茎膨大期易受高温威胁,这是夺取高产主要障碍因素; 二是土壤普遍缺磷缺钾,不能满足马铃薯生长对磷钾的需要。,湖北省马铃薯种植模式,1. 单作 单作指仅种植马铃薯一种作物。 湖北省在西南

5、高海拔地区一般为单作。同时由于无霜期短,一般在高山地区仅种植一季马铃薯,8月底9月初收获。现在也开始在高山马铃薯收获后种一季速生蔬菜如莴苣、萝卜或小白菜等。 冬作马铃薯因同季作物主要为小麦、油菜,主要也为单作,其前茬多为晚稻,也有棉花、蔬菜等。后茬也主要是接中稻,或套种棉花。,湖北省马铃薯种植模式,2. 间作套种 马铃薯棉花 马铃薯1月份播种,翌年5月中旬收获,棉花4月10日左右播种,5月中旬移栽,10月底拔秆。 目前采用的有2种方式: 马铃薯宽垄双行,棉花2行宽幅套种。这种套种方式可兼顾薯棉二者产量。幅宽1.4m,马铃薯株距0.33m,2500株/亩;棉花株距0.25m,2800株/亩。棉花

6、4月中旬播种,6月下旬才封行,而马铃薯5月份即可收获,二熟矛盾也很小。这种套种方式棉花基本不少收,可多收一季马铃薯,单位面积产值可成倍提高。 马铃薯垄作3行,棉花2行间种西瓜。幅宽2m,马铃薯株距0.33m,每亩3000株;棉花株距0.25m,每亩3600株。5月底6月初西瓜藤蔓向马铃薯行间伸展,不会影响西瓜的生长。此种间套方式比薯棉套种方式经济效益高。,湖北省马铃薯种植模式,2. 间作套种 马铃薯玉米 马铃薯玉米套种是鄂西山区二高山和低山的一种主要种植模式。 马铃薯于上年1112月播种,3月中下旬出苗。玉米3月育苗,4月移栽。马铃薯播种时预留玉米行,一般采取双行马铃薯套双行玉米的种植方式。

7、这种高低杆作物套种的方式,有效利用了光能资源,在马铃薯封行前移栽的玉米出林,马铃薯对玉米前期生长没有太大影响,玉米封行前,马铃薯将近成熟,玉米亦对马铃薯的后期生长影响不大,使两个作物都能丰产。,湖北省马铃薯种植模式,3. 连作 晚稻马铃薯 薯稻连作是冬闲田开发种植马铃薯的一种主要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高。 一是因为马铃薯单作种植,每亩密度45005000株,产量相应增加; 二是季节比较宽松,水稻栽秧季节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而马铃薯5月中旬以前即可收获,季节上没有矛盾; 三是马铃薯收获后,茎叶翻耕作水稻底肥,不仅肥效高(不亚于紫云英),且极易腐烂。,湖北省马铃薯种植模式,3.中稻马铃薯 稻草

8、覆盖免耕栽培 中稻收获后,在稻田土表进行化学除草、施肥、播种、播后稻草覆盖 省工、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马铃薯商品性好,同时稻草还田还可培肥地力 秋马铃薯一般9月上旬催芽,9月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收获,高产高效栽培的基本要求,1. 种植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作物生产的基础。 根据市场需要种植适销对路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益的关键。 品种选择中熟期最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作物茬口安排、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业的整体生产效益。 早熟性是冬作和秋作马铃薯必须优先考虑的品种特性。 北方市场喜好薯块大的品种,如克新4号、早大白等。 南方市场喜好薯型好、大小整齐、适于出口的品种,如费乌瑞它、南中552

9、、中薯5号等。,高产高效栽培的基本要求,2采用健康种薯 健康种薯指不带病虫害或病虫害携带率在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范围内、生理状态良好、品种特征典型的种薯。 马铃薯的健康种薯是经过脱除病毒,在严格的种薯生产体系中繁殖的种薯,病毒病、其它病害、品种混杂等都要经过严格检测。 健康种薯的增产潜力在30以上。采用健康种薯是保证增产的最重要的措施。,高产高效栽培的基本要求,3. 平衡营养供应 马铃薯为需钾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大致为1:0.5:2。 每生产1000公斤马铃薯,需从土壤中吸收N 4.56公斤,P2O5 1.71.9公斤,K2O 810公斤。 需肥最多的时期是块茎形成期至膨大期, 需肥最关键时期是

10、苗期。 磷钾肥主要用作底肥。 氮肥主要用作追肥。 微量元素硼、锰能加速马铃薯植株的发育,延迟病害的发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能改善品质,所以在施底肥时,可适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马铃薯最好的肥料是农家肥,能保证平衡的营养供应。如果农家肥不足,则应根据土壤肥力测定结果,合理配方施肥。,高产高效栽培的基本要求,4.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的基本环节 要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生育阶段的特性和气候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马铃薯田间管理的重点是水肥管理。 及时追施苗肥。 轻追蕾肥,看苗施肥。 经常清沟排渍。 追肥的同时中耕培土。 及时除草、拔除病株。,高产高效栽培的基本

11、要求,5. 做好病害防治 苗期最主要的是地老虎,容易造成缺苗断垄。 中后期主要防治晚疫病。 高温是易发青枯病。 28星瓢虫区域性发生。,主要栽培技术要点,1. 种薯处理 种薯处理主要是指打破休眠和催芽。 对于薯块较大的种薯,还通常需要切块。,主要栽培技术要点,1. 种薯处理 切块 马铃薯块茎一般顶部芽眼先出芽,顶芽较基部芽可增产15%-20%,称谓顶端优势。 切块应尽量带顶芽 切块上应带有1-2个芽眼,要切成三角形,不能切成片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打破休眠 温度处理 主要适用于早熟品种或即将通过休眠的品种。 有两种方法: 一是将种薯贮藏在黑暗条件下,保持温度1825直至发芽; 二是采取变温处

12、理,既先将种薯在4贮藏2周或2周以上,再在1825温度下贮藏直至发芽。如果3周左右还没有发芽,则可以重新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变温处理,或者用赤霉素打破休眠。,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打破休眠 赤霉素处理 采用赤霉素10mg/l,浸种2030分钟或用喷雾器均匀喷湿种薯,晾干后保持在1825,直至萌芽。 还可以用赤霉素+2,4-D浸种,以赤霉素(2mg/l)和2,4-D(0.2mg/l)配成混合溶液浸种8小时,晾干后在20左右条件下直至发芽。,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打破休眠 熏蒸处理 采用混合的化学药剂兰地特熏蒸打破休眠:7份乙烯氯乙醇 3份1,2二氯乙烷 1份四氯化碳 种薯处理前在1820的高湿条件下放57天

13、 放药量为每立方米熏蒸空间放20毫升,每天放1/3,共熏蒸3天。 药剂要装在培养皿中,培养皿中间放置棉花或纱布,药液倒在棉花或纱布上,然后迅速密封。熏蒸时温度保持在25。 种薯熏蒸后先通风,使气体散尽,然后保持1825直至发芽。,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打破休眠 苗床育芽 精选4050g重的种薯,选择向阳滤水,土质肥沃疏松又便于管理的土地作为苗床。 苗床宽1m,长度按需种量而定。 将尚未萌芽或刚开始萌芽的种薯播种育芽,种薯顶端朝上,挨个摆播,表面保持平整,上盖1.5cm厚的细土。 架低棚覆膜,四周用土盖严,开好排水沟。 床土要稍干,湿度大了出芽快而细长,难以形成壮芽。 当破土长到1.5cm顶端呈绿色

14、时,及时连同种薯挖起,严格剔除病、烂、线芽薯,每个种薯保留顶端3个壮芽,多余芽子全部抹掉,移栽到大田。,主要栽培技术要点,2. 整地 在播种前,要将地块整细耙平。并且根据田块的大小开好围沟、厢沟或腰沟。,主要栽培技术要点,3. 播种 马铃薯播种要采用垄作方式,既有利于增温利水,也可以提供薯块生长的疏松环境。播种可采取单垄单行等行距或单垄双行的宽窄行方式。,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底肥 充足的底肥是保证植株正常生长最重要的条件。 马铃薯需要全面的营养,除氮磷钾外,均衡的微量元素对植株生长也十分必要,因此腐熟的农家肥最适于马铃薯需要。 每亩施用农家肥(腐熟渣肥、圈肥等)3000公斤,整地时翻埋或播种前施

15、于种穴内。,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测土配方施肥 确定底肥和出苗后追肥的具体用量,应主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植株生长需要。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高效栽培措施,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测土配方施肥 1000公斤马铃薯需 N 4.56公斤,P2O5 1.71.9公斤,K2O 810公斤。 土壤本身可提供的营养。 当年所施肥料的利用率 氮肥 55,磷肥 15,钾肥 60 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率约为80% 施肥量(目标产量需肥量 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x 80)/ 肥料当年利用率,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测土配方施肥 氮肥以60的施肥量作底肥 磷肥和钾肥全部

16、为底肥,以三元复合肥形式施用。 氮肥的40用于苗期和蕾期追肥 苗期用量占追肥的6070 蕾期占3040,主要栽培技术要点,4覆膜 地膜覆盖有利于保水保温,提早成熟710天。复膜时要注意周边用土盖严,垄顶每隔2米左右用土块镇压,以防止大风毁膜。,主要栽培技术要点,5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重点抓好苗期和蕾期的追肥和培土以及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防治。 同时整个生长期间要注意随时进行清沟排渍,干旱时要及时灌溉。,主要栽培技术要点,5田间管理 苗期 苗期指出苗至植株现蕾前,此时管理的重点是及时追施苗肥。 在田间出苗率约70时根据所计算的肥料用量追施苗肥。 追肥用速效氮肥,以保证植株前期快速生长、搭好丰产苗架的需

17、要。 地膜覆盖的田块在幼苗露土时要及时破膜露苗,防止叶片接触地膜受太阳灼伤。 非地膜覆盖的田块要中耕,使行间土壤疏松。同时进行除草培土,培土时注意不要使土块压住叶片,还要尽可能增加垄高。 防治地老虎。,主要栽培技术要点,5田间管理 蕾期 蕾期指植株开始现蕾至开花的生长阶段,此时地下部分匍匐茎伸长,薯块开始形成,植株进入生长旺盛期。 蕾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追施蕾肥和培土。 蕾肥用量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计算确定,使用速效氮肥。 蕾期要进行田间除草、中耕,做好培土,使垄高达到要求。 覆膜田块应于蕾期前去膜,田间管理同未覆膜田块。 除草培土时注意不要损伤植株根系,尤其是不能损伤形成薯块的匍匐茎,所有操作应

18、离植株稍远。,主要栽培技术要点,5田间管理 晚疫病防治 进入蕾期后温度上升,雨水较多,此时尤其要注意防治晚疫病。 平均气温15以上且阴雨天3天左右时,要及时要喷施防晚疫病的保护性药剂。 如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则应立即开始施用治疗性药剂。并且每隔710天重复施用。,主要栽培技术要点,5田间管理 其它病害防治 在整个植株生育期间,每710天要对田间检查一次,及时拔出青枯病株、紫顶病株、结有气生薯的病株、其它畸形株和杂株。 拔除的植株要用不漏泥土的容器或塑料袋装运出种薯田烧毁,严禁随地倾倒或直接掩埋,以防止病原物通过土壤或地下水蔓延传播。,主要栽培技术要点,5田间管理 生长调控 肥水管理不当会造成植株疯长而不结薯的现象,一般容易发生在现蕾时期。 如植株出现徒长,可喷施哆效唑加以控制,浓度为50mg/l,视控制情况,如继续徒长,可隔十天再喷施一次。,主要栽培技术要点,6. 及时收获 当田间植株下部约2/3叶片变黄,马铃薯进入成熟期,此时要抢请收获。如不及时收获,遇阴雨天易组成田间烂薯,并且还因雨水造成晚疫病由地上部向薯块传播,造成收获后的烂薯。 马铃薯收获后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57天,以使薯块表皮干爽,便于贮藏、运输和销售,减少烂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