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多声部也可以这样学.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64443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多声部也可以这样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低年级多声部也可以这样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低年级多声部也可以这样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低年级多声部也可以这样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低年级多声部也可以这样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年级多声部也可以这样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多声部也可以这样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多声部,也可以这样学案例背景细翻人音版的教材,不难发现,在低段已经出现了多声部的教学内容,这是为高年级的合唱教学所作的铺垫。小学低段若能建立起学生的多声部概念,让学生在听觉上对多声部有明确的认识、感受,那么到高段时学生的合唱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显然低段多声部教学必不可少。而在面对多声部教学难、枯燥及低段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不高、学习经验不足时,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体验、掌握多声部呢?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低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现有水平,遵循学习规律,化难为简,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多声部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地、积极地进行学习体验。案例描述在教学人音版第三册可爱的动物一课时,教材里出现了三种不同节奏“

2、X 、X、X ”的学习,这不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多声部节奏的好机会?于是我根据教材设计了教学环节,尝试进行三声部节奏教学。在导入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需要请个小动物去果园里摘苹果。因为小袋鼠胸前有个大袋子能装好多的苹果,小袋鼠就自告奋勇地去摘了。”在出示了一幅果园图后我对学生说:“到了果园,小袋鼠看到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忍不住摘了一个吃。小袋鼠吃的时候,可是有节奏的,听!”接着我捧着苹果模仿袋鼠吃的样子,发出“啧啧 啧啧”有节奏的声音,并在强拍上加上“咬”的动作。学生们一看到我的表演立刻来了兴趣,争相模仿起来,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了“XX XXXX

3、XX”的节奏短句,并在节奏下面用大小不同的苹果来表示强弱,引导学生不仅要“吃”得有节奏、香喷喷,还要“吃”出强弱。学生们不但一看就懂,而且越“吃”越香,节奏、强弱也越“吃”越扎实。接着我这样引导:“苹果真香!小袋鼠吃得饱饱的,现在得开始摘苹果了。可树上的苹果太多了,小袋鼠忙不过来,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谁会摘苹果?小袋鼠可是有要求的,要有节奏地摘、放。”这时我请个别学生做摘、放苹果的动作,并在学生做动作时用“X X”的节奏对学生的动作进行引导,让学生有节奏地摘、放。由于节奏比较简单,学生马上就能跟着节奏进行表演了。我顺势引导:“还能怎么摘、放?有没有别的动作?” 学生们便开始发挥想像,编了许多

4、不同的动作,跟着节奏“摘、放”苹果。我又说:“苹果挂在树上可结实了,得用点力气才能摘下来,放下来的时候又得轻轻地,否则会砸坏的。” 接着我出示节奏“X XX X”短句,同样用大小苹果表示强弱。不用我说,学生们马上领会我的意思,开始有强弱地摘苹果了。我又引导:“摘苹果的时候也会发出声音的,听!”我用嘴模拟出双响筒“do da”的声音来有强弱地为摘苹果进行伴奏,学生们更来劲了,高兴地模仿、表演着,有的还摇头晃脑地,好不高兴。在富有创意的自编动作和强弱有序的伴奏声中,学生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节奏。在掌握了两种节奏之后,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学习第三种节奏,而是对学过的两种节奏进行了合奏。我对学生说:“你摘的

5、苹果肯定又大又红,我很想吃!你来摘,我来吃,听听果园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合奏时,我让学生先开始一声部,然后自己再进入。一次练习之后,我和学生调换进入的顺序,自己先开始学生再进入。两次练习之后学生不仅能准确地进入声部而且二声部合奏稳定了许多,对多声部立体感受也增强了。 紧接着我引出了第三个声部“X”的节奏:“你们摘得真多!小袋鼠的肚子装满了,有点沉,小袋鼠跳得慢了,看看它是怎么跳的。”我用“X”的节奏模仿袋鼠挺着大肚子笨重地跳的样子,让学生也来跳跳,感受节奏的时值,然后节奏短句“XX”。学生们在情境的创设下都能较好地理解、表现出袋鼠跳时“沉、重”的样子,强弱规律自然就表现出来了。在学生们体

6、验节奏之后,我说:“小袋鼠的肚子装不下了,你有什么办法帮忙运苹果?用动作来表示。”学生们想到用手搬、用车子推等等许多动作,在学生想出动作并按节奏表演时,我马上用“哎 ”的声音引导他们配合动作进行表演。这既增加了学生表演的乐趣,又再次巩固了节奏。三声部都学会后,我依然采用先后进入的方式进行声部合奏练习。由于二声部的合奏已经比较扎实了,三声部合奏时对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他们能较轻松地掌握。我也随机更换小组的声部和进入的顺序,并逐步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进行三声部节奏巩固,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不断的变化,而不是觉得枯燥、无趣。课堂上,“吃苹果、摘苹果、运苹果”三种不停交叉、变化的声音形成了一部小小交响

7、曲;学生们五花八门、逼真的表演展现了果园忙碌的情景,课堂其乐融融案例反思1、创设情境,激发多声部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进入音乐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低段尤其明显。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描绘、引入音乐、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法所创设的各种情境,往往更能引学生“入胜”,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课的多声部教学中,我利用低年级学生喜爱动物这一特点,创设了“动物音乐会”这一教学情境,将三声部节奏教学设为“吃苹果”、“摘苹果”、“运苹果”并将其置于大情境之下,以情境、故事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

8、说,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单纯的声部练习会使他们觉得枯燥,兴趣不大,且容易在一次次的练习、巩固中产生疲惫感,继而完全失去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可以很好地解决“兴趣”这个难点。从“吃苹果”到“摘苹果”再到“运苹果”,他们置身于故事之中,围绕故事的发展而来,感受到的不是简单的声部练习、重复,而是在快乐地完成一次次的“任务”。学习兴趣高了,持续的时间长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好了。2、循序渐进,降低多声部学习难度我们时常所说的循序渐进教学法,是一种按照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思维能力,继而逐步进行提高。它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多声部

9、教学也不例外,尤其低年级,更应该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单声部开始,逐渐地增加声部,从而完成多声部的学习。教学中,我从单小节的节奏开始,到连续的节奏短句,让学生们从简到难体验每一种节奏;从一个声部的掌握,到二声部的合奏,再到三声部的合奏,学生从简到难慢慢地掌握了“多声部”概念及听觉意识;从对教师动作的模仿再到自己的动作创编,学生有一个逐步的过渡,编创也变容易了。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不再觉得多声部学习困难、复杂,而是变得轻松、活跃,他们的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倘若一开始就让学生学习三个声部节奏,并马上进行合奏,相信学生是完成不了的,而且会对多声部产生恐惧感,教学效果将适得其反。循序渐进的学习

10、方式降低了多声部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可以轻松体验、掌握,对低年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3、创编想象,增加多声部学习乐趣 创造,是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领域,是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低段多声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创编进行教学,不仅能为教学内容服务,丰富课堂教学,增加声部学习的乐趣,还能促进学生创编能力的有效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上述案例中,在教学节奏时我让学生们根据情境、节奏来编创“摘苹果”、“运苹果”的动作,除了让学生通过动作进一步巩固节奏,还意图让学生通过想象,发挥创造力,自编动作丰富动作语汇,继而感受到创编、学习的乐趣。学生们自己编创了“独一

11、无二”的动作,这种成功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当他们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时,自豪感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比模仿教师的动作更能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创编表演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乐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感受、体验,创新意识也在逐渐地加强、提高。如果缺乏编创,一直让学生用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性地重复练习,不仅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他们也会在简单的模仿中失去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4、体态律动,提高多声部学习效果 音乐教学应该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不仅是用听觉,而且是用整个心灵去感受音乐。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体态律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动静相辅,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美,更有效地进行音乐学习

12、,尤其是节奏学习、体验。节奏时值的掌握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在多声部教学中,更是难上加难,各声部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你追我赶”,甚至“打架”的情形。因此,在低段多声部教学中利用体态律动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能有效解决节奏学习的难点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到多声部节奏的立体美。在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们用传统的“念节奏”来进行学习,而是根据节奏加入了象声词、动作,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过程中掌握节奏,以解决节奏时值这一难点。三种不同时值的节奏有了“吃苹果”、“摘苹果”、“运苹果”三种不同声音、律动的结合,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对多声部的立体感感受也更深了。如果少了体态律动,学生们对节奏时值就不能准确地把

13、握,产生不稳定感,那么在进行声部合奏时就会出现“乱哄哄”的局面,无法完成多声部的合奏,更无法感受多声部立体之美了。5、知识技能,融入多声部学习实践 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音乐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多声部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应该是融入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的。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对音乐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才会成为可能。上述案例中,在节奏强弱的学习上,不是由我“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动作的表演感受节奏的强弱后,再揭示其强弱规律,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如在“XX XX”的节奏学习中,我强拍用“咬”,弱拍用“吃”,这两个不同的动作很明显地将强弱区分开来了,让学生既觉得有趣,乐于练习、表演,又让学生容易模仿,马上能在表演中掌握强弱规律;在“X X”的节奏中,我引导学生苹果要“用力摘,轻轻放”,以此来让学生感受、表现出节奏的强弱,学生们也能较好地掌握;而在“X”的节奏中,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到苹果很重,不需要老师说强弱,自然会在强拍上用力。三种节奏的强弱掌握我都抛开了说教,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强弱的体验,体验之后再学习强弱规律,遵循了“先体验、后概念”的认知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就较为简单、扎实、有效。 陈恩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