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之我见张帆.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69308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之我见张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小衔接之我见张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小衔接之我见张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小衔接之我见张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之我见张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之我见张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幼小科学衔接之我见东沽幼儿园张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幼儿园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问题,但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

2、渐形成的。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幼儿园将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 利用家长会、家园平台家长介绍科学的观念在平时的入园离园时间,通过和家长的交谈,我发现,到了大班,家长们很重视孩子们幼小衔接的问题。有一些家长观念还比较陈旧。他们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积累,轻身心发展,拔苗助长、压抑天性,教育观念有很多偏差。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要转变,要从片面追求学业分数向关注全面成长转向,小学新生开始了学校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家长要帮助孩子起好步,这不是一般的多识几个字、多算几道题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从心理、精神、

3、习惯等方面加大引导的力度,更从情感、态度、人生等方面加强指导的强度。2、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语言沟通能力1.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交流、沟通的平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如,小班开展的给“小动物送蔬菜水果”活动,引导幼儿慢慢能够开口说的能力;中班开展的“一起去郊游”活动促进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中内向孩子,在活动中的受益最大,通过与外箱孩子的交流,他们慢慢从只想钻在帐篷里玩到喜欢在野餐垫上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班开展角色区域”超人外卖”,孩子们通过送外卖,提高了

4、与人沟通的能力,尝试主动与人交流的能力;大班下学期开展的“花店”,通过给幼儿园里的老师送花,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遇到问题时孩子们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继续开展每周亲子阅读活动 建立孩子图书借阅记录,并鼓励家长每周末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运用校讯通、入园、离园交流的形式来督促、指导家庭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家庭氛围,鼓励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孩子阅读方面的信息,提高自身的辅导能力。老师经常主动和家长联系,帮助家长及时解决一些在阅读活动、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1. 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

5、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培养幼儿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为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利用周末亲子作业,孩子们自己制定周末一天计划,出游计划等。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来进行记录。孩子们各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3.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 饮水监督员:每日由监督员管理幼儿饮水情况,饮水的次数、饮水的数量、饮水的纪律等,并对幼儿的饮水情况监督喝水的幼儿作好记录。卫生监督员:负责班级卫生保持情况4.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入学准备的关键。幼儿园大班阶段,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和幼儿园配合并持之以恒的。它需要我们踏实下心来从小事做起,长抓不懈,这样才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我真心地希望在幼儿园、学校和家庭的协同努力下,幼小衔接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让可爱的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