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光、透镜二章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73768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光、透镜二章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光、透镜二章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光、透镜二章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光、透镜二章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光、透镜二章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光、透镜二章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光、透镜二章单元测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光学练习题一 选择题(30)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反映的科学道理是()A 、镜面反射B、光的折射规律C、漫反射D 、光的直线传播2、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A 、 10B 、 20C、 40D 、70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4、下面关于光学现象与相应的光学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A 、日食的形

2、成- 光的反射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 光的折射C、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凸透镜成像D、放大镜看物体变大了- 凹透镜成像5、如图 1 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6、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 cm 时,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A 、一定能用光屏接收到B 、一定成放大的虚像C、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眼睛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B、可用光屏接收的像一定是实像C 、光的折射产生的像都是虚像D、平面镜中的像都是虚像8、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

3、师已经“调好焦 ”,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A、变大B 、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9、在树荫下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A 、太阳光经过树叶的反射形成的B、太阳光照到树叶上的小水珠闪烁而成的C、太阳的影子D 、太阳的像10、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 ”实质是 ()A、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C、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D、景物的虚像,像在最物的下方11、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

4、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一下应将光屏()A 、靠近透镜B 、远离透镜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D 、保持在原来位置12、 .放映幻灯时,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 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选择图下的()113、下列连线哪一组是有错误的()A 、光的反射针孔成像B、凸透镜汽车观后镜光的折射看水中鱼凹面镜照相机光的直线传播水中月凸面镜太阳灶C、 光的色散红、黄、蓝D、土电话光的折射颜料的三原色牛顿听老师讲课固体传声放大镜气体传声14、一群少先队员带黄色帽子系红领巾,穿白上衣浅蓝色运动裤,用红色的追光灯照射下在舞台上表演节目,观众看到的是()A 、黄帽、红领巾

5、、白上衣、蓝裤B、上衣、红领巾均为红色,帽裤均为黑色的C、黄帽、红领巾、红上衣、红裤D、四种都为红色的15、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 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A 、放大的实像B 、等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二 填空题( 30)1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m s,光年是 _单位。17、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称为三原色,它们分别是、。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为 _光。18、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 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 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形成的。人

6、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的形成的。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形成的。19、身高为 168cm 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_ m,像的高度为 _cm;当他以 0 5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 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_m。20、为了防止森林火灾 ,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它对太阳光的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21、清澈见底, 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 一跳下去就淹过了脖子,下水后他惊慌失措,幸好有同学相救,才脱离危险,小明在岸上看池水会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 _射进 _中时发生 _ 。22、某同学在

7、做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探究实验时,描绘了一个实际的光路图,但没有标出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反射角等,如图所示,图中的各位置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界面,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大小是,折射角大小是。23、如右图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A 点,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需配戴装有镜的眼镜加以矫正。24、如右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位置图,光具座上A 、 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 点应放(选填“蜡烛” 、“光屏”或“凸透镜” )。若此时刚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应放在点,光屏应放在点。ABC25、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

8、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_,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 _,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 _,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送到大脑,产生视觉。三 作图题( 14)26、(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6 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A /B /。 ( 2)2(2)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6)FFFFFFOOOFFFF27、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 P 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 围如图 (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原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 (b) 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2)28

9、、 如下方左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 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CD是由 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2)29、如上方中间图,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试在图中准确地画出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并作出相应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四 实验题( 27)30、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2)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当物体放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处,会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

10、:像。31、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 所示。 a、b、 c、 d、e 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 点和 2F 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l )在 a、b、 c、 d、e 这五个点中:把烛焰放在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eacbd把烛焰放在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332、同学们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 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如上图所示在此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11、_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关系;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填“实”或“虚” )。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第 1 小组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摆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是: _ ; _ ; _ 。( 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清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的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将_ 。( 3)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_。34、快要毕业考试了,小明向班主任李老师建议

12、,全班同学一起拍一张毕业照留作纪念,并主动要求摄影。李老师说: “好啊!拍张毕业照留作纪念。但你要担任摄影师,则要让我考考你,考通过了可才能担任摄影师哟。”于是李老师出了一组试题,现请你帮小明完成这一组试题,通过了你也可以给全班同学拍毕业照了。( 1)照相机是根据 _ 这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如果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照相 (航空摄影),使用的镜头的焦距是 60mm,则照相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为()( 2)A 略小于 120mmB等于 120mmC等于 60mmD 略大于 60mm( 2)若用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 14(乙)所示,现要使底片的像如图14(甲)所

13、示,则在按快门之前需要进行两项重要操作,这两项重要操作是:图 14 _ ; _ 。35、小柯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需要调焦)。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 3m 以外”。下表是这架相机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情况( f=35mm )。根据表中数据,简单分析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_ 。( 2)u/m0.10.51.01.52.02.53.0v/mm53.8537.9536.2790。8435.6235.5035.41u/m3.54.04.55.05.56.06.5v/mm35.3535.3135.2735.2535.2235.2035.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