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82353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专题复习,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二、知识梳理 例题分析 变式训练,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思考1: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可分为 和 两大类。,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大多数病毒(含DNA),性状是受 控制的,少数生物:含RNA的病毒,DNA,RNA,性状是受 控制的,例题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D,思考2: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为什么?,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细胞中DNA主 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另:细胞质的线粒体和

2、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这些DNA都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例2: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 体、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A.DNA、细胞核、细胞质 B.核酸、染色体、细胞核 C.DNA、染色体、细胞质 D.DNA、染色体、细胞核,D,练习1: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 用的结果,控制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的物 质是-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思考3:DNA为什么能作为遗传物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是什么?,A,因为DNA具有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备的特点,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

3、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的“体 内转化实验”,例题3:在格里菲斯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 实验中发现- A.有荚膜的R型转变为无荚膜的S型 B.有荚膜的S型转变为无荚膜的R型 C.无荚膜的R型转变为有荚膜的S型 D.无荚膜的S型转变为有荚膜的R型,C,问题:格里菲思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总结: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 同事等人的“体外转化实验”,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 物质,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不是遗传物质,结论:,例题4: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科学家于1928年完成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果用R型

4、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SDNA)混合培养,后代中出现了少量的S型活菌,且这些S型活细菌的后代均为S型,这一实验证明了 。 为研究上述转化的物质基础,科学家将S型活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RNA等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DNA使R型活细菌完成了转化。这一实验证明 。加入的SRNA之所以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因为 。 上述实验中,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思考4:既然科学家们已经用肺炎双球菌转化的 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 传物质,为什么还要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实验再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考5:T

5、2噬菌体属哪类生物?其结构由哪两部 分组成?化学成分如何?细菌为哪类生物?,T2噬菌体是一种 , 结构包括 和 ,化学成分: 和 ;细菌为 。,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头部,尾部,蛋白质,DNA,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吸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1952年 赫尔希和蔡斯 研究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DNA,分组对比实验,问题: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得 出哪些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 物质 DNA能自我复制 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例5 .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 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

6、: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 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 图中的A表示 过程,此过程中进入大肠杆菌的是 ,没有进入的是 。,细菌,否,侵染,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衣壳),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图)。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 和 元 素,各占 个和 个。 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 个;只含31P 的有 个;同时含32P、31P的有 个。,变式训练,31P,100,32P,2,0,98,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元素, 由此说

7、明 ,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 元素,这是因为 。 因为此实验能证明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有的四个特点中的两个: ; ,所以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2S,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部,DNA进入了细菌体内,35S,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 壳是以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DNA能自我复制,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NA是遗传物质,二、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梳理,基本组成元素,基本组成单位,思考1:DNA的化学组成,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主要特点:,C H O N P,脱氧核苷酸,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NA的空间结构:,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内

8、侧:碱基对组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 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双螺旋结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整个DNA分子中,可以得出的关系是:,而 随DNA分子的不同而不同,一般1,例题1:(2006年 上海高考) 在一个DNA分子 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 目的 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 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 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 别占碱基总数的- A24%,22% B22%,28% C26%,24% D23%,27%,A,例题2:(2006年 全国卷) 已知病毒的核 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 RNA四种类型。现

9、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 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 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 类型,A,变式训练,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一般相同的是- A碱基序列 B碱基数目 C(A+T)/(G+C)的比值 D碱基种类,D,思考2:DNA分子复制时期在细胞分裂的 期; 复制后的DNA存在于 上; 复制的过程: 、 、 ;基本条件: ;特点: 、 ;结构基 础: 为复制提供 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间,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解旋,子链的合成,新的DNA分子的

10、形成,模板、原料、能量和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例题3:如果把某条染色体上的一个DNA分子的两 条链用32P进行标记,此细胞连续4次有丝分裂 后,含32P标记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A.1/16 B.1/8 C.1/4 D.1/2,解答此题的关键: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复制原料: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 苷酸 画出简图,总结规律,亲代,子一代,子二代,复制n次:,DNA分子总数:2n,脱氧核苷酸链总数:2n2,含标记DNA分子数:2,不含标记DNA分子数:2n2,含标记脱氧核苷酸链总数:2,不含标记链数:2n22,例题3:如果把某条染色体上的一个DNA分子的

11、两 条链用32P进行标记,此细胞连续4次有丝分裂 后,含32P标记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A.1/16 B.1/8 C.1/4 D.1/2,B,变式训练,1如将精原细胞(复制前)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 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则此 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含有32P所占的比例是- - A100% B75% C50% D25%,A,2用32P标记了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4条染色体) 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 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 内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0 B12 C24 D48,C,三、基因的概念,思考1: 什么是基因?它

12、有什么特点?基因与 脱氧核苷酸、性状、DNA和染色体分别 有什么关系?,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每个基因中有很多脱氧核苷酸,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个DNA上有间断地排列着多个基因,每条染色体(没复制)上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分析清楚对应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小结:,a性状的关系: bDNA的关系: c染色体的关系:,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例题1: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或DNA)的叙 述,错误的是- 基因

13、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 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着 A. B. C. D.,D,变式训练,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 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B.复制、分离和传递,三者都能相伴随而 进行 C.三者都是遗传物质,三者都能相伴随而 进行 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 定后二者,C,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思考1.原核细胞基因结构与真核细胞基因 结构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基因的结构

14、,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编码区,非编码区: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真核细胞基因结构,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为mRNA,从编码区开始进行转录,相同点:都由 组成,在 非编码区上,都有 核苷酸序列,在该序列中,比较重要 的是位于 的 。 不同点: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是 的 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是 、 的,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外显子),被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内含子)分隔开来,成为一种 的形式。,总结:,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编码区上游,RNA聚合 酶的结合位点,连续,间隔的,不连续,断裂,例题1:同种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体内的基因与在 人体内的基因相比,其脱氧

15、核苷酸的数量 - A.同样多 B.比在人体内多 C.比在人体内的少 D.无法判断,C,下面对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认识中, 不正确的是- A.编码区能够转录相应的信使RNA,直接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B.在非编码区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C.真核细胞基因结构比原核细胞基因复 杂,编码区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 D.内含子不能够编码蛋白质,A,变式训练,五、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思考1:填表比较RNA与DNA,DNA分子与RNA分子的比较,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通常呈单链结构,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A、G,A、G,C、T,C、U,脱氧核糖,核糖,磷酸,磷酸,因此,构成核酸的碱基共 种,核苷酸共 种,5,8

16、,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质,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61种,3个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tRNA上三个碱基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包含两个起始密码子,反密码子,例题1:(2003江苏高)真核生物染色体DNA遗传 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是- A.复制 B.转录 C.翻译D.转录和翻译,C,例题2:(2002上海高)由个碱基组成的基因, 控制合成由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 酸的平均分子量为,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 最大为- A.na/6 B.(na/3)-18(n/3)-1 C.na-18(n-1)D.(na/6)-18(n/6)

17、-1,D,1.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顺序依 次是- A.信使RNA、转移RNA、DNA、多肽 B.转移RNA、多肽、DNA、信使RNA C.DNA、信使RNA、多肽、转移RNA D.DNA、信使RNA、转移RNA、多肽,D,变式训练,2.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 子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 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A.2/3ab6b18n B.1/3ab6b C.(1/3ba)18 D.1/3ab(1/3bn)18,D,例题3: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 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 病毒。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

18、免 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 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 为模板,在 酶的作用下合成 ,并整合 于人的基因组中。 整合后它按照 原则进行复 制,又能以为模板合成 ,并进而 通过 过程合成病毒蛋白。 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 原因是 。,RNA,DNA,逆转录,碱基互补配对,DNA,mRNA,翻译,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思考1: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 过程来实现的。可以分为 : 即通过控制 ; :即通过控制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作用,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酶、激素等功能 蛋白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作用

19、,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例题1: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 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出- ,AB,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种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精氨酸的合成 C若基因突变,则基因和也就不能表达 D精氨酸依赖型菌体中,基因都发生了 突变,思考1: 人类基因组是指 ; 人的单倍体基因组由 条双链DNA分子组成(包 括 )。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就是分析测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绘制人类基因 组四张图,即 、 、 和 。,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24,122号染色体DNA与X、Y染色体DNA,遗传图,人类基因组 的核苷酸序列,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七、人类基因组研究,例.下列表示人类基因组内涵的是- A.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B.精子或卵细胞中的全部遗传信息 C.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 色体)DNA包含的遗传信息 D.所有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包含的遗传信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