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反思01.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91067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反思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理教学反思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反思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反思01.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师徒结对学期总结会昌 学校 大 三年的初中地理教学, 我 地理 程是 教育 段学生 地理 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 展 念的一 必修 程。 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 ,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 系,又与 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 系, 是唯一一 跨文理两大科学部 的学科, 以下是我的一点体 和反思。1、 合教材特点,增 学生的参与意 关注学生的学 出 , 学生是学 的主体。教学是 生的双 活 ,既要 教 的主 作用,又要 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 合起来,融 一体,形成和 、融洽、 极、活 的 堂气氛。一 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 得如何, 关 看学生能否成 学 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

2、何。 初中学生年 在十几 左右, 正 求知欲、 表 欲非常旺盛的 期, 在 堂上学生 教 的“ 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 堂上有“ ”的机会,教学参与意 非常 烈。新 教材在知 的表述上避免了冗 的文字叙述, 文字表达 明了, 从教材的 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 度 大的知 点, 加大了“活 ”、“ ”、“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 ”、“思考”成 教学的重要 成部分。 合教材特点, 学生主 参与整个教学活 的全 程, “被 ” 学 “主 ”学 , 学生 “多 ”学 情境, 生一起 ,共同完成的教学目 ,从而促 学生学 意 的 化, 学生主 参与 堂学 , 真正成 学 的主人。 学生在“活 ”

3、中探究新知 ,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 。2、重 本地 的使用地理 本地 用 文并茂的 料、形象直 的 表、生 有趣的 材料、 近学生生活的 堂活 , 了充 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 、 片、 表, 学生展示了生 活 的思 程。面 的教材,你 如何使用?又 怎 上 ?怎 教 的作用?怎 挖掘学生?需要地理教 冷静、 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 新 程下的地理教学。3、 究学 方法,培养 新精神。教材倡 学生探究式学 方法的培养和 , 旨在培养学生的 新精神与 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 特征, 开展探究学 法, 学生 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 情境, 学生

4、 、 口、 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 、相互 价、自由表达、 造想象等探索性活 中,体 解决 的 程和 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 、解决 的方法并培养学生 新能力。4、启 学生“多 ”学 的 趣和愿望,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 度和学 成 。 学生具有好奇心, 正是追求知 的原始 力, 是求知欲的嫩芽。 他 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 某一事物特 感 趣, 并由 趣 展 , 由 一步 展 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 看似无稽 有深意的 。 ,作 教 学生的心理, 正确地引 他 多 的 , 教 可作 有 趣的 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 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

5、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5、 注重双方交流沟通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仅仅去教, 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 学生在被教的同时, 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 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

6、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6、引导学生“好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 即使有高分, 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 ,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