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996890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是为了不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是为了不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是为了不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是为了不教.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是为了不教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所以我认为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梳理来领悟语言规律的知识跟按照教科书来讲授知识有以下几点不同:一、前者侧重教“法”,而后者则直接教“知识” 。知识无穷无尽,永远没有教完的时

2、候;而方法则是有限与可控的,可以“以有限应无限”,以“有穷生无穷“。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前者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教给学生的是一种通过实践获取知识的方法。“亲身实践”“主动获取”式的教学方式虽然看起来麻烦费事,但却印象深刻,收效久远,招招奏效!教授学生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他们获取“死”的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努力让他们获取一种“学”和“用”的“活”的能力。后者只是一般的让学生被动接受,根本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总之,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梳理来领悟语言规律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