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愿意在幼儿园里如厕怎么办.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29997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孩不愿意在幼儿园里如厕怎么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孩不愿意在幼儿园里如厕怎么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孩不愿意在幼儿园里如厕怎么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孩不愿意在幼儿园里如厕怎么办.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孩不愿意在幼儿园里如厕怎么办孩子任何一种行为的出现都会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入厕呢?孩子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到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 “生物人 ”逐渐变成 “社会人 ”,孩子,这个在成人眼里毫无分量的词却是每个人的必经历程。孩子的世界充满着幻想、快乐,让成人很难捉摸。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在成人眼里无所谓,但却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变化。孩子在园入厕困难,您可曾想过?来自两位妈妈的陈述:*现象 A:我女儿在幼儿园就是不愿意大便,一直憋着,到家里就很正常,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憋不住了,拉在裤子上。如果我在她身边,她也能入厕。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在幼儿

2、园大便,真是让人头疼。*现象 B:我儿子也是一样的,宁愿在外面的公厕大便,也不愿在幼儿园大便,要不就忍着回到家里再大便。 很奇怪的是, 周末孩子在家的入厕时间就很正常, 也不会憋着。美国心理学家海德( F.Heider )于 1958 年提出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他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 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根据海德的归因理论,我们可以尝试找出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入厕的原因:*

3、外部原因*家庭环境与幼儿园环境的差异孩子从出生到入园之前, 家庭环境是他最熟悉的、 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地方。对于他来说, 家庭和它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带给他一定的秩序感。 蒙台梭利就曾特别指出:秩序是孩子生命的第一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愉快,相反秩序有所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愉快。*重要他人的期望态度所谓重要他人是指教师、父母、同伴等,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者群体,他们构成儿童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儿童发展最具动力性的因素,因而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意义。在幼儿园,教师成为儿童成长环境中的重要他人,是儿童学习的榜样。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

4、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方式以某种方式传达给儿童,从而形成教师对儿童的期望。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 不同的儿童对教师的期望进行知觉加工,而形成了儿童的自我期望。 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儿童表现很好, 经常受到表扬, 儿童可能形成这样的自我期望: 我一定要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做, 不能落下, 如果大便的时间比较长, 有可能自己会落后的, 是不是教师就不喜欢自己呢?因此, 有的儿童宁可憋着也不在幼儿园大便。*内部原因*孩子的性格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 性格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两种性格没有好坏之分,而是根据维度而定。 内向型性格的孩子总是出言谨慎, 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表达,而且也比较注意对方的反馈

5、。 而且,内向型的孩子比较注重对方对自己看法,尤其是重要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教师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 孩子的行为都希望在教师那里得到肯定, 尤其是对于内向型的孩子, 他们更加注重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因此,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的孩子多为内向性格的孩子。明确了解了孩子 “不愿在幼儿园入厕 ”的原因,父母和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轻松度过每一天。这里提供 2 个小方法给大家:方法 1:因性施教孩子在入园之前, 教师与父母交流孩子的发展情况是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基本要求。如果孩子比较内向,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在与内向的孩子交流时,言行与态度要特别注意。 教师不仅关注孩子的性别差异, 更要关注孩子的

6、性格差异。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孩子 “大便 ”的时间长短以及孩子当时的状态。有的孩子可能时间较长, 甚至一边哼哼一边入厕, 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因个别孩子而打乱教学计划。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关注这些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方法 2:父母也是教育者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让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在安全感的情境下,孩子能够自由、 轻松的展现自己。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中的孩子能够充分彰显自我。而亲子游戏不仅促进亲子交流, 而且父母更能够了解孩子真实的自我。 例如,在角色扮演中,孩子扮演教师,父母扮演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想去厕所大便,此时教师的反应会是怎样呢? (即游戏中孩子的反应是怎样呢?) 游戏情境中,孩子无拘无束, 孩子的言行能够表现他的真实的想法。 父母抓住教育时机,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总之,孩子是教育的对象, 而教育者(父母和教师) 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