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反思.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37152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废墟、爆炸、瓦砾、砸、血迹”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品读、批注、交流等方式感知父亲的“了不起”。 3、学习作者从细致的外貌刻画人物的方法,来描写父母之爱。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教学难点: 引导体会对父亲细致的外貌描写,感受并描写父母之爱。教学准备:PPT课件一、 读题,质疑,导入(1)齐读课题(2)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课文中

2、寻找答案。 二、 初读感知,学习生词,了解课文内容(1)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93,在大家学习课文之前,请看老师给打击的导读提示(出示导读提示)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师:让我们来交流问题一: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指名回答生1:有一年,美国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师:是啊,简单的两个数字就告诉了我们当时的惨况生2:那昔日充满一片废墟师:原本的欢声笑语变成了一片废墟,可见地震之严重。2、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3、学习生词。师:这场地震后,昔日的美丽家园变成了一片(生:废墟),只有那随时可能发生的(生:爆炸)和一堆堆(生:瓦砾),原本整齐漂亮的小汽车也被拦腰(砸断

3、)。(相机出示生词 ) 重点指导“血“字的读音齐读生词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交流问题二: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生: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挖掘,最终救出了他的儿子和十四名同学。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不过,还不够完整。给个小提示,在段话前加上时间、地点和起因就完美了。谁再来试一试?指名回答。三、围绕纲领性问题,品读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1)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2)引出纲领性问题生:他们父子俩是一位了不起的父子。(师板书

4、)。师:为什么课文会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这位了不起的父亲。(3)出示合作学习单(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1、出示课件:“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你从这个句子中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说出理由。(感悟作者对时间描写手法,体会时间的漫长。)指名学生一,回答,体会读指名学生二,回答,体会读师:是啊,这样的罗列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漫长和艰难,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2、出示课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句话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来谈一谈。指名生自由回答,谈

5、感受。及时小结学生从“抓关键词”(板书)体会句子的方法。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副模样?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板书)的找出句子师引导,体会读。师:是啊,孩子们,所有人都在极力劝阻父亲放弃援救,可他却用双手挖了8小时。此时的他(课件出示,生齐读:满脸灰尘)师:心急如焚的父亲还在艰难的寻找那熟悉的身影。12个小时过去了,他(课件出示,生齐读:双眼布满血丝)师:父亲已经筋疲力尽,身体开始不听使唤,24小时后,他(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衣服破烂不堪)师:他的双脚已经麻木,他的双手已然血肉模糊, 36小时过去了,他(课件出示,生齐读:到处都是血迹)师:这是对父亲的(生:外貌描写,板书)通过这样的描写,让我们

6、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再来完整的读一读。师生合作读。小练笔师:你们看,作者就是通过抓住父亲的面部、神态、衣着等一系列细致的的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那这深深的父爱。我想,不仅仅是这位父亲,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之爱无处不在。你们能不能仿照作者的这种通过外貌描写的手法,写一写父母对你们的爱呢?汇报交流,评价。3、出示课件:“有些人”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父亲又是如何回答的?指名回答相机指导师: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劝阻,父亲此时的心情是? (生:越来越着急)体会读再指名朗读,师:这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来帮帮他,父亲的心情是?(生:一次比一次失望)体会读师

7、小结:是啊,我们从父亲这看似简单的(生:语言描写。板书)当中却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文中还有其他对父亲了不起的描写吗?4、指名交流动作的描写,谈感受,板书。5、提炼表现手法: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动作,这样的外貌。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可是,老师发现作者在这些句子中却没有直接写出“了不起”这三个字,而是把这种了不起,这种浓浓的父爱藏在了词句中。这正是“于字词藏真情”。四、知识梳理,课堂小结。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品读了父亲的了不起,感受到了这伟大的父爱,我们还学习到了作者就是通过细致的外貌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体会到了作者这种字里行间,字字藏情的表

8、现手法。我想啊,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一定会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下节课,我们再来走进课文,感受这位地震中了不起的小小男子汉。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言 父 动作 于字词藏真情 外貌 了不起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挖掘,最终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他的十四名同学。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立足几点出发。第一是紧扣单元目标,即学会作者从动作、外貌、语言表达父母之爱。因而,在上课时,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父爱。语文课有其重要的语用性,因而我注重“一课一得”,在此基础

9、上我又确定引导学生以突破外貌描写,感受作者这种细致的手法,从而学会并联系以外貌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第二是抓住课文的纲领性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阅读感受。本课中,我以“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为主线,通过合作学习任务单,品读重点语句。第三,关注平时学法的贯穿。在上课时,引导学生从“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语句,并及时帮助梳理,使学生有所收获。一节课下来,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第一,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到位。地震中的故事本身离孩子们较远,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以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而我,虽然也有对朗读指导的设计,可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而是走马观花式的让学生读了读,却没有耐下心来,仔细引导,有感情朗读。第二,对作者细致的外貌描写手法,突破得不够彻底。课后,谭老师指出:为什么在课上不让学生仔细思考:作者抓住的只是父亲的眼睛、衣着,而不是其他的外貌呢?听了之后,恍然大悟。是啊,这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后,意识到刻画人物外貌,表现父母之爱时,还要抓住最具特点的部分。进行“有特点”的人物外貌描写,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相当受用。这些不足都在说明,我在教学设计时,对文本钻研还不够深入。由此可见“文本解读”,这对一个语文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深知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只盼经过时间的磨砺,自我的不断钻研,在以后能有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