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05229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古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古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词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诗词鉴赏.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学习目标: 1、熟悉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 2、题型分析 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怀 诗 、 山 水 田 园 诗 等 。、 别 离 贬 谪 诗 、 咏 物 抒思 想 感 情 : 咏 史 怀 古 诗结 构 特 点表 现 手 法表 达 方 式修 辞 手 法表 达 技 巧 音 韵 和 谐 等 。形 象 生 动 、 凝 炼 含 蓄 、诗 词 语 言 : 准 确 鲜 明 、物 象人 物 形 象诗 词 形 象古 诗 词 鉴 赏 第一部分:主要的诗歌类型 按语言形式可分为诗、词、散曲等; 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

2、游诗、咏史 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 思念亲人的 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 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

3、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五大题型详解 一、特定形象解读类 所谓形象,在古诗词中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 主观情思,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形象 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所描写的形象,如石灰吟中的 “石灰”、蝉 中的“蝉”等)。解读古诗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也就是要分 析判断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 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4、。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 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 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一) 1月思乡,怀人。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 乡的代名词。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 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 质。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 样,受到了诗人

5、的敬仰与赞颂。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 对象。 5莲爱的象征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 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 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 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 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6、(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 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 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 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10柳离情依依 以折柳表惜别。“柳”

7、、“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 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 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 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 和送别之所。 11芳草离恨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 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 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 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 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

8、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 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13羌笛凄切之声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 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5.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 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16.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

9、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 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意象内涵 菊 :隐逸、高洁 梅 :不畏严寒坚强不屈 松柏:坚挺、傲岸 柳 :送别、留恋、易变 莲:高洁、爱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 子规:悲惨、凄恻 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沙鸥:飘零、伤感 青鸟:书信的使者 芭蕉:孤独与忧愁 羌笛:凄切之声 月亮:思乡、人生得失 西风:落寞、惆怅 云 :漂泊不定 江水:忧愁、时间流逝 【练习】 早梅 万物冻欲折,孤根暖

10、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归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这首诗是咏梅诗,它写出了梅怎样的特点? 答:不畏严寒、凌寒独开的秉性。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样卷六) 问:诗中孤云、燕子、杜鹃鸟三个意象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答:悲凉凄惨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 意境是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谐统一、而创造出来 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问及“意境”的诗歌,必然是“景”“情”兼具的诗歌。 【设问方式】这一类型的常见设问方式

11、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 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 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等。 【万能公式】诗歌意境鉴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 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公式阐释】如果说意境是“面”,那么意象(形象)则是“点”,一个大的“面”是由一 个个小的“点”组成,作者对意象(形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鉴赏意境,就要结合诗歌中的意 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表现意境之“景”充分描摹出来。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 点:1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

12、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 对这 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 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苍凉萧瑟等等。3对上面的总结再进行外延的 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带月荷锄归 ”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

13、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描绘画面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展开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题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 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 公式: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 修辞(表达) 山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 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三、情感主旨提炼类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

14、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 感情、观点态度。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 【设问方式】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 【万能公式】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公式: 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 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 析) 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 感) 【公式阐释】1 、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 “该诗抒发了作者的 情感” ;“这首诗表 达了作者的志向”;“ 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2 、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

15、诗 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1.注意诗歌的标题、写作的背景 2.联系教材中诗人或词人抒发的情感 3.注意重点词语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 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 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 抒发个人忧愁、寂寞、苦闷、伤感、恬淡、闲适之情. 从标题入手体现作者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暮

16、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 1077 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 秋佳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联系已学诗歌的主题,分析情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和灾难。 透过关键词体现作者情感 菊花一高雅 莲花一高洁 杨柳一惜别 月光一思念 落叶一失意 春风一得意 浮云一飘零

17、落日一惆怅 冬雪一冷峻 秋雨一忧愁 鸿雁一思念 流水一叹婉 大漠一苍凉 旷野一凄清 落花一感伤 美酒一壮行 红豆一相思 竹林一闲趣 孤灯一孤苦 秋虫一凄凉 故乡一乡愁 归燕一温情 枯藤一萧瑟 古琴一知音 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情感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 练习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颔联所

18、描写的内容。 2.说说“喧”“动”的妙处。 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1 天色已经晚了,一轮明月挂在高空,皎洁的月光从如盖的青松间倾泻下来。山泉 清洌,淙淙流淌在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 2、因“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而见“渔舟”返棹。一“喧”一 “动”,顿使静谧的翠竹青莲、青松明月之间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衬托出诗人自 身超尘脱俗的心理状态 3、表达作者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19、_。 (2)“人闲桂花落 ”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 围。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茂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热爱之情。 注意: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 悲凉的格调。 四、表达技巧分析类 如果说前面三种类型是考查考生对诗歌“写什么”的理解,那么这一类型的题目, 则是要求考生对诗歌“怎么写”的分析。重点要理

20、解好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 法三个层面的内容(下文会对此加以说明)。 【设问方式】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未点明表现手法的。如:“这首诗用了怎 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点明了表现手法的。如: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请从 景和 情 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等。 【万能公式】表达技巧分析=说出表达技巧类型+ 结合内容分析说明+表达作用 【公式阐释】首先要明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的一些常见内涵: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工描与白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

21、融)、借物 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对比、反衬、白描、用典等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 互文、反复等 情感:欢快、喜悦、热爱、向往、恬淡、孤寂、无奈、失望、忧愁、憎恶、同 情、惋惜、惆怅迷惘、孤独寂寞、恬淡闲适、欢快愉悦、激愤悲凉、安贫乐道、寄 情山水、忧国忧民、思念家乡亲人、惜别,愤懑、离愁别恨、怅然若失、怀古伤今、 感时伤世 格调(风格):悲壮苍凉(不得志者)、豪放洒脱(豪放派)、淡泊宁静(山水田 园诗)、雄浑开阔(边塞诗)、委婉缠绵(婉约派) 作用:画龙点晴、言近意远、音韵和谐、余音绕梁等

22、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 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 修辞(表达) 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手法(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 “”(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在哪里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 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1.巧用修辞 (1)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

23、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分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 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 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 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

24、的江 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 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3。修辞手法: 如反复、排比、夸张、比兴等手法,由于比较简单或常用于现代诗歌中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3拟人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二、表现手法(1) (一)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 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

25、象征富丽;等等。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 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传情达意?古人惯 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常用写景方式有: (三)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 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

26、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 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 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四)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如: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 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 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

27、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5)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 的效果。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 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 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 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 花

28、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 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 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通关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汾上惊秋 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相同?在抒情方式上,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_ _ 答案两首诗都抒发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在抒情方式上,相同之处是都通 过对秋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借景抒情;不同之处是,前者在写景的 基础上,以“孤客最先

29、闻”秋风,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寂寞思乡之情,而后者是以 直接抒情的方式,直写“秋声不可闻”,与全诗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 格相吻合。 2品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其二) (宋)苏轼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元符三年五月,作者遇赦北还,被命移廉州安置,离海南过澄迈时 作诗二首,这首诗即其二。澄迈驿:设在澄迈县(在今海南省北部)的驿站。通潮 阁:在澄迈西,是驿站上的建筑。帝:天帝。巫阳:女巫名。鹘:鹘鸟。 一发:犹言“一线”。此句说中原仅在距隐隐青山一线之处。 这首诗的第三、四句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炼字

30、类 【万能公式】语言文字推敲=字(词)含义+ 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拟物)+字 (词)的表达作用。 【公式阐释】答题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指明哪个字用得好;比较鉴赏型则指出哪个字用得更好。(“指定鉴赏字词 类”可省略该步骤) 2、采用了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的字(词),须指出采用的是哪一种表现 手法,然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 加以描述。 3、说明在全诗中起到的特别的表达作用。如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等。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荫来。 例:(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

31、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 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容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 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32、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现了作 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六、句子鉴赏类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但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声点。 (2)“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_ _ 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 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 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 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 二字, 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意境指文艺作

33、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练习】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 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_ _ 答题秘诀: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3.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 4.谈谈作者的情感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 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 炼字、句子鉴赏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 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_ _ (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 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中考直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