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57538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气的水平运动,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过程 4、说教法学法,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大气环境是高中自然地理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会考和高考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大气环境中最难的内容是大气的运动。,2、课标: (1)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 影响,对比分析高空与近地面风向差异及成因; (2)能够运用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结合等压线图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3、课时:1课时,4、重点: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及不同作用力对风向形成的影响,说课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三小节大气的水平运动,5、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以及近地面和高空风的方向。 能力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说学情,授课对象:高一学生,情况说明: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热力环流,对大气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基础比较扎实,而且高一的学生尚未分科,活跃性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理解风的形成。,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旧课】 1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说说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及变化。,第二步【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

3、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以提问方式问学生“生活中风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吗?”从而引出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第三步【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34内容,思考回答: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说说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 3.尝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说教学过程,第四步【板书】(一)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气压梯

4、度成正比;,说教学过程,第四步【板书】(一)作用力 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1)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判定:(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说教学过程,第四步【板书】(一)作用力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2)可以减小风速,说教学过程,第五步【小结】三个力与风向的关系,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第六步【讨论】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三种作用力,请大家思考是否所有位置的风都受到这三种力的影响呢?(近地面和高空风向的区别),说教学过程,第七步 【板书、解释、画图】近地面的风 高空的风:让学生尝试画出高空风的形成,说教学过程,第八步【总结】 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差异比较如下表:,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解三个作用力以及三个作用力和风向的关系、不同位置风的形成)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而且难以弄懂,传统教授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边引导一边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图表分析法 (三个力与风向的关系、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差异比较) 通过图表分析法,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