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86771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内容的特点是不仅实验多,而且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无论是讲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可以密切联系生活,使同学听起来亲切,接受起来自然,从而便于学生以后从他们的性质去了解其用途。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马蹄糕科学素养。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1、如果【实验6-3】中制取的二氧化碳的量不足以供【实验6-4】、【实验6-5】、【实验6-6】用,可以多制几次。2、关于温度效应的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课前教师布置教材中的“调查与研究”: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课后同

2、学设计制作黑板报、宣传栏等,或撰写关于温度效应的小论文(如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等)。注意引导学生会辩证地认真事物,既要看到CO2 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CO2 不利的一面。在自然界中,人和动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CO2 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CO2 ,使空气中的CO2 基本保持恒定。CO2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人类生命的基础,没有CO2 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但是CO2 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所以又要控制CO2 的过量排放。3、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穿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例如,干冰升华吸热,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可用于冶金工业,等等。关于

3、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学可分别设计如下: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1.创设实验背景。让两位同学互相配合,迅速制出三瓶二氧化碳。目的是激发同学的兴趣,用自己制出的CO2 进行实验,有一种成功的感受。2.通过一组实验归纳CO2 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向一个盛有二氧化碳的透明软塑料瓶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震荡。向盛有燃烧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干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述及归纳的能力。3.设置问题背景。从生活出发,提出问题,如: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在进去之前,应如何检验其中二氧化碳的

4、含量?能否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案?通过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理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并利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针对喷水的紫色小花在二氧化碳中变红,引导学生思考原因,进行猜想,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5.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展示一瓶可乐,提出问题:可乐中冒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怎样验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猜测吗?6.概括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联想、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7扩展提高:可以:二氧

5、化碳的功与过“为题撰写小论文,引导学生关于社会,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1.设计背景,引入题目。首先播放视频“死狗洞之谜“,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二氧化碳的世界,从而引发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2.联系实际,实验分析。本环节有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教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资质干冰装入瓶中分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干冰的状态及升华的现象,进而通过瓶壁上的水珠来解释人工降雨的原理。用干冰升华后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实验有关的性质实验: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表面上看是二氧化碳的验满,实则是为了提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在本节课开始,学

6、生猜测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完成并分析实验,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4.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本课题的难点。首先,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半瓶水,震荡,观察现象。其次,将上述反应后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药品,减少二氧化碳的用量。最后,学生用自制的紫色石蕊小花去验证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与意识。5.挑战自我,解释应用。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让学生在来揭开“死狗洞之谜”,这样不仅前后呼应吗,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网上学习,拓展提高。在学习二氧化

7、碳的用途时,教师提供丰富的主题教学资源,(包括视频、flash影片、图片、文字等材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材料去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目的。7.揭示问题,关注社会。通过视频,揭示温室效应和光合作用的矛盾,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1.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课题。首先提供有关煤气中毒的新闻报道,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1) 煤气中毒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使人中毒的原理是什么(2) 在然绕过程中,CO是怎样产生的?(3) 人为什么不易察觉到他的存在而发生煤气中毒?(4) 如何预防煤气中毒?2.联系实际,推断CO理性质,并与CO2 物理性质进行比较。3.设疑,探究可燃性。首先提出问题:一个CO与CO2 分子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氧原子,物理性质略有差异,他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也不同?然后教师演示CO的可燃性,分析点燃的不纯的CO气体造成的后果,以及CO2 不能燃烧的原因。最后,完成课题中关于CO的“讨论”。4.介绍CO与CUO的反应,并与前面所学C与CUO的反应进行对比,积累对还原性物理的认识5.总结性质,分析用途,评价利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