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087216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1).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 料推荐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建议用时实际用时60 分钟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回答1 2 题。1. 据 a 图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A. 亚欧大陆B. 非洲大陆C. 澳大利亚大陆D.南美大陆2. 与 a 到 b 的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相同的是()A. 地震将频繁发生B. 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C. 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D. 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如下图所示为近年来大气中CO2 的增长示意图。回答 3 5 题。3. 图中正确代表近年来 CO2 增长曲线的是 ()A.AB.

2、BC.CD.D4. 近年来 CO2 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增多热带雨林的破坏人口的增加A. B.C. D.5.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禁止燃烧矿物燃料禁止滥伐森林, 坚持采伐满分实际得分100 分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加强国际间合作A. B.C. D.读下面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6 8 题。3温室效对全球气浓度 (mg/m )年增生存候变暖的温室应强度气体长率期(CO2现有“贡(%)( 年)献”率1750 年1990 年1)(%)CO22803530.550155200氟氯00.000852

3、.250340024烃1021 500CH0.81.720.9121115417N2O0.000290.000 310.2512027066. 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 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A. 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 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 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 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7. 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A. 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 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 使太阳活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 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8. 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

4、放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 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 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 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 年将升高40 50 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最新 料推荐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9 10 题。材料三国家气候中心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因纬度和海拔原因,2007年冬季气温比往年同期明显偏高, 其中东北地区偏高4.1 摄氏度, 属历史冬季最高气温,青藏高原地区偏高2.7 摄氏度,也属历史高位。9. 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材料四有国际气

5、候专家预测说,21 世纪全球气温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滩涂面积减少淹没有可能上升2 摄氏度至 4.5 摄氏度,有的地区气温甚部分耕地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至有可能上升6 摄氏度。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A. B. 容易引发极端天气现象。C. D. (1) 暖冬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东北的林业和华北10.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的农业生产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5 分)臭氧层破坏森林被大量砍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 B. C. D. (2010杭州高一检测) 读下表 ( 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 ,回答 11 12 题。分期植被分期植被以松、蒿、菊为主的中期以栎等阔叶

6、林为主初期疏林草原后的森林草原以栎、松、蒿为主的晚期以栎、松、蒿为主的早期森林草原前疏林草原中期以栎、松、蒿为主的晚期以栎、松、蒿为主的前森林草原后森林草原(2) 暖冬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不利影响?11.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 5 分)征是 ()A. 温暖干燥B. 温暖湿润C. 寒冷干燥D. 寒冷湿润12. 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化特征是()A. 趋向于干旱B. 趋向于湿润C. 存在某种周期性D. 趋向于温暖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 2小题, 13 题 40 分, 14题12 分,共 52 分)(3) 列举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5 分)13. 阅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般讲,一个地方冬天大部分时间的平均气温比多年气温平均值偏高0.5 以上, 就可以定性为暖冬了。材料二新华社北京局举行新闻发布会称,2007 年20072 月 1 日电中国气象年 1 月,我国平均气温为零下4.5 摄氏度,比常年同期偏高1.4 摄氏度;2006年 12 月,北方地区气温也较常年同期偏高。(4) 简述全球变暖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中国的东北平原_。响。( 10分)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_。最新 料推荐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_ 。亚寒带某些地区_ 。(5) 试分析近年来青海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5 分)(1)从 图 中 看 , 大 部 分 省 市 区

8、1 月 平 均 气 温_( 偏高或偏低 ) ;其中 1 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 。( 2分)(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会对我国长(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产生一系列影响。为了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_角洲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5 分)_ 。( 3分)(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7) 从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5 分)(4

9、) 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 21 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4 分)14.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 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 我国计划到20 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材料二15 个省 ( 市、区 )2005 年 1 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最新 料推荐答案与解析1.A 2.C 解析:本组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全球变暖对气候的影响。 1. 从 a 图可知该地区存在针叶林、 苔原带、 冰原带, 结合题中各大陆的自然带类型, 除亚欧大陆外其他三个大陆由于较高纬地区

10、为海洋, 在水平地域分异中均缺乏针叶林带、苔原带、 冰原带, 故选 A 项。 2. 从 a 到 b 的变化可判断40纬度地区荒漠扩大, 其他各自然带所处的纬度北移,这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 其后果是海平面上升,故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被淹没;高山上的雪线将上升;我国华北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全球变暖与地震没有关系。3.C 4.C 5.C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及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及热带雨林2曲线。提的破坏, CO 的体积分数增长变快,符合C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保护热带雨林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同时全球变暖是国际问题,需要国际合作。6.D 7.D

11、 8.B解析: 6.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CO2 的浓度远大于其他气体,而在年增长率、生存期、 温室效应强度等方面并不比其他温室气体强。7.CO2 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8.A 、C 不现实, D 项植树造林可以吸收部分CO2,但不能减少CO2 的排放。9.A10.B解析:本题组通过简单的示意图考查全球变暖的后果。通过阅读示意图可以发现,由于有海堤的保护, 耕地不会被海水淹没。 而港口将被淹没在海水下面, 也就谈不上“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了。海水倒灌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全球变暖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 使得温室效应增强, 大气温度上升。 砍伐森林和燃烧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含量

12、增加的主要原因。11.B12.C解析: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栎等阔叶林为主,比栎、松混交热量条件好, 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气候特征为温暖、 湿润。 从初期晚期后可以看出干湿、 冷暖的某种周期性。13.(1) 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虫卵越冬, 易导致次年病虫害的蔓延, 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重林业鼠害, 对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冬季气候干燥, 造成土壤失墒, 加重来年的春旱旱情, 对越冬作物的生长和春耕、春播不利, 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 暖冬还会造成冬小麦长势过快, 养分过多消耗, 如果次年的管理和追肥

13、不及时, 将影响小麦的产量。暖冬在早春使农作物和林木生长旺盛,生长发育提前, 抗寒能力降低, 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严重影响全年的收成。(2) 由于暖冬适合病毒、细菌生长、繁殖、传播,暖冬会使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增加;暖冬带来气候干燥,会使人口干舌燥、嗓子疼、 流鼻血, 并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 暖冬会导致大雾天气增多,空气污染加重,空气中有害粉尘和致病微生物增加,容易造成传染病传播。 (3) 世界许多地方气候异常现象增多;洪水、 滑坡、 泥石流和雪崩的损失增加; 水土流失增强;海平面上升, 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农作物产量下降;传染病蔓延的风险增加等。(4) 一年

14、一熟的耕作范围将缩小气候将更加干旱将退化成草场将会适宜某些温带农作物的生长(5) 自然原因:该地区天然降水偏少,造成入湖水量减少,同时由于“温室效应”不断加剧, 蒸发量增加,造成入湖水量少于蒸发量,使湖面缩小;人为原因:湖泊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加剧,截留了大量入湖径流,致使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6) 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加强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高加固防洪堤坝,整治河道,增加泄洪能力等。(7) 尽量节约用电 ( 发电烧煤 ) ;保护海洋, 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长; 植树造林, 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践踏草坪等来保护绿色植物, 以减缓温室效应。解析:本题看似繁琐, 实际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14.(1)偏高青海(2)减少能源浪费;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3) 北方降水少;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中和雨中酸性物质。(4) 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开发使用新能源; 积极发展高效、 洁净、 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解析: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气候变暖、 产生酸雨,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 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就要采取有力的措施, 如推广先进节能技术, 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优化能源结构,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开发使用新能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