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08743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4.政治权力的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主要包括: 生产资料 物质财 暴力 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主要包括: 能力素质

2、 身份资格 理论与策略 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3)联系: 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 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 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

3、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 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 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

4、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2.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政治文化具有民族性;、政治文化具有阶级属性; 、政治文化具有发展性;3. 政治文化的内容(1)政治认知性成分 (2)政治情感性成分(3)政治评价性成分4. 政治文化的类型、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划分;、地域型政治文化;、臣属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根据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联系划分;、传统政治文化;、现代政治文化;5.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各自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

5、过程,也是特定的政治文化世代传承的发展过程。6.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的政治文化学习形成过程与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是对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7.政治社会化的功能:(1)使社会成员成长为政治人;(2)维持或改革某一政治体系;(3)维持、改革和创新特定的政治文化。第四讲 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含义: 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反映特定阶级志和利益的,具有相当程度流行性的,对社会、政治做出根本性规定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 (1)意识形态是一种理论或思想体系,一种意识形态不是某些单纯

6、观点的罗列,而是自成系统的理论、思想; (2)作为理论体系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即它除了包含知识性的描述和解释外,还有着强烈的规范性; (3)意识形态是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观念和利益的集中反映;(4)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甚至是普遍的流行性,能够切实地影响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社会成员的观念。2.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现实性 、总体性 、阶级性 、相对独立性 、依赖性3.主要意识形态(1)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2)保守主义:古典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3)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共产主义;4.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1)社会政治整合功能(2)合法性支持与

7、破坏功能(3)启蒙与教育功能5.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2)论证团体行动的稳定性;(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第五讲 国家1.民族国家的构建因素政治构建的意义认同性促使村落的、族群的、种姓的、地方的认同向统一的主权国家认同的政治转型 合法性建构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的升新体制,变世袭制、教会制、革命制为普选制。 渗透性加强中央权力对地方的延伸,建立受中央监制的地方政权,保障中央政府的权力资源(制度、军队、官僚队伍、财政、信息系统等)。 参与性解决现代化中的公民

8、政治参与膨胀与制度化滞后的参与性危机,扩大民主范围、提升民主层次。 分配性建构社会福利制度,调节国民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预防区域性、阶层性的经济极化及其矛盾第六讲 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1.封建制国家的中西差异A、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采取中央集权制;B、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实行的是官僚制;C、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思想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2.自由资本主义国家A、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

9、治权利和政治平等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B、在政治制度方面,它体现为资产阶级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的基本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C、在政府职能方面,它体现为“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限度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D、在政府政策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鼓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第七讲 政府体制1.政府体制:指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不同的政府机构,在一定的组织原则之下,通过承担相应的政府职责,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法律、政治关系的整体。2. 议会共和制(德国、意大利、以色列)定义: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且对议会负责的一

10、种政体形式。特点: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 总统是国家元首但不掌握实权 政府执行议会制定的法律 政府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 政府的政策必须得到议会的支持3.总统共和制(美国、埃及)定义: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对总统 负责的政体形式。特征: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一个人担任 政府和国会二者互不归属 国会对总统违宪可提起弹劾 三权分立和制衡的特点比较突出4.总统制优点:A行政与立法相互制衡,较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B政治责任归属较明确,选举结果可反映选民对总统施政效果的判断C选民对执政者的可辨识性较佳,选民的投票与未来的执政者有直接的联系D政治稳定,总统与国会议员各有法定

11、的固定任期5.总统制缺点:A.双元民主正当性,总统与国会皆由人民选举产生,若两者发生冲突,无任何解决僵局的机制B总统任期固定,体制僵化,缺乏弹性,导致政治过程被硬性切割C赢者全拿,造成零和式的竞争风格,落选者一无所有D民选总统易有权力幻觉,自我膨胀,易造成民粹式的威权领袖6.内阁制的优点:A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通力合作,保证了政府活动的便捷、迅速和有效B议会和选民都可以监督政府C遇有紧急状况时,内阁可以实行应急政策7.内阁制的缺点:A行政与立法合一,有滥权的可能性B政治责任归属不明确C选民对执政者的可辨识性较差D政治不稳定,内阁可能随时被国会倒阁第九讲 行政机关1、官僚制的建立(1)官僚制的含义

12、:官僚制又称科层制, 它是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是由执行决策的、经任命产生的官员,所组成的大型组织。它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 2、官僚制的优点: 、严格的效率取向; 、注重法律和程序;、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官僚制的普适性 3、官僚制的弊端 专业化分工和高度集权导致低效率,并进而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 由等级控制而形成程序化的责任机制,在政治行政二分的体制下, 往往造成责任机制的断层。 官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官僚权力的扩张性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越来越多的寻租和腐败现象等缺点4、政务官制度:政务官是指经过选举或委任产生的,有限任

13、期,并主要以其政治主张、政治背景、政治能力和党派关系为主要任职依据的一类官员。政务官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的党派性。根据多党制度的基本原则,政务官与其所在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共进退。5、事务官制度事务官也就是常说的事务类公务员、一般职公务员,即指那些在政府中长期固定地担任具体事务工作并具有一定级别的国家公务人员。 6、联邦制特征A、从宪政角度看,在所有联邦制国家中,联邦及其成员都拥有立法、执行和司法等三种国家权力,并且这些权力受宪法保护,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改变B、从制度和功能上看,在联邦制下,国家权力被完全分配和各联邦和州,因此这两个层级的政府能对某些领域的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C、从社会哲学的角度看

14、,联邦是一种自主的、非集中的领土单位的自愿联盟为基础的社会制度7、联邦制功能A借助权力分立与平衡,在联邦与成员国之间划分国家权力B通过领土单位的自治来保护少数C整合异治社会,特别是在保持领土单位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实现整个国家在经济、整治和军事上的整合D通过功能性的分工圆满履行国家的职责第十二讲 政党理论2.政党的概念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才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政治组织。7.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一个政党能否长久,适应性是一个衡量的主要指标。适应性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环境挑

15、战越多,经历的时间越久,组织的适应性就越强。适应性主要有年度、代际和职能三个方面来判定。 8. 政党适应性的决定因素:、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党内精英群体对变革的共识;、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政党对监控环境的反馈机制的有效性,一个政党要想适应环境的变迁,就必须有监控环境如何变化的能力;、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环境本身的性质,尤其是来自国内与国际对于政治变革的支持、反对和不同类型的诉求。第十三讲 政党制度1、政党制度的含义: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以及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4、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

16、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标志。政党通过选举架起了选民和政府间的桥梁、政党制度是民主制度协调运作的工具,它保证了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协调与合作。、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第十四讲 利益集团1、利益集团的概念所谓利益集团就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诉求而联合起来的,为实现这种群体利益而寻求影响政府政策的一种社会团体。(1)集团利益是利益集团存在的基础;(2)这种利益是某一集团的特殊利益,因而具有强烈的排他性;(3)影响政府政策过程是利益集团实现集团利益的重要途径;(4)利益集团的出现以政府的存在为前提(5)利益集团承认政府,并通过和平和可接受的

17、方式影响政府决策。2、利益集团的特征、利益集团的社会基础是具有相对具体、集中、单一的利益和目标的人群;、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作为一种非政府性的组织,利益集团属于社会团体的范畴。9、集团政治与资本主义政治的现代发展、集团政治改变了资本主义政治决策的基本机制、集团政治表现为一种公民参与的扩展与深化、集团政治成为一种新的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途径、集团政治客观上成为一种新的权力制约机制。第十五讲 新兴社会组织1、新兴社会组织的概念新兴社会组织专指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出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基金会以及社区活动团队等。在我国,社团的形式很多,但因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政治过程,

18、因此可以统称为社会组织。“政治性社团”、“利益团体”、“社团”、“民间组织”都是意义相同、可以互换的概念。民政部将社团分为四类:学术性团体、行业性团体、专业性团体和联合型团体2.社会组织的基本属性: 、非营利性 、非政府性 、公益性;9、新兴社会组织的政治作用(1)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2)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增强了公民的政治认同感;(3)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4)非组织性的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的活动第十六讲 新闻媒体1、新闻媒体“第四种权力” (FourthPower)是欧美西方社会对于新闻媒体在社会中地位

19、的表述,是指在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权力之外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其社会职能是“监督”,即对上述三种社会权力进行舆论监督,以保证这三种权力的运作透明。 第十七讲 政治人1、 影响人民介入政治过程的因素1.如果你认为同可以期望从其他活动中得到的报酬相比,从政治介入中得到的报酬价值较低,你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2.如果你认为你所面临的各项选择之间没有什么重大差异,因此你的所作所为就无足轻重,那么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3.如果你认为你的所作所为无足轻重,因为你无论如何不能有效地改变结果,那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4.如果你认为没有你的介入结局也会相当满意,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5.如果你觉得你的知识太有限了,不

20、能有所作为,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6.如果你遇到的障碍越大,你就越不大会介入政治;第十八讲 政治统治1、政治统治的概念;政治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而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5.、政治统治的合法化的途径、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一经建立,就会从各方面显示自己的力量,如惩罚犯罪等;、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包括选举授权、政策选择、政治沟通、法制约束等,从而获得程序化的权威。、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以获得信仰方面的权威,从而为自己的合法性进行

21、辩护第十九讲 公共治理5、公共治理的原则、参与原则;不再将管理对象排斥在管理之外,管理者不在扮演着高高在上的垄断则的角色,而是确立了绝大数公民都有资格来观察、参与和发表意见,政治行动在平等互动中展开。关联要素:授权、基层自治、对话协商、透明原则;指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决策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信息都要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通过合法的、便利的途径在法定的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内容或要求:信息公开、程序公开、责任原则;积极责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治理为大众谋福利(使命精神);消极责任:对工作中的失职、失误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付出代价);、回应原则 、协作原则 、合法性原则6、治理理论产生背景A.市场失灵:

22、市场在限制垄断、提供公共物品、约束个人的极端自私行为、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等方面,存在着内在的局限,单纯的市场手段不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B政府失败:仅仅依靠政府的计划和命令等手段,也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终不能促进和保障公民得到政治经济利益第二十讲 政治参与1、政治参与的概念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监督政府权力,影响政府 决策,表达政治意向的政治行为过程2、政治参与的内涵、政治参与是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依法参加政治生活的行为;、政治参与的目标和对象是公共政治领域;、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

23、的。(政治参与形式的多样性)、依据公民参与的态度,可以划分为主动性参与和被动性参与 ;、依据公民参与的渠道,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依据公民参与手段、方式,可以分为合法的参与和非法的参与;一、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1)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公民教育程度、收入及职业地位的提高,而这些都会增强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必然出现分化,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会加入各种组织,并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其结果必然导致政治参与的扩大化。、经济发展导致政府职能扩大,而政府职能的扩大,必然相应的扩大公民参与政府活动的深度和广度。(2)社会经

24、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抑制作用、在效率与公平的优先问题上,效率优先考虑可能限制参与的发展;、经济发展一方面导致社会利益的分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决策组织功能的专门化和复杂化,并使各类计划和政策更加复杂、技术性更强,而政治过程的复杂化会降低人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经济发展增加了个人的社会流动机会,在短时期内,个人社会流动可能减少政治参与;第二十二讲 政治发展1、政治发展的含义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指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从狭义角度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技化、合理化。2、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准、政治结构:政治发展以政治结构的分化和专门化为形式,体现效率、 科学和合理的标

25、准。、政府能力:政治发展以政府能力的提高和权力的有效运用为特征,体现权威、法治、有限政府的原则;、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合理化为特征,体现民主参与、权利意识、平等自由等精神;二、政治发展的类型 1、早期现代化国家模式、一般历史进程;、这些国家基本上是在社会内部进行政治发展,是自主性的发展;、一般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资本主义运动而进行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沿着从经济社会领域到政治领域的路径;、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广泛的社会阶层逐渐提出要求,通过政治参与逐渐改变政治形态;、一般均经过了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民族国家建设时期、民主化发展时期以及福利化建设时期.:、民族国家建设:即通过君主集

26、权和绝对主义,从封建主义、诸侯割据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民主化: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渐进式改革确立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扩大政治参与,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如代议制、普选制、政党制、现代官僚制度和司法独立制度;、福利化:即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国家的职能和政府的干预活动扩大,国家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具体发展道路的差异;、渐进妥协的发展道路:政治发展一般比较稳定,不存在激进的革命方式,主要是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进行妥协斗争,形成政治变革的共识,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政治发展,政治传统得到尊重。、激进革命的发展道路的特点:政治发展主要依靠革命和暴力进行,通常是

27、在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之间激烈的较量后政治才有所进步。政治发展以制度和政权发生本质变化为标志。、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发展中国家模式、“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的总体特征:、政治发展起步晚;、政治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的挑战与外来文化的传入;、政治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和政府;、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往往不能同时推进,政治发展的超前与滞后都曾存在、“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的劣势、面临时间和问题的巨大压力;、面临被动型政治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对其政治发展不利的国际环境;、在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利于政治发展。、“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的优势;、国家在现代化中居于主导地位

28、,国家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民众的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的集中和调节,可以较快地推动经济增长和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的借鉴性,在政治发展中可以吸取早发国家的经验教训,学习成功的做法,减少政治发展中的盲目性。第二十三讲 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1.政治革命的含义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政治大变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从而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2.政治革命的特征、以革命阶级为主体;、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标;、以变革政治体系为内容;、以广泛的群众支撑为基础;、以暴力方

29、式为主要表现形式;3、政治革命的条件(1)客观条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定的革命形势:特定的革命形势:、统治阶级力量因遭到严重削弱而指挥失灵,它既不能维护旧有的秩序,也无法以原有的方式处理危机,更没有能力实行政治革新;、被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因物质生活极度贫困而承受苦难,人民群众不愿再以旧有的方式生活下去,为政治革命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社会生力军;(2)主观条件: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4革命的类型:奴隶革命、地主阶级的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5.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基本形式,同时不排除革命有和平转变的可能性6、政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政治革命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发

30、展和政治进步;、政治革命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政治革命能更新政治体系;、政治革命能改革政治环境;7.政治改革的含义政治改革是指统治阶级中的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依靠现有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调节政治关系、完善政治功能,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地位的政治过程。8.政治改革的特征、政治改革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基本原则为限度;、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处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之下,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1、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基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中的地位9.政治改革的原因导致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也就是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排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客观上产生了政治改革的要求;10.政治改革的条件、要求改革的观念与呼声,必须占据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政治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地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活动,因此,能否出现一个具有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的政治领导层,对于政治改革的发起、组织乃至成败,都至为关键;、政治改革是一种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循序渐进的政治变革活动,因而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11.

32、政治改革的目标设计;、调整政治结构; 、提高管理效能; 、协调利益关系;12.政治改革的方式(1)激进式改革:又称“闪电战略”和“休克疗法”,这种改革强调总体设计和强制性变迁;这种改革模式有利于缩短新旧政治体系转轨的阵痛期,但同时也会极大地增加社会阵痛的强度。(2) 渐进式改革:又称“费边战略”和“多项分进方法”,这种改革强调长远和眼前、总体与局部的平衡,主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种改革模式可随时调整改革计划、化解不利因素,减轻改革所带来的阵痛。13、政治改革的地位、作用(1)它是缓解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它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

33、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3)它是社会政治生活中有效防止和消除弊端的手段。第二十四讲 政治民主理论二民主理论模式1.古典民主主义、16、17世纪反对教权、皇权的斗争中兴起的社会契约理论和自然法理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2、精英民主主义民主其实只是一种竞争领导权的制度安排;民主不过是一种基于同意的被统治;民主实质上是通过竞争上台的精英之间的民主。社会总是处于少数人的统治之下,是他们在社会中起决定作用,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3、多元民主主义利益集团在影响政治决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进行院外活动、影响大选、提供司法证据或对政

34、府决策施加压力等。、从民主的形式上看:民主有种形式,如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等。、从实现民主的途径上看:民主并不意味着社会大多数人通过政治系统形成一致的决定,而是各种社会团体、利益集团通过讨价还价达成妥协的过程。4.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民主就是“人民主权”,是一种阶级统治;、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民主意味着公民平等和参政的权利;5、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的自由、平等的公民和团体,通过协商或公共协商而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以对话、讨论、辩论、审议等具体形式而达成政治共识,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三政治民主的相关变量1、经济发展与民主2、政治文化与民主3

35、、社会自治与民主4、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需要为政治民主创造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合适形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物质利益的合理分配等;、在社会建设方面,需要为政治民主创造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政治体系的完善、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稳定、社会政治生活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等;、在文化建设方面,需要为政治民主创造的政治文化条件,主要是确立起民主的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第二十五讲 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3.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借鉴意义、资本主义的权力制衡的原则和机制对制约权力的滥用和防止腐败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比较成熟和完善,选举的直接性、普遍性较高,选举操作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公开性、透明度都比较好,选民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公民权利;、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权威性,特别是法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般能得到切实的执行,使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