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个光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088133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个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月个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月个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月个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月个光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个光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个光曲》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幽静的莱茵河畔, 不期听到了盲姑娘的琴声而受到触动, 不请而进的他看到穷兄妹俩又心生感动, 便为其弹奏一曲, 可他没想到遇上了知音一位对音乐痴迷且极富音乐理解力、 有极高音乐素养的盲姑娘, 因此内心激动不已以至不答而弹,在那个月光如水、情感如潮的时刻,即兴创作出了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月光曲一文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它是一篇如月光曲一般时而轻柔徐缓、时而沉重刚健、时而高昂激越的情感丰富的文章。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全文,与此同时, 穷

2、兄妹的思想感情与贝多芬的内心创作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 虽然文章这一明两暗三条线索相互渗透, 交织并行, 但文章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全文那就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过程中的情感起伏线。 因此,引导学生抓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便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所在。 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 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等词语。2、背诵课文的8、9、 10 三个自然段。(二)智能目标1、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三)情感目标1、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悟贝多芬的情感变化。2、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对于本课的教学,我确立了如下的设计理念,即: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根本。紧紧围绕设计理念,我试图实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1、抓住“三不一谢” (“三不”即不期而听动真情,不请而进遇知音,不答而弹醉知音;

4、“一谢”即月光曲的创作究竟是兄妹俩要谢贝多芬,还是贝多芬谢兄妹俩)这一情感主线,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的主动建构。2、学科间融合,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3、课内外联系,读与写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升华学生对月光曲的情感体验,同时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情景激真情1、 件出示, 造氛 多媒体出示 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 “我的音 只 当 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 一点, 是多么幸福。 ”随后播放 多芬的月光曲 ,并随 声

5、 介 多芬。2、揭示 ,板 ( 1)看来,同学 都沉浸在美妙的 曲声中了, 你 知道 首 琴曲的名字 ?(生答:月光曲)板 ,学生 。( 2)关于月光曲的 作 有一段美 的 呢,你 想了解 ? 点 :真 的照片,极富感染力的 言, 多芬 大的人民 家的形象一下子印入学生的 海, 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崇敬之情, 着 的情感走入文本, 后面的教学作了情感 。 另外,和 美的曲子, 教 生 激情的 言,很快将学生从 的 堂引向了两百多年前的幽静的莱茵河畔, 造了一个良好的 期待。二、庖丁解牛 真情下面 同学 一 文,一 一 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 懂什么,有什么疑 ?1、初 文,整体感知同学 才 真地 了

6、 文, 那么 能用自己的 地 一 个故事主要 了一件什么事?2、 疑 ,以学定教“ 学患无疑,疑 也。 ”文中 有哪些地方没 懂? 提出来,同学帮你解决;同学不能解决的,老 帮你解决;老 也不能解决的,咱 再一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 :a. 得多 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 多芬先生吧! 多芬 什么不回答姑娘的 ,而却要 她再 一曲呢!b. 多芬 什么 招呼也不打,就 奔回客店把 才 的曲子 下来?c. 多芬 什么能 即 作出月光曲? 点 :教 与学生共同是 程的开 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学生是充 好奇的, 教 了 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自己提出 ,自己 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

7、角色的改 ,激 了学生的主体意 ,又能促 学生的自我 展。3、相机板 ,提 些 很有份量,都是大家 真思考后提出来的,并且都是 月光曲的 作提出来的,那么, 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 作月光曲的?( 8、 9 自然段)4、直奔重点,体会意境 大家自由地、 深情地朗 两段, 把自己喜 的句子多 几遍, 也可以 同桌或老 听。( 1)借着 清幽的月光, 心情激 的 多芬开始即 演奏了, 当 兄妹听到 首曲子后,仿佛看到怎 的画面? 同学一 文一 画出有关的句子。( 2)他 看到了什么? 来 一 文中的句子。( 3)同学 上眼睛来 一 些句子, 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一 你能看到怎 的 画。(生再

8、想象)( 4)交流, 了 些句子,你看到了怎 的画面? 引 板 :月光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 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5) 兄妹 听着 首曲子看到了 么美 的画面! 我 上眼睛放 想象,再一起来欣 美 的月光曲 !(播放音 , 感情朗 描写 兄妹 想的句子)( 6)同学 都来 一 些句子, 一 从 三幅不同的画面, 你能体味到 多芬琴声的旋律怎 化?(播放音 ,学生 )( 7)学生交流 后体会。 ( 引 板 : 柔 沉重 健 高昂激 )( 8) 我 再来有感情地朗 一段, 出音 的旋律 化, 出 多芬的情感 化, 出兄妹的惊喜。 (生 第九自然段) 点 : 美的 言, 美的画面, 美的旋律,

9、美的情感,怎 学生真正有所体 , 的确需要点 。教 着学生先 文想象画面,完成了 言到形象的一次 ,接着又要求学生把想到的画面 原成 的 言,完成了由形象到 言的二次 ,然后又引 学生 听音 想画面,体味琴声的旋律怎 化。 ,以 画再 情景,以音 渲染情景,以 言描 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 合起来。音 、美 、 文三 学科成 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深深撼 了学生的心灵,从而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三、 扣“三不”悟真情如此美好的 曲, 多芬是在怎 的心境和激情中 造出来的呢? 同学 仔 研 文第 2-7 自然段,体会 多芬的情感 化。1、不期而听 真情( 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从“幽静”一

10、能想到什么?(生:光 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 很安静)( 2) , 的 境就叫“幽静” 。在 淡淡的月光下,幽静的莱茵河畔, 多芬听到了断断 的琴声,想想他此刻的心情 是怎 的?( 板 :不期而听触 )( 3) 第三小 ,从兄妹 的 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假如你是 多芬,听了姑娘的琴声和他 的 你会有什么感受?你 会 他 做些什么?( 板 :不 而 感 ) 点 : 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 ,生命的弘 。2、不 而 遇知音 多芬 “我的音 只 当 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 一点 是多么幸福!盲姑娘善良的品 和 音 的 , 多芬 之触 ,正如你 所想, 他推 去要 位盲姑娘 奏一曲, 足她的心

11、愿。 同学 文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 1)“ 得多 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 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 句 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理解得好! 多芬是著名的音 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 予 曲的感情。在 么一个小 上, 在一所茅屋里, 多芬遇到了一个能 多凭借音 与他 行感情交流的人知音,他此 的心情一定是(生:激 万分,板 :激 )( 3)此 , 多芬很自然地 生了“伯牙 子期而 ”的激情,他告 方自己是 并不重要,他只想(生: 姑娘再 一曲,板 :不答而 )3、不答而弹醉知音( 1)突破难点, “两境”统一月光曲 这一经典绝唱醉倒了兄妹俩,我们

12、知道, 艺术家都是用自己创作的作品来抒发内心感受的, 诗人李白观赏了雄奇的庐山瀑布, 心中被壮丽的自然景观所感, 他就写下了 望庐山瀑布这千古名篇; 画家列宾看到艰苦挣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就用色块和线条描绘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世界名画;在这里贝多芬的月光曲难道是凭空想象吗?师连接左右板书,你从这种连接中悟出了什么?( 2)释放情感,朗读升华生表演读8、 9 自然段 点评:“三不”即不期而听动真情,不请而进遇知音,不答而弹醉知音,它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又是贝多芬思想感情的起伏线, 抓住了这条红线, 就串起了课文的整个教学环节,正所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 ”而这条主线的提炼,正是教者

13、反复研读教材,另辟蹊径的结果。 四、谁谢谁来辩真情穷兄妹俩醉了, 久久沉醉在动人的乐曲中,而贝多芬更是万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由此成就了这首世界名曲月光曲 ,那么对于这段传奇的故事和这首世界名曲,究竟该谁来谢谁呢? 点评:很多时候,教师要扮演“两面派”的角色,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更深层次的感悟。 这里一“谢”击起千层浪, 同学们在言说中抒发着自己内心对月光曲的独特感受, 同学们在争辩中体味着贝多芬这位人民音乐家的高尚情怀,体味着穷兄妹俩热爱音乐的痴情和善良。五、读写结合抒真情是啊,穷兄妹要谢贝多芬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让他们享受了一次绝妙的音乐之旅,可“大

14、恩不言谢”呀!贝多芬要谢穷兄妹,正是在那月轮初生,银光遍撒的环境中,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激情满腔,他借着清幽的月光弹琴抒怀,一首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的优美的钢琴曲才这样诞生了。贝多芬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一生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钢琴曲,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欢的其他曲子听一听,边听边像你刚才这样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把你想到的景象写下来,与大家共同交流。也可以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将这位音乐家的故事记下来,再次感受他们高尚品格和音乐才能。点评:重“读”轻“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弊端,而读写结合,则能促进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 此处设计不仅再次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在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15、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把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展到了课外。 板书设计 10月光曲不期而听不请而进不答而弹触动(轻柔徐缓)感动(沉重刚健)激动(高昂激越)月亮升起月亮升高月亮照耀微波粼粼风卷巨浪波涛汹涌总评:月光曲是一篇经典课文, 文质兼美,然而就是这样一篇美则美矣的文章,历来让教者难教,学者难学。难教之一:东西方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差异;难教之二:小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大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之间存在差异;难教之三: 文章线索复杂。 既有故事情节的发展线, 又有穷兄妹俩的思想起伏线,还有贝多芬的内心情感起伏线。不过,差异也是一种课程资源。透过差异的表象,拨开线索的迷雾,我们发现,既然月光曲是一个有关音

16、乐创作的传说, 大凡艺术创作又是离不开一个“情”字的。而只要抓住贝多芬的内心情感起伏线就可以抓住这个“情”字。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正是寻此蹊径,围绕一个“情”字,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抓住主线教学,体现以情为本。本课的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真情疱丁解牛显真情紧扣“三不” 悟真情谁谢谁来辩真情读写结合抒真情,都紧紧抓住了情感主线。二、关注以学定教,体现以生为本。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教师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关注学生的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以学定教,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不着痕迹地把学生的问题引向对文章的重点段落的研读。三、重视学科融合,体现以读为本。在对重点段第9 自然段的研读中,教师将美术、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形象、 旋律来解读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齐读、品读、想象读等)、多个层次的读书实践中,体悟语言,引发情感,产生共鸣,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四、力求读写结合,拓展学习空间。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教师让学生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自己喜欢的其他曲子,边听边展开想象, 与大家共同交流。 这样,力求读写结合,让学生将课内学习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