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11710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 从而去主动探究知识, 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 综合、分析、推理 , 进行创造性学习。关键词: 有效情境创设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 , 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 , 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 , 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 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 , 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 , 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

2、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 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堂观察发现,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 有些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有一些教学情境存在低效、无效的现象如有些情境设置目的不明确,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些情境不符合实际,脱离现实;有的情境创设没有思维深度,趋

3、于表面;有些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演示,忽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些有效性不高的情境, 对学生数学学习非但没有帮助, 反而对学生数学学习形成了干扰,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说,能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存在的问题(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 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

4、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 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四)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创设情境是为了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 进而提炼到数学的本质,或是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 而在

5、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小动物, 或是一幅主 的再 , 的 教学情境没有思 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 。有效情境 体 以下几个方面(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 体 情境的合理性大多数儿童喜 在 松愉快的情境中学 , 情 状 越好, 学 效果就越佳,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 效果的提高, 数学教学 程不 是知 授的 程, 也是 生心理活 的 程。 低年 儿童而言, 色、声音、 画等有极大的吸引力,教 可运用故事、游 、模 表演、直 演示的形式 有趣的情境; 于高年 的学生, 要 重 自主学 、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他 因内心的成功体 而 生的情 足, 成 推 下一步学

6、 的 力。如:教学“ 的周 ” 的情境。 :同学 ,你 听 兔 跑的故事 ?生 1:听 。生 2(悄悄地):都不知道听 多少次了, 个故事。 : 物王国又要 行一次 兔 跑, 一次比 是在一个 形的 地 行的(引出 的周 ) ( 然教 得有声有色,但是学生却没有多大的 趣) 。 的“童 情境” 何不能 学生的学 趣, 激 他 的求知欲呢?我 其失 的原因主要在于 位教 没有考 到学生的年 特点, 没有 到: 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 段的小学生, 情境的 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 的学生比 喜 童 之 的情境, 而高年 的学生更喜 直 性、探究性的情境。(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情境的趣味性兴趣

7、是最好的老师 .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 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 ,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源于某种情境 ,而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则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例如 ,一位老师在教学可能性时这样创设情境的:开始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颗漂亮的弹珠(双手举出)。现在我把它藏在我的一只手里, 你们猜一猜会在哪只手里?生猜测:左手,右手 ,可能会是左手,也有可能右手(老师特别喜欢这个同学的“可能”这个

8、词)就说,那就是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我们不能确定它的结果,有些事则可以确定它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接下来探究新知识,老师说,一听说要学习新本领,有 3 个小朋友也跟着老师来了。这里边其中有1 个是哭脸, 2 个是笑脸。到底哪个是哭脸,哪个是笑脸?大家一起来猜一猜,老师让学生猜 1 号小朋友哭脸还是笑脸, 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有的猜哭脸, 有的猜笑脸,有的说 1 号可能是笑脸,也可能是哭脸。老师板书(可能)让我们揭开他神秘的面纱(笑脸) 。接着猜 2 号小朋友,从同学们的猜测中知道, 2 号可能是哭脸,也可能是笑脸。师生一起见

9、证(笑脸) 。最后猜 3 号小朋友是哭脸还是笑脸,学生高声回答(哭脸) ,师接着问:“一定吗?”,“一定”。最后一个一定是哭脸!师板书(一定)师生验证(哭脸)。他一定是哭脸,不可能是笑脸。再板书(不可能)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可能性。(三)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体现思考性原则数学情境的创设, 不能只求一时的热闹、 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而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或产生疑惑,或激起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深刻的数学思考, 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内涵。注重情境的思考性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

10、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与体验 , 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 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 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 , 而且要尽最大可能地拓展其思考的空间。 因此 ,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 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问题思考空间大小的影响。首先 , 要考虑材料的呈现形式。一般来说 , 条件的呈现比较隐蔽、解决问题的步骤稍多、解题方法或结果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 , 思考空间相对较大 , 反之则小。其次 , 解决问题的策略、 步骤、方法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去探索、去发现 , 这样既增加了思考的空间 , 又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的 “成功需要”。如下面的问题 : 淘淘家离学校 5 千米, 笑笑家离学校 4

11、 千米 ,淘淘到笑笑家多远? 教师的详细分析和标准化答案往往会损害问题的教育价值 , 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交流 , 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会有所收获 , 对数学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四)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强调情境的现实性情境的现实性要求情境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必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真实的学习”, 强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对于喜闻乐见、 经常遇见的现象和事情 , 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热情。他们不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 而且更易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知道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认知的起点往往是学生生活中

12、的一些实际经验或具体事例,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却大多是间接呈现的,不像“生活数学”那样来得直接。因此 ,引导学生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把小学数学间接的知识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例如 , 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创设了下面现实情境。 学校大队委竞选开始了, 老师要为这次竞选制作一个“投票箱”。让学生帮我想一想该准备多少塑料板?这一生活中的问题,马上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怎样才能知道制作一个投票箱需要多少塑料板呢?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孩子们马上投入到探究中,他们边讨论、边探索,从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先要求量出这个塑料盒的长、宽、高,然后

13、求出塑料盒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 6 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这时我适时告诉学生, 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他的表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接下来师生一起动手操作,探讨长方体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最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塑料盒的构造,明白实际购买塑料盒时必须多买一些,因为在制作过程中还有接头的问题, 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情境创设充分利用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 问题、经验进行探讨、总结和升华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五)以学生知识基础出发设计开放性问

14、题,体现开放性原则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是指在问题设计中要保留开放的状态, 在问题情境时,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多提些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就会将学生置于猜想、探索、发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多层次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三、情境创设的类型1、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情境图是数学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新教材的每一个课题都设计了一幅或多幅情境图。这些情境图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启示和帮助。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主动观察, 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但是,教材是学校之外的课程专家或学科专家开发编写的,它关注的是学校的

15、“共性” 。由于我国幅源辽阔,各地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关注“共性”的教材,忽视了地方特色和具体的学校情况,不能适应全国所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因此,有时需要对情境图作些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实际。 (举例)2、巧设问题创设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 有意识地营造 “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 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

16、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 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使他们在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 , 又增长智慧呢 ? 我认为:( 1)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上二年级

17、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45 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 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 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 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 教师能根据排列的序号准确报出彩球的颜色, 学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 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很快也能掌握这一秘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求, 很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2)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

18、境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 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数学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有位教师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 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 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 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 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 1/4 。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 “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 1/6 ,至少也要 1/5 。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 1/6 ,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 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 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

19、、深刻。( 3)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 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 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一位老师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 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苹果的个数。 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 4 个苹果,平均分给洋洋和乐乐,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 学生很快伸出 2 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只有一个苹果, 要平均分给洋洋和乐乐, 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 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 ,因 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 一步 :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

20、半个” ?学生被 住了。此 ,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 ,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了一个 好的教学情景,激 了学生学 的 趣,激起了学生解决 的欲望( 4) 合 践活 情境。操作 践是手、眼与 的密切 作活 ,是 客 事物的 感知 程, 是把外部 作思 化 内部 言形 的智力内化 程。 在操作 践活 中 情境是培养学生 疑,促 自主学 的重要形式。 比如,在教学“ 的周 ” ,可 学生量一量 前用硬 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 的周 和直径,学生 了“ 周 是直径的 3 倍多一点”,在此基 上教 稍加点 ,学生就能掌握 的周 算方法。 的 践操作活 ,不 培养了学生的 手 践能力, 而且 学生从多角度提

21、出 , 培养和增 了 意 和 新能力。( 5) 系生活 情境。 数学 程 准指出: “教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 引 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 用到 中去,以体会数学在 生活中的 用价 。 ” 富有生活情趣的 情境,可以使学生 生熟悉感、 切感。如在教学“小数的性 ” , 我 可以首先出示某超市的 物情境,得出一 商品的价格分 是: 125.50 元、4.95 元、208.00 元、7.08 元然后提出两个思考 : 商品的 价 什么都是两位小数?像 125.50 元、208.00 元、7.08 元等 些 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 生 化?全体学生 ,很快能回答第 , 而第题则

22、引起了争论:有的学生说,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如208.00 元就是 208 元。有的学生说,小数部分中间的“ 0”去掉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了,如7.08 元表示 7 元零8 分,而去掉小数部分的“ 0”,就变成 7 元 8 角了。在争论中引导学生:小数部分的“ 0”都去掉,商品价格到底有没有变化?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就知道准确的答案了。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 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23、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3 、走进生活创设情境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现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必须改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时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 要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相符,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不再是零散的;孤立

24、的与生活隔离的东西,而是使学生能自己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总之,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课外、户外,因为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电脑出示情境图)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 。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150 ( );那一箱苹果约重10( ),能填上什么单位呢?生:一个苹果约重150( 克) ,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

25、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来的, 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 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4、设计游戏创设情境爱游戏是人的天性, 特别是小学生, 通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游戏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 , 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游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对事物的内部活动,对学习目的,意义缺乏认识,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在教学中创设游

26、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 3 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 块,给猴( 1)1 块。猴( 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 2 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 8 块,给他 2 块。猴( 3)更贪心,说:“我要 3 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 12 块,给他 3 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 “同样多”。于是,我追

27、问道:“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 ”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5、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巧设故事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产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

28、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 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同时,我们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数学小故事,以备我们之须。例如: 在教学 0 的认识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 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 钓到二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本来数的认识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

29、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 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6、利用数学实验操作创设情境数学概念的形成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数学概念的运用则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这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有积极参与操作, 通过坚持不懈的操作,才能形成操作能力,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畅通新思想,寻求新方法,最后才能卓有成效的解决新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30、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在一些抽象的知识上,要抓住关键,巧妙设计操作情境,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平铺在课桌面上,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比一比每个面的大小, 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一说如何计算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这一系列的问题全部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解决。 这样的操作活动, 不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而且又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和体现(四)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

31、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 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 “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例如 , “计算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绝不是说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 “原型” , 因为计算还有自身的规律需要让学生去掌握。2. 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 ,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 新而有趣 , 既有适当的难度 ,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一

32、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 , 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 、“东拉西扯” , 游离于目标之外 ; 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 不能“浅尝辄止”, 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 以至“穿新鞋走老路” 。3.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 对于低年级学生 , 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 ,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 对于高年级学生 ,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

33、境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4. 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 研究表明 ,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 因此 ,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 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 : 一要熟悉教材 , 掌握知识的结构 ,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 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5 、创设情境,要力求真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

34、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尤其是要考虑到客观现实这一因素, 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 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因此,教师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6 、创设情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许多教师一说起情境,往往只是想到一节课的引入部分。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 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则教学效果明显。但情境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其实在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规律的揭示、形成和应用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此外,教师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情境创设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 并非是教学的目的,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参考文献:1保路芬论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11 年第 38、 39 期2课程实施建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3张晓琴浅谈数学教学“问题请教”的创设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0 年第 49、50 期4张华 . 数学有效教学从情境创设开始. 小学教学参考 , 2012, (06)5丁玉珍 .重视情境创设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陕西教育 ( 教学版 ) 2012 (Z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