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2月论文海燕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16190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12月论文海燕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9年12月论文海燕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9年12月论文海燕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9年12月论文海燕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9年12月论文海燕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年12月论文海燕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12月论文海燕案例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燕教学案例分析 仁爱中学 朱碧宇一、案例背景 海燕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对本文的时代背景不甚了解,此外,文中有些语句表达含蓄而深刻,学生理解上可能会有一些难度。我在第一次教学当中,按照“导入新课介绍作者、背景字词教学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研讨揭示象征意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样的程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了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他们的主体地位完全没有体现。在这次教学中,朗读也不多。另外在这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海燕及其他意象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把握不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出的答案,却无法深刻理解象征涵义。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

2、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应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有幸的是,宁波首次初中语文青年教师课程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有幸上了一堂教学研讨课,授课内容就是海燕。在这次教授海燕时,我改正了第一次教学的不足,以新课标为理念,注重散文诗的朗读和朗读指导,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教材分析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海天情景来反映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夕的革命形势,并借托海燕来歌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

3、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加强朗读,注意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这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希望学生能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作家们心灵的无限风光。海燕一文文字精粹,蕴涵丰富。学习本文对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综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很有裨益的。三、课前准备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高尔基以一个革命作家的身份,根据他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敏锐的观察,所发出的一篇战斗檄文。文章背景宏伟壮阔,场面波澜壮阔,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鼓动性。因此文章极适合于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诗歌的情感和精髓

4、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情感美等通过朗读来慢慢寻觅与品味,况且文章也十分精炼,表情朗读不足5分钟就可完成。因此,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就给这堂课的教学定下了一个整体的框架,即朗读,用朗读贯穿整堂课,让课堂充满读书声,让学生在朗读中挖掘隐藏在诗歌深处的东西。同时教师自己本身要有一定的朗读功底。课前,我下载了很多朗读录音,在倾听中取长补短,在不断修改推敲中使自己的朗读水平得到完善。 海燕在平时教授中安排是两课时,因此在这堂展示课上我只能选定一个主题,不能面面俱到,我选择了以朗读贯穿整堂课,在朗读中品味个别语句和字词,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的象征涵义。但是出现了几个难点

5、:第一、写作背景的交代,所谓“知人论世”即指此。让学生明白了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帮助理解文中的象征义及作者的感情。海燕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高尔基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现在要考虑的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将这个内容呈现以利于学生学习。这个历史背景离我们的学生很远,且不是发生在我国,学生肯定很陌生,因此想叫初二学生自己讲述背景就有点难度,只能由教师传授这些知识,但是仅仅通过多媒体传授历史背景,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又觉得学生很难理解。最后确定:借助多媒体的文字呈现加上教师讲故事的方式、语气来讲解历史背景,吸引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

6、景和写作意图,并为理解象征手法做了充分的准备。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我本着这样的思想,在教学前,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背景资料及专家学者对这次革命的看法,让自己先对这个革命有一定了解,并对高尔基做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二、对于象征手法的理解,通过介绍背景,同学们对于“海燕”意象的理解应该不难, 对于“乌云”“狂风”“闪电”“雷声”这组意象群的理解也应较简单,至于“海鸥”“海鸭”“企鹅”这组意象群,同学们应该知道这和“海燕”是形成对比的,只要在介绍历史背景时,教师特别点出那些无产阶级革命者与假革命、不革命者,那么学生对于这组意象群的理解也就会得心应手的,但是难点在于“大海”和“暴风雨”这两个意象

7、的把握,同学们往往会认为“大海”象征恶劣的环境,把它与“乌云”等意象归为一类,这就得联系雷电颂中的“大海”形象了,这样可能有助于学生把握。最难的还是对于“暴风雨”的意象理解,同学们也很容易认为“暴风雨”象征恶势力,因此在寻找海燕活动环境的三个乐章时,我就应该时不时提醒同学们,暴风雨是海燕向往、渴望的东西,海燕又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革命者渴望战争的到来,因此同学们会比较容易地推出“暴风雨”象征革命风暴。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的特点。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2、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在这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形象的象征内涵。

8、3、体会象征、对比、衬托、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深刻领会作品的内涵。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的运用。3、分析“海燕”形象及文中各种象征体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并学会运用。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 2、研讨点拨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结合图片,情景导入)(二)诵读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寻找三个场景(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寻找出海燕几个不同的活动场景。(2)范读结束,学生回答,要求学生诵读个别语句,教师并做

9、诵读指导。 2、圈点重点字词,给三个乐章取名(1)指导全班学生齐读环境描写的句子,指出暴风雨有个逐渐逼近的过程,朗读时要注意轻重缓急。(2)老师将这3个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3个乐章,给第一乐章取名为“暴风雨酝酿曲”,请同学们为第2、3两个乐章取名(分组负责),重点圈出乐章中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和海燕神态、声音、动作的词句。然后再给这个乐章取名(前后4人小组可以进行讨论)。3、朗读三个乐章,体会情感推荐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朗读前两个乐章,然后全班朗读最后一个乐章,读完教师进行个别语句指导。(三)结合与其他海鸟的对比,说出心目中海燕形象1、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

10、出来的?根据以下句式回答“从 诗句中我读到了,这是一只 的海燕。”2、(1)文章除了写海燕,还写了哪些海鸟?(2)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写这些海鸟的?(3)这些海鸟惊恐万状的丑态是为了做什么呢?(四)探讨象征意义1、文章写的仅仅是海燕吗?2、介绍时代背景(教师介绍结合多媒体)3、(1)这只勇敢的迎接挑战的海燕到底指什么?(2)明明写的是海燕,实际上写的却是俄国大革命前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3)既然海燕有象征意义,那么“大海”“乌云”“闪电” “海鸥”“海鸭”“企鹅”“暴风雨”等也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请结合时代背景,仔细思考。4、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莲花(高洁品质)

11、、蜡烛(献身精神)、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白鸽(和平)。(五)课外拓展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如果你是海燕,你该怎么做呢?请拿出纸笔,试着写下你的想法,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如果我是海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会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课后比较阅读郑振铎的海燕(八)赠言“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板书设计 海 燕高尔基正面描写(海燕) 勇敢高傲海 燕 侧面描写(海鸭、 乐观自信海鸥、企鹅)五、教学反思教学完后,我认为基本达到了教学任务。从学生朗读的效果看也很不错。在教学中出现了与自己的教学思路不同或所提问题学生出现涩滞的情况时,我并没有紧张,而是很快的寻求

12、解决的方式,如顺势引导、对问题题干进行限制、改变提问的角度等。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以朗读品味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评相结合。我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单个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以及教师的范读和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品味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和雄伟的气势,一方面从读中领悟海燕形象。海燕这篇课文运用象征手法,是本文的教学的另一个重难点。比较学生从前曾学过的包含象征手法的文章,这些文章中对象征手法的使用比较集中而单一,并且在文中有较为明确的句子加以点明,这样的象征手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海燕对象征手法的使用不同于这些文章,文中没有较为明确的句子点明象征义,而且表面

13、上看来,这篇文章就仿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但深刻思考,本文的象征意义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象征系统,在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事物都能融入其中,和当时俄国的社会现状一一相应。在设计教案、授课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本文中的象征意义,我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高尔基及其写作背景,让学生对当时俄国的现状有初步认识,紧接着引导学生将文中出现的事物与俄国的社会现状联系起来,这样再理解每个意象的象征涵义也就简单得多了。在拓展延伸中,我将学生对海燕形象的认识的现实意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时也要像海燕一样勇于斗争、乐观、自信。这样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

14、一、导入。教师创设情景时语言应该再生动形象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去设想自己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下的感受,而且,一开始多媒体放映的这些电闪雷鸣的图片可以省掉,因为边播放图片,边用语言创设环境,会使得学生思维定势,只停留在老师描述的几种环境中,而且图片会剥夺学生想象的权利,也许仅仅倾听教师的语言可能更容易引起学生进入角色,与教师产生共鸣,不能用图片来约束和框定学生。二、教师范读好以后应留点时间给学生和老师回味。因为,当教师很有激情地朗诵好诗歌以后,学生和老师仍然还沉浸在诗歌当中,此时应该给他们一点思考回味的时间,可以停留5秒钟,然后再回到讲课当中,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三、对于三个乐章的取名有很大的难度,学

15、生不可能回答得那么标准,所以,只要学生知道暴风雨有这样一个逐渐逼近的过程就可以了,就这一点,我在课堂上总体把握还是可以的,但是上这个环节还是比较吃力,有一位学生竟然答出“暴风雨进行曲”这样的答案。其实这个答案我在上课之前就设想过,当学生回答出这个答案时,我虽然也巧妙地将学生引到了正题,但是还是觉得有些牵强。应该在学生第一遍齐读的时候就提醒大家应该把握暴风雨逐渐逼近的过程,指出暴风雨在整篇文章中一直没有来临,只是即将来临。四、在对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的探究上,其实可以通过简单的连线题来完成。五、“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这个拓展环节时间花的不够。六、“莲花、蜡烛等意象的象征涵义的把握”这个环节可以省掉,因为它破坏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且这个环节教授完后,很难过度到下个环节,如果去掉这个环节,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外拓展”上去了。七、对学生回答的点评性语言还有待完善!八、课堂容量其实还是有些大了,时间上显得有些紧凑。以上就是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的几点感想,也希望通过每次的教学反思,自己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收获,精益求精!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