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与布局优化.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41516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与布局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与布局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与布局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与布局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与布局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与布局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与布局优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与布局优化一、引言1、问题的提出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较早、产品和市场较为成熟, 截止 2011 年, 江苏省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特色景观名镇村数量均列全国第一(表 1);全省共评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76 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点)40 家;还有特色各异、业态丰富的农庄、农户型休闲点近 4000 家, 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点突破 2000 家。 江苏省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次超过7000 万,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4.1 亿)的 17%。 乡村旅游年收入超过 150 亿,占全国乡村旅游总收入的 15%左右,在全国名列第一。江苏省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较多,但各地

2、市分布不均。 本文力图为进一步充实、丰富江苏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为江苏省乡村旅游的空间发展定位、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及营销规划等提供依据。2、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在国外, 不同的学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同,许多学者逐渐从乡村旅游的供需关系上,界定乡村旅游的概念。1-13文所提到的乡村旅游均指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及其与之相关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乡村性使其本质特性,其客源市场主要是城市居民。 通过对江苏省 13 个地市旅游局的问卷调查和 2012 年 3 月份对的江苏省乡村游点的实地考察,江苏省三星级以上(含江苏省三星级)的乡村旅游景区总计 256 个,其中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共 155

3、 个。 为研究方便,本文选取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作为研究样本,江苏省各地市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数量(见图 1)。 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全省分布的均衡度进行测度。二、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1、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类型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离散的分布在江苏省内,最邻近指数测定点状要素之间的离散程度,因此可用最邻近点指数 R 判别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14其中 R 为:其中 rE为理论的随机型(Poisson 分布型)最邻近距离,A 为区域面积,n 为点数, D 为点密度。江苏省的面积为 10.26 万平方公里

4、, 其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155 个,其中既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又是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或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的, 算作一个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得出样本共计 141 个。 根据公式,计算出江苏省 141 个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理想随机分布的最邻近距离为:26.98 公里。 计算公式为:本文不考虑交通可达性及其他因素影响而直接采用比例尺为 1500000 的江苏省地图作为底图,测量江苏省 141 个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最近邻直线距离。 根据公式,计算出江苏省 141 个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实际分布的最邻近平均距离为:14.66 公里。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最邻近点指数R=0.542、

5、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的均衡度江苏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始于苏南现代化的村庄村落及古村古镇, 逐渐过渡到苏中和苏北地区,各地市的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不相同。(1)示范点的集中度。 利用地理集中指数考量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集中程度,其公式为:14-16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总数 T=155,市区总数 n=13, 各地市示范点的数量如图 1 所示,通过计算, 得到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地理集中指数 G=36.11。 如果示范点均匀分布在个地理集中指数 G=27.74。 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实际地理集中指数 G 大于均匀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 G, 表明江苏省国家

6、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分布较为集中。(2)示范点的均衡度。 由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地理集中指数表明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分布较为集中, 但无法对其不均匀程度进行定量描述,还需要引入基尼系数进一步考量。 理论上,基尼系数介于 0 和 1 之间,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 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7-18式中,pi为第 i 个地市内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数,占全省总数的比重,N 为地市数量,Gini为基尼系数,C 为分布均衡度。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在江苏省 13 个地市的个数及占全省总数的比重 (表 2), 经过基尼系数计算, 得到 H=2.30,Hm=2.56,Gini=H Hm=0.90,

7、C=0.10。Gini=0.900.6,C=0.10,从而判断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在江苏省 13 个地市的分布极不均匀,差距悬殊。3、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密度分析依据江苏省 13 个地市的面积, 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 计算出 13 个地市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密度,如图 2 所示,找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相对集中的地区。由图 2 可知,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布的高密度区为苏州、常州、无锡三个地市,次之的地市为南京、镇江、连云港、泰州、扬州。 从各地市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密度来看,苏南地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分布最集中,特别是苏州、常州出现了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布的密集带;苏中

8、地区次之,苏北地区只有连云港较为集中。三、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优化格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南地区占全省总数的 65.19%,这种分布格局不利于江苏省整体乡村旅游的发展。 结合交通、区位和经济优势,整合江苏省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两大乡村旅游片区、三条乡村旅游带; 覆盖全省域的新江苏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以期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健康与协调发展。1、苏南乡村旅游片区该片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以全国农业示范点、 全国特色景观名村镇和江苏星级乡村旅游区为依托,以打造五大乡村旅游圈为目标,以开

9、发乡村酒店、养生基地、乡村俱乐部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为动力,重点开发高档化和精致化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加快苏南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功能, 并将该片区打造成江苏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先导区。 区内重点打造五大乡村旅游圈:(1)一大外圈。 指环沪乡村旅游圈。 充分发挥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发达的区域经济优势、稳定客源优势以及城市圈层的扩散效应, 巩固苏锡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 挖掘南通作为新的乡村旅游增长极。以中高端旅游市场为细分市场目标,以精致化和高档化为产品目标,重点开发乡村高尔夫、乡村自驾游、乡村休闲度假等产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乡村旅游相配套

10、的旅游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将其打造成全省乡村旅游龙头示范区。(2)四大内圈。指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四个环绕大中城市的城郊边缘型乡村旅游圈,以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为依托, 立足全国农业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名镇村和江苏星级乡村旅游区。以打造环城乡村休闲游憩带为目标,将四大内圈打造成江苏乡村旅游的四大增长极。2、苏中苏北乡村旅游片区依托扬州、泰州、南通、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和盐城等中心城镇, 以丰富的乡村资源为载体,重点发展以中心城镇为依托的乡村旅游,逐步推进县级城市和中心镇的周边乡村旅游,将苏北打造成依托中心城镇等级扩散的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区。通过等级扩散的途径,推进该片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11、苏中充分发挥快捷的交通优势、优越的农业优势和滨海滨江区位优势,以江海渔情文化、养生文化和农俗文化为主题,以文化深度挖掘和品质提升为重要抓手,重点开发渔家乐、渔情文化体验、江鲜海鲜特色餐饮、温泉健康疗养、农俗博物馆等旅游产品, 实现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苏北以苏北原生态的村落景观、景观农田、大型采摘园、酒庄、花卉基地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等资源为载体,形成以乡村观光类旅游产品为主,以乡村休闲度假和乡村文化体验为辅的产品体系,同时精心选择发展潜力大的乡村旅游点进行重点培育。3、沿海渔民风情乡村旅游带响应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国家战略,依托沿海大通道的交通优势,串联连云港、盐城和南通的乡村旅游点,

12、以海洋文化、渔民生活风情为主题,重点开发滨海渔村休闲、渔情文化体验、特色海鲜餐饮等旅游产品,将其打造成中国沿海特色渔民风情乡村旅游带。4、古运河风情文化乡村旅游带充分发挥中国古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串联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的乡村旅游资源点, 以运河风情文化为主题,重点开发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和运河沿岸古村落文化体验旅游,打造集乡村文化休闲、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古运河风情文化乡村旅游带。5、滨江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带充分发挥滨江高速的交通优势, 串联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的沿江乡村旅游点,重点开发滨江乡村休闲、乡村时尚运动、江鲜美食体验等旅游产品,

13、积极融入中国长江中下游国家旅游线路的建设,将其打造成集休闲、运动和美食于一体综合乡村旅游带。四、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一是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最邻近点指数 R=0.54参考文献:1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14(2):38-42.2贺 小荣.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0-94.3杜 江,向 萍.关 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 游学刊,1999,14(1):15-18.4杨旭.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2,7(2):38-41.5潘秋玲.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2):60-62.6熊 凯.乡 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3):70-73.7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25-28.8范 春 .论乡村旅游的开发 J.渝 州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002,19(5):20-239李 伟.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研究J.地 域研究与开发,2003,22(6):72-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