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147590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学之父,小组成员:,(一)生平简介 (二)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教育思想 1、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2、道德教育理论 3、课程理论 4、教学理论 (四)评价,(一)生平简介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1837年,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1 841年因中风逝于德国哥廷根。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童年,他有着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祖父是医生,父亲先是律师,母亲是一位美丽聪慧而且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妇人。赫尔巴特是独生子

2、,家庭温暖,使他感到无比幸福;赫尔巴特的求学和事业成就受他母亲的影响最深。 在他从小念书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陪伴着他,督促他念书,连上课都在他身边,甚至陪伴他一起研究希腊文。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伯尔尼不莱梅时期(l797-1802年)1797-1799年,赫尔巴特三个孩(年龄分8岁、10和14岁)的家庭教师,在两年左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 在此期间,赫尔巴特亲自参观了裴斯泰洛奇在布格多夫的教育实验,直接接受了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的影响。 1800-18

3、02年,赫尔巴特在不莱梅主要从事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 -1809年),1802年10月赫尔巴特开始在哥廷根大学任教。在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先后写出了多部著作,其中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提出了其“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学说。,第三阶段:科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1809-1833年,赫尔巴特应聘担任柯尼斯堡大学哲学教授。 在这24年中,赫尔巴特对心理学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且侧重于把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1835年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

4、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和障碍。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伦理学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1.赫尔巴特的伦理学 赫尔巴特的伦理学说基本内容之一,是提供了五种道德观念即: (1)内心自由:有了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就能够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2)完善: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3)仁慈:绝对的善,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 (4)正义: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 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问题。 (5)公平:当人“故意作祟”时应予以应有的惩罚。,赫尔巴特伦理学的一个重

5、要特征,是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他指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视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思想群活动的结果。”,2.赫尔巴特心理学 赫尔巴特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学问题。 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学生在原有观念基础上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领域,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构成观念体系,即“统觉团”,这一过程就是“统觉”。,新知识,兴趣、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统觉团,统觉过程,赫尔巴特指出,“统觉,或内在感觉,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才会发生。”所谓统觉的条件,主要是指注意和兴趣 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注意是观念的一种活动,它有助于观念的构建。而兴

6、趣则是包含注意在内的内涵更为丰富的观念,是指学生心理、观念的积极广泛的运动,以及对事物产生的高度吸引力和高度注意力的内部心理状态。 兴趣是内心的主动意向,兴趣只有变成欲望或意愿,内心的主动才会变为外表的主动。兴趣能激起人们的爱好而占有人的心灵,继而过渡到欲望或意愿。,二、道德教育理论,1教育的目的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可能的目的”是指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即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正因如此,赫尔巴特把兴趣的多方面性成为“教育目的的第一部分。”,“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

7、要达到的最高的最为基本的目的。 赫尔巴特指出: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 必要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2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育既然是道德 的养成为最高目的,那么,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有效地达到这种目的呢?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用他的话说就是“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教育性教学原则,是一个将教育和教学

8、统一在一起的教育理论。 教育性教学的主要观念包括:(1)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3)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4)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动。,3.道德教育训育,在赫尔巴特系中,与道德教育直接有关的主要是“训育”这个概念 根据赫尔巴特的见解,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他指出,训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在训育的具体实施方面,赫尔巴特提出了六种基本的措施或方法:,(l)维持的训育。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巩固

9、儿童管理取得的结果,使儿童懂得行动的界限和对权威的服从。 (2)起决定作用的训育。它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作出选择”。 (3)调节的训育。它的主要作用是说服学生,使们回忆以往的经历,预言未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中找到他的行为同动机的联系。,(4)抑制的训育。它旨在使学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头脑的清醒,以克服狂热的冲动,从而培养审美的判断和道德品质。 (5)道德的训育。它的作用在于以上述四种训育为基础,向学生说明真理;进行真正的道德培养。 (6)提醒的训育。它的作用在于及时提醒学生,并纠正他们的错误。,三、课程理论,1经验、兴趣与课程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

10、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一方面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儿童的日常经验保持密切的联系。而真正符合这种需要的则是直观教材。 直观教材的运用,将使儿童的经验变得更为丰富、真实和确切。因此,应当在课程内容中排除诸如罗马皇帝、天堂的天使这样一些脱离儿童经验的内容。,另一方面,赫尔巴特认为,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兴趣本身就存在于经验之中。只有能够引起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的接受教材。 在教学策略上,他强调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兴趣,经验的兴趣,认识自然界的兴趣,同情的兴趣,认识社会生活的兴趣,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地理,化学,物理,自然,

11、文法,逻辑,数学,文学,外国语,本国语,政治,历史,绘画,科学的科目,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法律,神学,宗教的科目,历史的科目,2统觉和课程 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又一重要基础。根据统觉原理,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 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 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为课程设计提出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所谓相关,是指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所谓集中,是指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 赫尔巴特把历

12、史和数学当做所有学科的中心。这两项原则的基本目的是,保持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3儿童发展与课程 赫尔巴特探讨了儿童的年龄分期,进而提出了课程的程序。 他认为,儿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婴儿期(0-3岁) ;认为婴儿期相当于人类历史的早期,对身体的养护优于其他一切,与此同时应大力加强感官训练,发展儿童的感受性; (2) 幼儿期 (4-8岁):认为幼儿期相当于人类的想象期,教学内容应以荷马史诗等为主,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3) 童年期 : (4) 青春期:相当于人类的理性成熟期,成年期,应分别教授数学、历史等,以发展其理性。,单纯提示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感官的运用,得到一些“

13、与儿童已经观察过的事物相类似,并与之关联”的感觉表象,从而为观念的联合作准备。,分析教学是在单纯提示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作用在于,对同时出现在感观前的事物,物体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使儿童对当前刺激的反应更为清晰,从而对观念的联合做好准备。,四、教学理论,1、“教学进程”理论 根据赫尔巴特的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 与此相应,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他所谓的“教学进程”。 赫尔巴特所谓的单纯的提示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直观教学。,统觉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新旧观念

14、的联合(即统党团的形成),而综合教学“提供组成的成分并准备成分的联合”。 通过综合教学,由单纯提示所提供的清晰表象和分析教学产生的对表象的区分,就形成了观念的联合,即获得新的知识和概念。,2、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注意。由于心智活动使“一种表象突出于其他表象。并对它们发生作用”,这就使兴趣活动对它产生一种倾向。 (2)期待。新引起的表象活动往往不能立刻出现在意识中,兴趣活动因而转向对它产生期待。 (3)要求。从兴趣中产生欲望,“这种欲望通

15、过对于象的要求,使它本身显示出来”。 (4)行动。“当人的能力为要求所使用的时候,要求便进而为行动。,赫尔巴特指出,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有两种:专心与审思。所谓专心,是指集中于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是指追忆和调和意识内容,即对由专心得到的知识进行同化作用。,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明了阶段: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碍清晰的表象,以作为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

16、的准备; (2)联合阶段: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学生的兴趣活动处手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3)系统阶段: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需要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阶段: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总结 教学阶段:明了 联合 系统 方法

17、 兴趣特点:注意 期望 要求 行动 教学方法:叙述 分析 综合 应用,评 价,用数字1,2,3,4,5,6来诠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赫尔巴特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2”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双重理论基础。(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3”管理,教学和训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三种手段。 “4”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是教学形式的 四个阶段。 “5”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 “6”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和宗教六种兴趣。,赫尔巴特是西方第一个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建立成科学教育体系的教育学家。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教育形式的四阶段理论,建立了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然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赫尔巴特是继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的又一分水岭似的人物,正是他使得教育脱离哲学的附庸,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