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过程和成效分析(3).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53639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过程和成效分析(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黑龙江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过程和成效分析(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黑龙江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过程和成效分析(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过程和成效分析(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过程和成效分析(3).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过程和成效分析(3)2.3 劳动力节约效果分析由于农机合作社采用大型机械装备完成农业生产, 单位作业面积劳力需求量相对较少。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劳动力需求量远少于户营同样规模土地劳动力需求量。节约农业劳动力可为其他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条件, 为周边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基础。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比常规户营模式节约劳动力数量可用式 (1) 计算, 其中, NZ为可转移人数 (万人) ;NS为全省农业从业人数 (万人) ;SS为全省农作物面积 (万hm) ;Sh为合作社经营面积 (万hm) ;Nh为合作社从业人员 (万人) 。2012-2014年劳动力可转移数量如表3所示。表3 2

2、0 1 2-2014年可转移劳动力数据表Table 3Transfer of labor force in 2012-2014 data sheet2.4 农机装备水平及农机化程度提升效果2008年, 黑龙江省开始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至2010年末,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具保有量增至3 245台套及12 365台套。截止2014年底, 黑龙江省各地市现代农机合作社农机装备累计保有量达49 182台套。其中, 拖拉机7 313台, 各种联合收获机9 089台。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在农机装备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 农机场库棚建设也越来越规范。2014年,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场库棚建设投

3、资达25.52亿元, 占地面积1 356.71万m, 建筑面积达235.43万m216。2008-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农机保有量如表4所示。表4 2 0 0 8-2014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保有量Table 4Number of modern agricultural machinery’s cooperatives’equipment in 2008-2014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也有力地促进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014年, 全省 (含农垦) 农机总动力达到5 155.5万k W, 比2007年增长85.1%;综合机械化程度为96% (全国61%) ,

4、 比2007年提高8.7个百分点;水稻机收率94.9%, 玉米机收率96.9%, 分别比2007年提高22.95%和81.99%。2.5 经济收益效果分析由于农机合作社以规模化、产业化的运作模式, 统一地对农作物进行科学化管理, 有效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 农机合作社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9.479%,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46.938%,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41.854%, 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表5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收益效果比较分析Table 5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ncome e

5、ffect compar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20142012年,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总收益达20.08亿元, 社均收益达245.8万元;至2014年,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总收入达141.28亿元, 社平均收益达759.5万元, 与2013年同比增长135%。该年合作社盈余1 000万元以上的共计288家, 占农机合作社总数的33.3%。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户均收益高达3.8万元, 创历史新高17。上述对比数据说明,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增收效果非常明显, 凸显出合作社的优势。3 结论1) 结合文献及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确定农机合作社的

6、定义、明确了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 依据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投资规模、土地经营规模、建设标准与审批程序等特点, 首次提出将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初级阶段、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3) 通过对2003-2015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合农机合作社目前发展现状分别从投资规模及投资结构、土地流转、劳动力节约、农机装备水平及农机化程度、经济收益5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建设效果, 进一步明确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优势。参考文献1高焕文.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19-141.2高焕文, 李问盈, 李洪文.

7、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 (3) :14.3贾延明, 尚长青, 张振国.保护性耕作适应性试验及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2, 18 (1) :78-82.4李洪文, 陈君达, 邓健, 等.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5 (4) :68-725孙福辉, 封俊, 宋卫堂, 等.2BDY-12单体仿形压轮式播种机的性能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1998, 8 (29) :31-34.6徐迪娟, 李问盈, 王庆杰.2BML-2 (Z) 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研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1 (3) :75-78.7姚宗路, 王晓燕, 李洪文, 等.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施肥播种机改进与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 (5) :46-51.8张波屏.现代种植机械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190-2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