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153805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单元测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建议用时: 40 分钟 )一、选择题 (每题 9 分,共 54 分)1如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X收集气体YA碱石灰氯化氢水B碱石灰氨气水C氯化钙二氧化硫氢氧化钠D氯化钙一氧化氮氢氧化钠答案 C解析 HCl 不能用碱石灰干燥, A 错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 错误; SO2 可以用 CaCl2 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 NaOH 溶液吸收尾气, C 正确; NO 能与空气中的 O2 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D 错误。2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 )、试剂和操作方法

2、都正确的是 ()1名校名 推荐答案A解析装置中的植物油能防止空气进入,生成的Fe(OH) 2 不被氧化,能观察到有白色 Fe(OH) 2 沉淀生成, A 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固体应先在烧杯中溶解,然后转入到容量瓶中定容,B 错误;实验室是用 NH 4Cl 与 Ca(OH) 2 固体反应制备 NH 3,而题目给出的一种药品为 CaO,NH 3 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NH 3,C 错误;该实验设计中,应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到液面以下,并且挥发出的乙醇也会使 KMnO 4 酸性溶液褪色,无法判断是否生成了乙烯,D 错误。3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 NaHCO 3 的实验,经过制

3、取氨气、制取 NaHCO 3、分离 NaHCO 3、干燥 NaHCO 3 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名校名 推荐答案C解析 A 项,制 NH 3 需要用 NH 4Cl 固体和 Ca(OH) 2 固体加热进行反应,错误; B 项, CO 2 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错误; C 项,制得的 NaHCO 3 为固体,用过滤法分离,正确; D 项,加热时 NaHCO 3 会分解,错误。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或结论将硫酸酸化的 H2O2 溶液滴入可证明氧化性: H 22 比AOFe(NO 3)2 溶液中,溶液变黄色Fe3 强向 1 mL 1%

4、的 NaOH 溶液中加入 2mL 2% 的 CuSO4 溶液,振荡,再加B说明 Y 中不含醛基入 0.5 mL 有机物 Y ,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取 a g 铝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C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测量3名校名 推荐其体积为 V L( 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 )从而判断反应速率的大D 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小答案C解析A 项将硫酸酸化的 H 2O2 溶液滴入 Fe(NO3)2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可能有2Fe2 H2O2 2H =2Fe32H2O,3Fe2 NO 3 4H=3Fe3 NO 2H2O ,溶液变黄色,无法确定哪一个反应发生,无法比较 H 2O

5、 2 和 Fe3 的氧化性强弱,错误; B 项用新制 Cu(OH) 2 悬浊液检验有机物中的醛基, 必须保证碱性环境, 题给 NaOH 溶液的量不足,无法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醛基,错误;C 项取 a g 铝箔与足量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Al2O32OH =2AlO2 H2O、2Al2OH2H2O=2AlO 23H2,通过测定生成 H2 的体积确定铝箔中铝的质量,进一步计算Al2O3 的质量从而计算Al2O3 的含量,正确; D 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错误。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结论配制 Fe(NO32 溶液时加入适量的硝2A)水解酸抑制 Fe浓硫酸

6、和蔗糖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黑面包实验”产生B足量的 KMnO 4 溶液,气体全部被吸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收且溶液紫红色褪去往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将湿润的C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原溶液中无 NH 4蓝幼儿使用含 NaF 的牙膏可以使牙齿KspCa5(PO4)3FD上的 Ca54 3转化为(PO ) OHKspCa5(PO4)3OHCa5(PO4)3F,防止蛀牙答案D解析亚铁离子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离子,滴加HNO 34名校名 推荐时可以抑制 Fe2水解,但 HNO 3 具有强氧化性,同时能氧化Fe2,故A 错误; “黑面包实验 ”产生了 CO2 和 SO2,SO2 可以被 K

7、MnO 4 溶液吸收, CO2 不可被 KMnO 4 溶液吸收,故 B 错误;检验 NH 4时,需往溶液中滴加浓 NaOH 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变蓝,故 C 错误;幼儿使用含 NaF 的牙膏可以使牙齿上的 Ca5(PO4)3OH 转化为 Ca5(PO4)3F,防止蛀牙,难溶沉淀向更难溶沉淀转化,由于溶解度越小则 Ksp 越小,则溶度积:KspCa5(PO4)3F KspCa5(PO4)3OH ,故 D 正确。6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分离 Fe(OH) 3 胶体和将混合液倒入过滤器中过滤AFeCl3 溶液向 10 mL 0.1 m

8、ol/L Na2溶液中滴SB证明 Ksp(CuS) Ksp(ZnS)入几滴 0.1 mol/L Zn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CuSO4 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证明酸性:H2CO3向 Na CO 3 溶液中滴入过量 H3BO3C2H 3BO3溶液,无气泡冒出D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产生气泡答案C解析分离胶体与溶液应该用半透膜渗析, A 错误;ZnCl 2 与 Na2反应后 Na2 有剩余,加入4 溶液,剩余的 Na2SS和CuSO4 反应SCuSO产生黑色沉淀,不能比较两者溶度积的大小,B 错误;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向 Na23 溶液中滴入 H3BO3 溶液,无

9、气泡冒出,说明 H3 3COBO不能与 Na2CO 3 溶液反应生成 H 2CO3,因而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能够证明酸性: H2CO3H 3BO3, C 正确;吸氧腐蚀发生在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是析氢腐蚀,D 错误。二、非选择题 (共 46 分)5名校名 推荐7(20 分)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 Na2S2O35H2O ,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 (略去部分夹持仪器 )模拟生成过程。烧瓶 C 中发生反应如下:Na2S(aq) H2O(l) SO2(g)=Na2SO3(aq)H2S(aq)()2H2S(aq)SO2(g)=3S(s)2H2O(l

10、)()S(s)Na2SO3(aq)=Na2S2O3(aq)()(1)仪器组装完成后, 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 B 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 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D 的作用是 _。装置 E 中盛装的为 _溶液。(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 中 Na2S 和 Na2SO3 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 C 中 Na2S 和 Na2SO3 物质的量之比为 _。(3)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 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_。a蒸馏水B饱和 Na2SO3 溶液饱和NaHSO3 溶液D饱和 NaHCO 3 溶液c(4) 实 验 中 ,为 使 SO2 缓 慢 进 入 烧瓶

11、C , 采 用 的 操 作是。(5)已知反应 ()相对较慢,则烧瓶C 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6名校名 推荐_。答案(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防止倒吸 NaOH( 合理即可 )(2)21(3)c(4)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 (合理即可 )(5)溶液变澄清 (或浑浊消失 )解析 (1)两端活塞关闭, 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 液柱高度应保持不变,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液柱高度会下降。分析装置图可知装置D 是安全瓶,起防止倒吸的作用。 E 为 SO2 气体的吸收装置,吸收二氧化硫用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等。(2)C 中 Na2S 和 Na2SO3 恰好完全反应,由反应 ()、()、()可知, ()2()()3 得

12、到总反应: 2Na2S(aq)Na2SO3(aq) 3SO2(g)=3Na2S2O3(aq),则 C 中 Na2S 和 Na2SO3 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21。(3)二氧化硫溶于水, Na2SO3、NaHCO 3 均与 SO2 反应,故只有 c 项中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适合。(4)为使 SO2 缓慢进入烧瓶 C,应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5)反应 ()为 S(s) Na2SO3(aq)=Na2S2O3(aq),反应达到终点时, S 完全溶解,可观察到浑浊消失。8(26 分)以 Na2SO3 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7名校名 推荐(1)经检验,现象中

13、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2)经检验,现象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 Cu 、Cu2和 SO32 。稀 H2 4SO已知: Cu CuCu2 ,ICu2CuI (白色 )I 2。 用 稀H 2SO4 证 实 沉 淀 中 含 有Cu 的 实 验 现 象 是。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 和 SO23。a白色沉淀 A 是 BaSO4,试剂 1 是_。b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 SO23 的理由是 _。8名校名 推荐(3)已知:Al2(SO3)3 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经检验,现象的白色沉淀中无 SO24 ,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 KMnO

14、 4 溶液褪色。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_。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 .被 Al(OH) 3 所吸附; .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设计了对比试验,证实了假设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一:步骤二: _(按如图形式呈现 )。b假设成立的实验证据是。(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有关。答案 (1)2Ag SO3223=Ag SO(2)析出红色固体a.HCl 和 BaCl2 溶液b在 I 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 ,SO23转化为 SO24(3)Al3 、OH a.bV1 明显大于 V2(4)亚硫酸盐的溶解性、 还原性、在水溶液

15、中的酸碱性两种盐溶9名校名 推荐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解析 (1)饱和溶液中的 Ag 与 Na2SO3 反应会生成更难溶的Ag2SO3。(2)根据现象 和已知信息知,取少量洗涤干净的棕黄色沉淀,滴加稀硫酸,若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证明有 Cu。 a.根据沉淀 A 是 BaSO4,知加入的试剂 1 含 Ba2,可以选用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b.由白色沉淀 A 为 BaSO4 可知原沉淀中的 SO23被氧化为 SO24 ,则加入 KI 时反应生成了 I 2,说明原沉淀中有 Cu2,即加入 KI 时 Cu2 与 I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uI 和 I2,I 2 又与 SO23反应生成 SO

16、24与 I ,所以加入淀粉无明显现象。(3)根据题意知,现象 的白色沉淀中无SO24,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推测沉淀中含有 SO32 和 Al3。 与 Al(OH) 3相比,铝的碱式盐中每个铝离子所对应的氢氧根离子不足3 个,因此可设计定量实验,记录数据V1,设计对比实验,记录数据V2,对比 V1 与 V2 即可得出结论。(4)I 2 被还原,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均显示了亚硫酸盐的还原性,亚硫酸盐与 Al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碱式盐,证明了亚硫酸盐在水溶液中水解而体现了酸碱性,根据实验流程及现象可知,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和盐的性质及反应条件有关。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