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四本必修易错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15666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四本必修易错知识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四本必修易错知识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四本必修易错知识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四本必修易错知识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四本必修易错知识点汇总.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易错点1、 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

2、比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3、货币的易错观点(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意:应该是固

3、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4、(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决定生产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5、。(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3)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注意: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

6、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7)股份制都具有公有制性质。(注意:只有国有、集体控股,企业才具有明显的公有性)(8)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注意:不能笼统地说)、关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错观点()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注意:混淆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注意:是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是我国公司制的唯一形式。 (注意:是主要实现形式)()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注意:混淆了股

7、票和债券)()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注意: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劳动者各项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 (注意:劳动权)()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注意:权利可以放弃)、投资的选择()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注意:政府债券)()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

8、 (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10、关于分配制度的易错观点(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4)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好。(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11、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

9、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注意:是小于)()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12、税收和纳税人()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集体经济。 (注意:国有经济)()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 (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10、 (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注意:直接负有)()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注意: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注意: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13、市场经济的易错观点(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2)平等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意:不能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混淆)(3)在市场经济条

11、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4)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注意:促进经济增长)(5)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注意:不可能同步富裕)14、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易错观点()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 (注意: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对世纪头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 (注意:这是世纪中叶要达到的,世纪头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12、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的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注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15、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我国计算汇率,通常以100单位人民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 (注意:以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注意:独立自主、自立更生

13、是根本基点)生活与哲学易错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决定生活。(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真正的哲学才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4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6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7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4、)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9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0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心主义哲学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15、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7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一定能够成功。(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8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利用规

16、律,但不能改造规律)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0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或其规律的正确认识)1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

17、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7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9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10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18、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2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双方既对立又统一)1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14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15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16矛盾越少越好。(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

19、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17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18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19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0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是能取得成功。(是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还要注意次要矛盾)2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2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23事事有

20、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2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2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21、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26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2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才是)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3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22、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7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8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9价值观就是指对人生的价值及价

23、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10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11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12衡量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看物质贡献,也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13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只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

24、人们才是人民群众)14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5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政治生活易错点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

25、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注意:观点错误。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注

26、意:不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27、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

28、意见不予考虑。(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注意:地

29、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5、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注意: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组织领导。)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

30、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 定性因素。(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

31、的最高权力机关。)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注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15、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注意: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16、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一。)17、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注意:各级地方人大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全国人大才具有有制定法律的权力。)18、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部问题。(注意: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

32、一系列问题。)19、中共中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20、人民政协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注意:中共中央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即党的政治领导)。21、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注意: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2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23、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

33、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注意:错,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24、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通过人大变为国家意志。)25、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注意:全国人大、国务院是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构。)26、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注意:不对。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是

34、人民民主专政。(注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8、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注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29、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注意: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30、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31、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注意: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32、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形成的。(注意:错)3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布,界限

35、十分清楚。(注意: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34、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注意: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35、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3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37、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38、宗教已经完

36、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注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39、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注意: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40、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现实情况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

37、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4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4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4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没有立法权。)46、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注意: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4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

38、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48、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注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9、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5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注意: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

39、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注意: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注意: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4、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注意:共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5、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观点。)6、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注意:不正确。)7、弱国无外交,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注意:弱国也可以发展对外交往,推行本国的外交政

40、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8、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意: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的。)9、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意:若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甚至会阻碍或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0、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注意: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

41、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诸武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11、国家利益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生活易错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42、(注意: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3、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注意: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6、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

43、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注意: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2、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注意: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3、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4、承认世

44、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5、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注意: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6、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注意: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7、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8、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

45、炬。(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1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1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

46、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1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1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15、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16、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注意: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