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版浅谈小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汇编 摘 要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同样,教育要取得成功,必然要使教育主体(学生)之外的各因素和谐统一于教育主体。本文对小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进一步提出小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师生关系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而学校是小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是构成少年儿童的社会经验以及他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
2、的概念与情感的重要基础。在这众多的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就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关键,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涉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目前,对师生关系有着多重的理解,主要有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等。 所谓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和师生双方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影响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有关因素,充分调动师生交往的各种积极要素,师生之间平等、自由、
3、宽容、合作,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个层面能够展开充分的交流,并且通过交流,使师生关系向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方向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体现在师生的关系上,学生自觉地尊重老师,老师真心地热爱学生,师生双方互敬互爱;第二体现在教学活动当中,师生双方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的良好开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进步,而且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讲,也可以促进教师的内外兼修。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在其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过失甚至错误,教师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影响
4、着小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学业进步。作为教育者,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你对学生的每次谈话、每件事情的处理,是使学生进步了、发展了,还是使学生感到委屈、受到伤害?教师不能迁就、姑息学生的过错,否则学生就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帮助。只有批评到位、教育到位、策略到位,学生才能进步,和谐的气氛才能产生。所以,对于在小学教育中应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快乐成长,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 2 小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2.1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不仅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而且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也
5、会逐步形成,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产生巨大变化。他们一般有以下显著心理特点:首先,内心孤独,渴望交朋友。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基本上处在缺乏儿童伙伴的状态,内心很需要获得同伴的支持和友谊。他们会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学会尊重,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增进彼此的了解。因而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以及课外多采取小组式活动,让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改变习性,树立自信心,同时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其次,情绪情感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小学生的情绪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很敏感,喜怒哀乐很容易从他们的表情上反映出来,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尊重。在得到老
6、师的表扬和夸奖后,常喜笑颜开,在被老师批评后,会感到难为情,低头不语或哭泣,其情绪情感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不容易自我控制,遇事后他们并不是首先接受周围人的叮嘱、辅导、说教,而是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充分地尊重小学生,倾注爱心、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矛盾,消除挫折。最后,兴趣性强烈,耐心不足。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求知欲很强,大千世界的种种微妙和奇异无不吸引着他们那颗童稚的心,尤其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他们更渴求知识。很多小学阶段的学龄儿童们由于其生理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缺乏耐心,这些缺乏耐心的孩子一般
7、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经常和同学打架,还有的不能*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喜欢求助老师和同学,或者抄袭等。 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耐心教育,不仅教小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外,还应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矛盾,面对挫折,要培养他们的勇气,培养他们实际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教他们生活的技能,引导他们的发展。 2.2敢于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其中初等教学(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学教育)属于普通基础教育,每个阶段有其*的性质和任务,但连贯性很强。小学教育则是处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地位,是儿童发展过程的启蒙阶段。而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
8、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浪潮。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课堂作为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一方面教师应该善于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来,以引导学生去交流、质疑、创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平易近人(下转第23页)(上接第20页)的态度、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的目光,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关爱,通过幽默地讲解,巧妙地点拨,平等的理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2.3善于营造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学中,教
9、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教师要保护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另外,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理念,肯定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比如,根据小学生对新奇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有助于教学的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对培养学生活泼健康的个性,改善师
10、生关系都很有帮助。 2.4巧妙运用教师的评价功能 小学生的表现欲极强,非常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欣赏性、模糊性、鼓励性、幽默性的评价,充分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注重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并且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期,难免会犯错误,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应该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微笑与真诚、鼓励与信任进行交流,形成
11、师生间心理共鸣和互动,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5适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教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一般情况下,只有孩子犯错误了,老师才会和家长沟通,这样不仅会引起学生的灰暗阴沉或偏激冲动的心情状态,而且学生由于长期处于低落情绪下,会缺乏冲劲和拼劲,稍遇阻力,便半途而废。如何关注学生,唤起学生高涨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体现出教师与家长进行融的沟通的至关重要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以鼓励学生为好,这样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里都会
12、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这就需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以身作则,不断进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从细微处入手,积极地按照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思想观念层面认清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并积极着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学校教育健康发展,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夏立坤.浅议和谐师生关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x(1). 2 刘学平.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潍坊学院学报,202x(5). 3 和丽.关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探索J.教育实践研究,202x(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