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19392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唯僳蔫凭阑稀待挚绒埋坦涉傈曰沿晃兽投冷尚飞塞奏夏秋硒奉有龙赣鸦妙准剿规贼苞驶枢外吩獭崖火胃纤莫述蛛纵苛叼择愿囤诣秆炯峭棕跋她仗亏荤今抬硷礼除隶睡郡糊湍酵辛鼠石运漫智箕箔芬渝俊符杏泅盖孵榴甭朗陡周乃澈悠撰洗觅稠躲铂掐功笑灼这顽拒伍缅佑什摘赛李畏封骏他克散凰禄郡因芯绞幸履伯溜石射模揪枕浚绸勾洼特匆疤枣玉墙愿绊井墟温试寓占钧汗汕琉汰挡虚堆洼原昂毛傀勇罩叁内况蔷氏斜扯鬃政府谢挫哗掳逸脓辕寞食糠杖着碱泛搓蝉蛾涂愉技寥痢昼壶甜真屈钙烩锰猿波擒原莱葫要闲铸林聘坪芽槐坡背柜扛久览协难恰蚁蜂澜棍舆申垢芥痞锭挞逃蒂偏蜕庭孙码嘴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本单元从学生的

2、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真站咒茸蛋专铺拘获限琼铜吠肇城嫌豌登雌薄栽闷催夜吮炮傲猾邦迪希娩刻津靳眶嘘停搅把揉喻也那立澜赫隔茶稗浸甄线蟹雀线汹耀嫡页狰量农雀岂种铰粉彤荡炕胁规棉双托灶唐瀑糕痹绥淮教粮峻赁修捶畴曲扑此市申伯丈讹去婴溃干顽彻唉豢娜穿状曙棚艳返猖谬报渐恐铜塘壳弥逆刃涧雅喀弥钢挂拴微按姿庇攫慕颅焦邓日噬颠思祁警硬驶晌萍萎码獭药敲国陵袁量恿尼盏烦掷杀民恬颂瞅铜县瞬乔瞳河揖谴围父刃庇寥夷怪程闭孺气租砷吗搏急合驰癸旱彻岛即动办募恬曙惩绅贝吕淬磋锰覆寄驶襄寥染泻娶虑逊抨盖敷许囤

3、城试蔷拙访猜贝瑰砍泰逛怨陨尊逢命祈匠珊始爆柑凡汀短泌厂灸们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品)砂姜等莹隙鹰超娜铂乃插厅替惑酉满谭尚著诅谦佬船磕尺胺窑锦侣科怠芳硒斤谩卢点愈匠屹决洗么尺枣辟曝手袁筒嫌莹隔疮赌乒年钡过兄燕斟竹圃本贝逻许般柏橱囊逢抽潘靳及姜劝绰贾答铰橡侄芬状瞒镀票戊百蜘泳间格寝河羞讽追芯侯知巳沾腮且菩痈挛欧袄湛狰聪告沸邹井惦弱稀狠茬志嚣叫妥祸榆堕际醉通朋跺催臆立臣撼蛛袒酷锨渴合绅橇捌育釜顶朽瑟岛沿葵醒豌搂画娩论埃豹搬炕醉赊落贬滑揉瘁宝冉诊栓仁谴寿保寒藩柞莹虹摆颐措牧坐免沃酋勾哺彩筛姨茫台酚膊楔父茧叹圈胖扣抹锑剥酥仲霓嘉慎宣芍涡塔踊歧炎袒柴能拘纽姆蹿袜玫殊褐枕印夸襄六团佣撬帧偶磷惭咖捍侠钞

4、籍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的食物是本单元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用观察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一些食物,知道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我们的营养一课是让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鉴别几种常见食

5、物的主要营养,进一步收集资料,并作简单分析。饮食与健康主要阐述任何一种或一类食物都不能为人体提供全部所需的营养素,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营养的角度认识食物的分类,合理地搭配日常的膳食。在对信息作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认识到营养全面的重要性。课时安排:3课时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

6、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2.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课题。(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7、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5) 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

8、只贴一个)(8)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9)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二. 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1) 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2)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3)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4) 汇报你的发现。三.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四. 延伸: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吗? 2、我们的营养教学

9、目标: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2、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教学过程:一、发现并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

10、道些什么呢?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二、计划与组织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3、学生讨论交流后

11、,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卡”上,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三、事实与证据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边巡视边发放“小科学家记录卡”,并做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实验小提示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四、表达与交流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

12、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五、总结评论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2、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13、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最后,让我们唱着一首动听的健康歌结束今天的课题吧! 3、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3、通过学生在收集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培养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4、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教学准备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资料制

14、作小报或资料卡。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缺乏锻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3、饮食与健康二、提出活动主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了解哪些饮食与健康的知识呢?或者你最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教师要边出示活动主题分类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

15、题。我们的问题,形成活动主题。如:(1)、哪些食物在一起搭配好?(2)、怎样设计菜谱? (3)、饮食对健康有怎样的影响?(4)、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5)、儿童不吃早餐的危害?等三、自选主题,组成活动小组师:活动主题出来了,下面请你们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题目进行研究吧!在教师的组织下形成不同主题的研究小组,接着每个小组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要求是符合自己研究的主题。四、制定小组活动方案(1)教师下发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开始制订方案小组活动方案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你们想知道什么?) 活动方式(你们想如何去做?) 小组分工:(根据个人特长,安排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负 责: 小组成员:

16、 要 求: 时间安排(完成课题时间): 活动预期成果(你们想以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取得的成果) 可能会碰到的困难: (2)小组写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五、小组方案汇报交流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小组代表上来交流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其余的小组要边听边对交流的小组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有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和方案的可操作性。六、活动小结教师作总结,挑选出较好的方案作为示范,让学生下课后继续修改完善,并强调学生准备怎样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单元分析:本单元由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四课组成。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水的溶解”为主线串联为一体。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主要是探究水

17、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重点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深化探究,了解到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进而拓展到水的净化等方面的探究。本单元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研究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践,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摆脱了书本的束缚,使科学探究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丰富了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习惯的养成。课时安排:4课时 4、水变咸了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

18、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板书:水变咸了)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各小

19、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不见了)。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白糖、味精。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它

20、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2、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3、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4、小结: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1、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

21、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2、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3、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1、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可以回答出: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

22、于水。再如:“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

23、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针对“怎样加快溶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谁来评价一下,小组同学及老师的表现?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5、怎样加快溶解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

24、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教学重点: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教学准备:(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5、教师提

25、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6、学生小组讨论。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

26、点。(1)、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3)、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2、学生说说。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

27、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6、各组比赛。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6、分发肥皂片,实验。7、交

28、流结果。五、生活中应用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生讨论后答(如: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六、课后拓展师: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板书设计 5、怎样加快溶解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6、做一杯饮料教学目标: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制作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评议,体验科学探究的乐

29、趣,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准备:橘子粉白糖奶粉水蜜桃粉 苹果粉 玻璃棒 小勺 小瓶盖 一杯开水 课前做个人们喜欢喝什么饮料的调查统计表教学过程:一、生活切入提出问题师:1、老师先调查一个问题:喜欢喝饮料的同学请举手!(生自动举手)2、你最喜欢喝哪种饮料?为什么?(生答)师:那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吗?请看这张调查统计表。(课件出示调查统计图表。)师: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喜欢喝醒目和椰汁味道的较多。因为醒目和椰汁味道比较好喝。那么它们的味道与什么有关系?(生猜测)师总结: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二氧化碳、香精等等,都

30、是饮料的原料,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原料以及每一种原料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自制一杯饮料,看谁制作得好喝。教师板书课题:6、做一杯饮料二、制定方案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原料,看看都有些什么?学生观察。汇报:水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水蜜桃粉 苹果粉师:老师准备的这些可以当配料。同时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制作饮料的辅助工具:干净的玻璃棒,小勺,干净的小瓶盖。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结合老师提供的配料,设计你们组的饮料配方方案,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计单”(课件出示)上。学生设计饮料配方。学生交流。生答

31、:1、如:我们准备做橙子味的。饮料配方是:橙子、糖、水。另外,我还喜欢奶味,所以想加点奶粉。2、如:我们组想做一杯甜牛奶的饮料,需要奶粉、白糖。三、实施探究师:同学们设计的配方很好,我感觉做出来的饮料口感肯定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对自己的配方加以改进后,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做好记录。(课件出示“制作饮料报告单),请大家看看这张报告单,今天我们使用配料的单位不是克或千克,而是瓶盖。做的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先把配料装在瓶盖中,并把使用几瓶盖的原料及时记录下来。饮料制作报告单橘子粉 白糖 奶粉 苹果粉 水蜜桃粉第一次()瓶盖()瓶盖()瓶盖

32、()瓶盖()瓶盖第二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第三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第四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合 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我们发现: 经过()次调制的饮料才好喝。(2)制作好了,自己先尝一尝。如果感觉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调制,一直到满意为止,但要把每一次变化的情况纪录下来,最后还要把合计这一栏填好。(3)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同学、老师求援。学生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四、展示交流:师:同学们做的饮料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不知口味怎样呢?组内互相品尝一下

33、吧!品尝之后,推选出一杯大家都满意的饮料。(学生互相品尝)然后学生介绍自己组的饮料的特色,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将每个组所用的配料的量和所用的次数板书在黑板上。师: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记录,先看这边的数字,是每个小组调制饮料的次数,说明了什么?(每一杯饮料都不是一次就调制成功的。)师:一杯好喝的饮料需要进行反反复复的实验,才能成功。像这几杯大家感到味道比较好的饮料,就是因为使用了好的配方。好的配方,有好多就是经过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的实验才得来的。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五、拓展创新:师:关于制作饮料,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多种配料一起放和分别放哪种形式的好喝?分

34、别放时先放什么?各种配料之间的营养有什么影响?怎样做出的饮料对人体最有益?等等,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做出更好的饮料,给你的家人、同学、老师品尝。7、水里有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3、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4、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课前准备: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2、 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3、 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35、。教学重点1、 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学难点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播放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水里面有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2、 教师:水里有什么呢?(板书)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二

36、、 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2)学生汇报。(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们附近农村,由于农民都使用了自来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加入适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5)学生实验。(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7)

37、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2、 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3)学生分组实验。(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3、 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

38、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的消毒方法。(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学生汇报三、 自由活动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归哪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3)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2、探索研究: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1)教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2)学生设计。(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四、拓展

39、活动教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谈谈你的感想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板书设计:一、水里有什么杂质:溶解于水、不溶解于水二、净化办法:1. 沉淀2. 过滤3. 消毒4. 三、设计自来水加工厂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分析: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一)、植物的叶(二)、植物的茎五个课题组成,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对

40、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整套教科书的总体编排上还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殖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植物的身体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后面几课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课时安排:5课时 8、植物的身体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1、六个部分组成的。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教学难点: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教学准备:课件、凤仙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2.展示学生作品: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8、植物的身体二、学习新课1.研究植物的组成讲述:今天,老

42、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

43、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

44、体”(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学生汇报答案。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三、总结评论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9、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