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19990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一组成员:,谢焱 陈启辉 杜丽 项双 赵巧娥 张瑞 杨润山,第一部分,简介,思想来源及其研究方法,科尔伯格的简介: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道德理论的杰出贡献者。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生平: 他是一位生意人的后代,本可能是与心理学无缘的,二战时他帮助犹太人偷渡的经历第一次引发了他对道德的思考。在芝加哥大学期间心理学和哲学特别斯道德学识他最喜欢的两门课程。这一阶段可以说皮亚杰对他的影响最深刻,也使他最终选择了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法: 科尔伯格开创了

2、道德两难故事法,作为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皮亚杰对偶故事的发展,同样也是用情境故事设置道德冲突并提出道德问题让被试在自己的反应中“投射“内心的观念,反映出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他共涉及了九个两难故事,这些故事都包含两种尖锐对立的不同价值选择;所代表的冲突是青少年关注的;引发 的问题对个体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有意义。他采用这种方法测试了十来个不同国家六七岁至二十一岁的被试,发现尽管种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各方面存在不同,但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在当代心理学界,对道德发展这个概念各持不同的见解。影响较大的有两个血派,一个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另一个

3、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派。科尔伯格可以称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正是科尔伯格的学说的思想来源。他的这一理论是基于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是他在研究中发现,道德发展不是只有两级水平,而应改由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思想来源:,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般无奈之

4、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被试参加讨论,如: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海因茨犯了法,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第二部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阶段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年龄: 0岁9岁 特点 : 纯外在的 遵守规矩 没有自己的主见 着眼点是结果与自身的利害

5、关系 两个阶段: (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缺乏是非善恶观念 恐惧惩罚 服从规范 (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又称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 赏罚定好坏,习俗的水平,年龄: 9岁15岁 特点: 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 接受并付诸实践 能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 两个阶段: (1)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又称寻求认可的定向阶段 按要求去做以得赞许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又称遵守法规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服从团体规范 尊重法律权威 判断是非有了法制观念,后习俗水平,年龄:15岁以后 特点: 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 完全自律 两个阶段: (1) 社会契约

6、定向阶段 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 尊重法制 可修正 (2)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又称原则或良心的定向阶段 对是非善恶有独立的价值标准 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 考虑道德的本质 而非具体的原则,对科尔伯格理论的评价,第 三 部 分,评价之一二三,科尔伯格的理论和实践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掀起了美国年代之后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它是最全面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不同情境下的道德发展过程几乎都与科尔伯格所认为的发展脉络相符,科尔伯格的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道德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视角,但是对科尔伯格发展论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首先,道德发展的阶段并不像科尔伯格所认为的那样是领域一般性的。人们

7、面对的剧情,场景不同,所做出的回答水平也可能不同。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们在某种情况、例如在压力之下的道德推理会退化到最初的阶段,这不符合阶段理论的假设。也就是说科尔伯格的研究并没有澄清道德发展的阶段是否有严格的顺序,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否要抛弃前一种思维方式。另外就连科尔伯格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实验中也承认,在现实的教学背景下,其所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过于复杂,造作性不强。,其次,科尔伯格发现人们的行为会出现倒退,这表明思维和行为实际上联系不大。有些人却是理解较高水平的道德发展,但他们在行为上并不能表现出来。 最后,这个理论最初只是在少数白人身上得到验证,而且样本仅限于美国中产阶级17岁以下的男性,

8、有一定的局限性。(吉利根注意到道德判断和认知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提出了女性关怀道德理论)虽然有研究者为科尔伯格的理论找到了跨文化证据。但也有人发现,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例如犹太人聚居区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不同与科尔伯格所说的价值体系的“更高”的道德水平。,第四部分,科尔伯格理论的启示,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启示: 1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儿童的年龄,不应将道德原则直接交给儿童。儿童的道德认知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有顺序,分阶段进行,如儿童还没有进入阶段4,他就不能跃进阶段5 中去,如要强行交给他阶段5、6 的原则,儿童是接受不了的,要善于利用每一个阶段的推理促进儿童道德思维的发展。儿童必须通

9、过自身的道德思维发展,才会从自身中产生出原则 2不能用权威的影响向儿童灌输道德。一味的灌输教师和家长自己的道德认知原则,儿童道德思维变得循规蹈矩或木呐。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他们自己内部产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儿童总是要以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来认识对与错的内涵,外界的强力影响,只能给儿童道德价值判断带来不健康作用。,3理解和关心儿童道德思维的成长。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和发展儿童的不仅是道德的而且是明智的思维。为了让道德教育有效地在孩子中进行,教师家长要理解儿童道德判断的意义,了解儿童所处的阶段水平,有效的促进儿童道德认知发展。 4.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两难问题,以帮助学生发展道德推理。这些两难问题可以是源于学校的课程,也可以是校外发生的事情。有助于学生发展道德推理,并向更高阶段推进,5.自我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评价自己的道德发展水平更有利于教师对他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感知。 6.应该知道对任何一种道德发展理论都是不能全盘接受的。所有的理论都只适合一部分人,而不是所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