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课改的路上.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0085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走在课改的路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太岳中学 史沁丽行走在课改的路上灵石二中、左权宏远之行2015年12月1日下午到3日,我们来自全县7所中学的30多名教师和7位校长在黄局长和县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到我省课改名校灵石二中和左权宏远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考察学习。一、此行意义重大正如黄局长所说,三年前,我们好多老师竟然对课标一无所知,对课改充满排斥,三年的质量提升工程中,在很多专家的引领下,名师的带领下,我们的课改理念得以更新,课标意识得以强化,教学模式也初见成效,今年11月份课改现场会的成功举办是我们课改路上成长的见证。而今的我们,更加坚定了课改的方向,然而,站在课改的路上,究竟该往何方?我们有些许迷茫。因此,如同一场及时雨,黄

2、局长带领我们“走出去,访名校,取宝经”,同时,这也是我们第二轮质量提升工程的开端。二、 行程紧促有序1日下午,我们经过4小时左右的行程于晚上抵达灵石县。2日一大早,我们便开始了享誉三晋的灵石二中之行。朝阳中,我们领略了学生们早读的风采。上午一二节课,我们走进课堂,感受了灵二课改课堂的精彩。三四节课,我们又参与了与灵二各级领导及授课教师的近距离交流。匆匆的午饭过后,来不及休息,我们又聆听了任校长和其副校长的倾心报告。下午5点左右,我们告别灵石,奔赴左权。3日,上午第一节课,我们在宏远学校推门听课,感受了课改中的真实课堂。第二节课,我们又领略了人人通课堂的精彩。三四节课,我们以学科分组,与宏远的老

3、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下午,巨校长等4人为我们做了全方位的讲解、报告。大约5点,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开启了回家的旅程。一路上,大家在谈的全是此行的收获。三、收获多感受深回想着两天的学习,翻开密密麻麻的笔记,真的是受益匪浅,收获颇多。1、 搞好小组建设,抓实自主管理所见:灵二的早读中,不管有没有老师在教室,学生无一趴在桌子上,无一默不作声,无一违反纪律,到处是书声琅琅,入眼的皆是学生或站或坐,或大声读,或背诵,或互查。灵二的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或讨论或展示,但训练有素,秩序井然,且从不见东张西望者,小声嘀咕着。灵二的课间休息,教室里,楼道内,从不见嬉戏打闹者,也不见趴在桌子上显疲倦者,全都

4、在积极准备下一节课,上厕所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要去则悄声去。灵二的阳光体育运动,学生整齐有序,精神饱满,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突显智慧。由于是冬天,天气寒冷,而室内供暖良好,学生身着薄校服,厚校服则整齐叠放,置于教室一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余物品也均是摆放有序所思:为什么?为什么灵二的学生如此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此遵规守纪?如此有朝气,有活力?所解:学生的自主管理是灵二课改成功的有力保障,而自主管理的有效办法就是小组建设,学生4人一组,学科分工,职务分工,学生人人有事做,组内事事有人做,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管理,以小组为单位评价。所感:我们也在课改,也许我们的课改所缺乏的就是这种驱动

5、,我们要将小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落实,作为一种文化去打造,我们的课改就会前进一大步。2、 以生为本,注重落实。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无论是灵石二中的课堂,还是宏远中学的课堂,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生本实效。置身于课改的浪潮中,曾自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还算风口浪尖,而今一想,却是相差甚远。是的,经过三年的质量提升工程,我们的各学科教学已初定模式,就拿英语学科的阅读课来说,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都在践行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学模式,而且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基本是以“让学生做事”为原则来设计,然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许我们关注教学流程过多,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学生读得如何?学

6、生是否理解?学生真的会了吗?很显然,我们做的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真正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读,让学生答,并找出支持自己答案的信息,让学生翻译,找重要短语,让学生说,让学生写等等,而我们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及时地给学生解惑、点拨、指导。读后活动,我们也经常采取挖空的方式,但往往是集体匆匆做一遍,从未落到实处。而人家的做法是合上书,学生填,学生译,而后齐读,最后动手写,确确实实将所学知识落在了实处。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以生为本不是口号,要落在实处,让学生做事,我们则要关注过程、生成、差异、反馈等,及时采取措施,加强落实。3、“互联网+”时代与课改置身于“互联网+”的大时代中,强行制止学生

7、使用电子产品已非明智之举,于是有了校校通,班班通,组组通,甚至人人通。此次,终于亲眼目睹了学生使用电子书包时的积极主动、兴趣倍增、效果显著。“微课”于我们而言,已并不陌生,但却仅仅还只是个名词,而非动词。可是人家的老师对于录制微课已是信手拈来。因此,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下,我们在课改的路上,要学的还很多。4、让课改成为我们的事业我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带两个班,相对来说,工作量较大,在领导、同事、学生眼中也算得上是一位敬业的老师,但偶尔也不免发发牢骚:要是我也能只带一个班,该多好!就在去的路上,我还和同伴这样说。可是回来的路上,我却为这样的想法而羞愧。灵石二中的副校长、各处室主任,哪一个不是带两个班,还兼班主任,而且还时不时的给前去学习的老师作报告,他们的工作量就不大吗?但为什么他们却毫无怨言,干的有滋有味?那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他们都将课改当作自己的事业进行到底。若我们也成为这样的团队,课改之仗岂有不胜之理?学习归来,才发现,我们在课改的路上才刚刚起步,但只要我们咬定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反思,坚持不懈,不断前进,我们也可以,也能够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课改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