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0170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2).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学案【学习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不解情缘。告诉我们动物是我们的亲密朋友,它们与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通过学文,让我们受到心灵的震撼。 【学情分析】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那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效果等,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使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鸥真情。【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

2、的感情。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实行语言积累【重点、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具】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导学策略】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课前整理好文中老人对海鸥的情:找出相关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描写并体会 课堂上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海鸥与老人之间无声的语言交流化作有声的情感对白体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

3、心理倾向。2.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充分感知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厚自主学习第二部分海鸥对老人离去的不舍。 4. 充分发挥想象,让自己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再有感情的朗读文本,能情感自不过发出海鸥鸣叫声中对失去老人的悲痛。5. 提供课外延伸阅读军犬黑子,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和体会。【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一起写课题:老人与海鸥。学生与老师一起书空。 2、抽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通过描写老人生前喂海鸥、

4、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以及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回忆课文的两个部分:分成两部分。113这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1417这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二回忆旧知1、集体认读生字卡: “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交流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生字卡书写“塑料、吉祥”两个词。三、走进文本。1.抓住本课重

5、点:“意想不到”文章中,用作者的话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段。“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

6、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n)涡(w)中脱出身来。 ” 课件1出示导学提示: 1). 找出关键词语。(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2).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什么?(鸥群舍不得老人离去。)2.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过渡到文章第一部分,为“意想不到”做铺垫。教师过渡:鸥群不会讲话,所以它们此时的内心所想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拿出大家昨晚整理的关于老人对海鸥的情,我们从中也许能找到答案。课件2出示导学提示: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7、,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学生操作1)与同桌交流整理好的资料2)全班交流: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老人喂海鸥的场景。关键词:很小心、退、撮、边走边放、应声而来、扫、起起落落、翻飞的白色、有声有色的乐谱。感受:表现出老人对海鸥的关心、体贴。读一读:生1读。点出没有读到的地方全班2读。4)教师再引一引: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头

8、脑中有没有出现画面?翻飞的白色,有声有色的乐谱是怎样的场景呢?海鸥多老人就放得快,海鸥少老人就放得慢。海鸥吃得快老人就放得快,海鸥吃得慢老人就放得慢。全班3读,读出“有声有色的乐谱”。快读,慢读。好一幅和谐的老人喂鸥图,这样的情缘,老人已经坚持了十多年,读出和谐,读出关切。“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关键词:褪、步行二十余里感受:三个“褪“字,说明老人生活简朴,“步行二十余里”,相当于绕我们400米的操场25圈,一个来回是50圈!说明老人

9、对海鸥执着的深情。老人无私的付出,一定打动了海鸥的心。读一读:全体读。“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关键词:亲昵分明是一首歌亲情的歌。感受:理解“亲昵”。 这哪是在叫啊,这亲昵的语言里全是关爱,海鸥怎能不被打动呢? -教师小结:十几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亲人!然而,忽然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同学们,十几年如一日的相依相随、相随相伴,面对老人的离去,假如你就是曾经被老人呵护过

10、的小海鸥,你会怎样?(生:伤心难过、依依不舍)3、回归课后疑问:“意想不到。”课件3出示“意想不到”的语段。“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11、。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n)涡(w)中脱出身来。”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好,请大家捧起课本,一起来读出鸥群对老人离去的悲痛欲绝。评价朗读:同学们刚才读出了海鸥内心对失去亲人的依恋、伤痛、不舍。不过有一个地方的朗读,并没有完全读出海鸥的内心所想,作者的感同身受。大家看“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

12、的“儿女”们”课件上换色突出显示这句话。结尾是个省略号,要读出这个省略号,首先要知道这个省略号省去了什么。到底省去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汇总,把你能想到的记录下来,负责做笔记的同学注意汇总成一段通顺的话。全班交流,各个做笔录的同学及时补充。(学生交流内容省略)你能读出来吗?(生1读)文中还有一句话,你再来读出来,还要注意这次的省略号分出去了,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来!“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n)涡(w)中脱出身来。” 注意我们画出的关键词,你体会到海鸥怎样的内心?(生:悲痛欲绝)再来读出这种情感,就读这句

13、话。(生2读)老人去世后四、总结全文,引发人生思索。故事学到这儿,还觉得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吗?在外人看来是“意想不到”,而在海鸥和老人之间的情谊,却是情理之中。从文中我们也知道,老人只是众多爱海鸥人中的一员,他的精神也不断影响着周围的人们,老人喂海鸥的情景也成为永恒,永远矗立在翠湖岸边。课件4出示老人塑像五、布置作业。“万物皆有灵性”这是本文作者邓启耀先生送给同学们的话,课下,希望大家阅读课后链接中的军犬黑子感受人类爱护动物,动物会回报以爱;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他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六、板书设计: 喂 老人 (亲人) 海鸥 送【教学反思】本课

14、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老人对海鸥和海鸥对老人两方面的描写,用几幅动人的画面,抓住细节,传达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和震撼人心的亲人般的情谊。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我设计的本节课力图体现以下几点: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人的深情。激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二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法的指导:关键词的理解;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方;表现人物情感可以用到动作、行为、语言和神态等描写。三抓重点突破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情节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体会,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还可以发挥想象;有感情的阅读。例如指导“有

15、声有色的乐谱”。在体验和感悟中,发挥朗读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学生很自然的回忆故事情节,并且在叙述的过程中像作者一样,感慨出人对动物的付出,也会得到动物的回报。四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搜集整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等,培养热爱自然的习惯。五关注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过程中激起了课堂的层层涟漪,课堂出现了融洽、热闹的良好氛围,师生的思想在这儿碰撞与交流。不足之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四人小组各司其职,写作能力强的小组长负责执笔,一名同学做解说主力,其它同学补充。这样才能高效率的完成课堂要求,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而不是临时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