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的由来.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922855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旦节的由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元旦节的由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元旦节的由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旦节的由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旦节的由来.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最早的由来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中国的元旦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

2、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

3、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4、,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

5、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传说故事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

6、,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2018年放假安排时间表节日放假时间调休上班日期放假天数元旦1月1日3日与周末连休3天春节2月7日13日2月6日(周六)、2月14日(周日)7天清明节4月2日4日与周末连休3天劳动节4月30日2日5月2日(星期一)补休3天端午节6日9日11日6月12日(周日)3天中秋节9月15日17日9月18日(周日)3天国庆节10月1日7日10月8日(周六)、10月9日(周日)7天元旦放假安排2018年1月1

7、-3日放假3天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

8、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

9、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

10、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没有人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老婆婆给

11、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颤抖怪叫。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有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的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

12、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称,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

13、美好希望之意。另外民间传说的大年三十要守岁,也有称其俗名熬年。为什么要熬年呢?原来民间流传凶猛的怪兽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365天就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夜晚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14、。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即所谓拜个晚年。 11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