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听听秋的声音(1).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33330 上传时间:2021-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听听秋的声音(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2 听听秋的声音(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2 听听秋的声音(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2 听听秋的声音(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听听秋的声音(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听听秋的声音(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2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设计理念:1、让学生使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2、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使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点: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准备:1、收集相关秋天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蛐蛐声、鸟啼声等,和着轻音乐。2、乐曲金铃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1、谈话导入:秋天的雨带给我们丰富的色彩,秋

2、天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呢。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有音乐的话最好让孩子和着音乐想象。)2、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师:你们的话语就象一首美丽的秋之诗,让我走进了美妙的秋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用音乐与声响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创设了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具体写了什么声音。2、再读。使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协助。3、听老师范读,可试着模仿。(配轻

3、音乐)4、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5、展示朗读,展开想象。(配乐)学生每读一小节,教师可让他说说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个小节的,还可组织其他同学自由评议,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如:第一小节,能够读出一点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假如你就是那一片黄叶,你会怎么和树妈妈告别?(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第二小节,能够读得高兴些,因为小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它在唱什么呢?第三小节,大雁在对谁叮咛?怎样叮咛?秋风唱什么?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6、全班齐读。(配乐)【通地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

4、读中品,读中评,浓浓的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7、学生质疑,全班交流。三、续写诗歌1、引入: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播放音乐金铃铛)【熟悉的音乐声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着丰收的果园里,启发学生想象果园里的悄悄话,达到语文也能够和音乐整合的目的。】2、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3、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节,四人小组合成一首。(现场在书上空白处书写)4、学生展示,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语言,他们将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四、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

5、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五、作业(选做)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2、收集相关秋的诗歌。课后反思:本课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本单元就是以秋天为专题,听听,秋的声音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其中有很多的空白能够让学生发挥。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你听到了哪些事物的声音?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找。因为这是一首现代诗,学生找得比较轻松,尤其是前面一些明显有声音的事物。在这里的一些空白点,如:大雁撒下怎样的叮咛?田野都丰收了些什么?除了黄叶、蟋蟀,你觉得还可能听到谁的声音?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实行适当的想象拓展。受其生活体验的限制,学生在说具体的事物的声音时,范围比较小。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多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感受到这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虽不可闻,但是能让我们感受秋的独特,想象秋景的美好。这些都是能心领神会的。那么秋的声音还会藏在哪里呢?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 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再把找的课件放给他们看,使学生对蟋蟀、大雁、秋风、绽开的谷粒等在抽象的想象中有一个形象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