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杨).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35723 上传时间:2021-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6、大自然的语言思维导学案主备人二次齐备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三次备课人 课时两课时课型精读探究课授课时间教师寄语: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学习目标】1、我能在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思路图,提升阅读科普文的水平。 2、我了解相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意义,对观察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3、我能揣摩本文的语言特色,增强语言感悟力,学习使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学习重点】1、快速筛选信息,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2、我能分析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学法指导】1、圈画读书法:通过读、画、写的方式在读文时实行批注。2、筛选信息法:寻找关

2、键句来提取信息。 【资料链接】走进作者 :竺可桢( 1890年3月7日 1974年2月7日 ),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预习导航】1、 出声朗读课文,用笔在文中标注字音,圈画重点字词。2、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每段的中心句(不明显的能够自己概括写在课文相对应段落旁边),不会的可打上问号。 3、问题生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分钟1、读准下面加粗字的读音。翩然( ) 孕

3、育( ) 农谚( ) 簌簌( ) 销声匿迹( )悬殊( ) 萌发( ) 维度( ) 连翘( ) 风雪载途( )衰草连天( ) 周而复始(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立春过后,大地逐步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二、合作探究: 分钟1、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筛选下列信息,用横线画出来: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在每段寻找中心句的基础上,列出本文的思路图(标出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三、当

4、堂检测: 分钟1、积累农谚34句,再次感知大自然语言的魅力。 2、根据课文填空:1)课文第1段主要写了( ),本段是按照( )顺序来说明的,能够体现说明顺序的词语有( )、( )、( )、( )、( )。2)课文2、3两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 ),属于由( )到( )。3)课文610段写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为什么? 第二课时一、连词成句: 二、合作探究: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在文旁批注,并举出两个例子,写出运用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三、 随堂练习: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5、(2)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答: (3)文中运用了_、_、_等说明方法。(4)“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师生反思:16大自然的语言训练拓展单一、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孕(yn)育 簌簌(s) 农颜 数据、纬(wi)度 连翘(qio) 经度 差异、物候(hu) 避免(min) 予报 播种、萌(mng发 刺槐(ku) 短促 土壤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相关习题:气候的威力(节选)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

6、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

7、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

8、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1、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1)造福于人

9、类的例子:_(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3、本文第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和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4、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2、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3、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4、举例子 列数字 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5、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