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奋发向上.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45426 上传时间:2021-0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德向善奋发向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崇德向善奋发向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崇德向善奋发向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德向善奋发向上.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崇德向善 奋发向上我对于“崇德向善,奋发向上”有着个人的理解“崇德向善”突出一个德,有德方能向善;“奋发向上”突出一个“上”字,我把它解释为才能的“才”字,奋发努力方能成才,合起来说,即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的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才是指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 我之所以把德字放在前面,才字放在后面,是因为我心中一个人的品德第一,才能居第二。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身上大体有四种德才关系,即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一、 有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

2、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他人做贡献的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和谐程度最高,社会效益也高。二、 有德无才。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贡献较小。这样的社会和谐程度高,但是社会效益略低。三、 有才无德。这时虽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手段不高明,对社会的破坏性就低。这样的社会和谐程度低,效益低。四、无才无德。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这样的社会和谐程度低,且社会效益极低。在我国历史上,用人标准一直是按照德与才两

3、个大的方面来考虑的,这就很自然地要牵涉到如果车里两者的关系。刘邦打天下时,是把才能放在第一位的,陈平“盗嫂受金”照旧得到重用。曹操明确提出“唯才是举”,选拔人才主要看才能。唐太宗曾就用人问题与魏征交谈,魏征很明确的讲了一番话:“大体意思是说,在乱世争雄的时候,用人往往顾不了许多,只求其才能,有利于打天下就行;但在治理国家时,就必须是德才兼备才能用。到了宋朝,【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对德才关系有了更精确地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德行是才能的向导,有了好的德行,才能就会得到善用;才能是德行的辅助,有了好的才能才可以发扬大德。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德字为先的人。 嘉祥县红旗小学:孔天一 指导教师:许凤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