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24759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答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答题技巧.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答题要求: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 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分析思想感情(具体)。4.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2、,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5.答题套路(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二、分析技

3、巧型1.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

4、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2016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中考。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5、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3.答题要求: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具体)。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答题套路(三步走):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6.例:踏 莎 行 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

6、春水” 句 的艺术手法。答: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步骤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步骤3)。三、分析语言型1.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016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2016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

7、生动3.答题要求: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答题套路(三步走):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6.例: 江 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2016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中考。(步骤1);如

8、“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步骤2)。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步骤3)。四、炼字型1.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3.答题要求: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

9、想);分析表达效果(具体)。4.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答题套路(三步走):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6.例: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步骤2);“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了银河

10、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步骤2),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步骤3)。五、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要求: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4.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5.例: 山行即事 王 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蘋:一种水

11、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戏耍,玩弄。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步骤1);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步骤2)六、分析主旨型1.提问方式: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加以赏析。2.解答提示:诗言志

12、,即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词句子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相联系。3.答题要点(步骤):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4.例: 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

13、”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七、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2.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3.答题要点(步骤):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4.例: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

14、有九钟,霜降而鸣。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步骤1)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2)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二、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

15、、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

16、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三、散文的思想内容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四、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

17、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4.品情感。抒情散

18、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

19、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文中的警句; 篇末的结束语; 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 象征;“物”的形象。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

20、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

21、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 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

22、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2016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中考。4.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

23、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5.发展性考题(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

24、题要点: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议论文阅读题型及答题

25、技巧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中考议论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技巧,欢迎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1.分析某论证方法的作用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具体如下: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

26、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

27、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答题要点两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类题目究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

28、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3.考查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4.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五看论据证明的观点。5.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20

29、16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技巧2016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技巧。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 (2)引出论题。以上两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

30、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 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以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6.题目分析(1)作用分析 点明论点; 交代论题; 点明议论由头。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2)效果分析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7.议论文开头的作用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

31、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8.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叙述事件(一般只需要概括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结果),为议论服务。(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点明所描写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9.议论文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

32、)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10.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两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一些语言风格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11.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1)

33、修辞: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12.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下(全)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2016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的题型

34、及答题技巧中考。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解答。如开头段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往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13.论据一般不能去掉原因:(1)结构上:与前文某些词句依次照应或有古今中外顺序,互换后结构不严谨。(2)内容上:此论据是为了证明的观点,不能证明另外一段的观点。14.启发思考类题目注意点: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