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doc.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56116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节能化、智能化是趋势 前言 一些尚在研发中的技术向我们展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那就是更节能,更智能。如,福特用蜂巢结构MuCell塑料零部件可减轻20%车重,从而改进了车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日本科学家团队研发了能够通过轮胎和路面给汽车充电的技术;通用汽车正在研发无线行人监测技术;三菱汽车与东京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出可分别控制前后轮驱动的电动汽车技术 多种技术路径并进 节能、智能是方向 汽车轻量化技术研发深入 智能化技术研发加速 2012年中国汽车品牌消费行为调查(下) 前言 进入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放缓,市场格局变化显现,品牌对于营销的推进力量日益彰显。201

2、2年10月,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新华信、搜狐汽车进行的汽车品牌消费行为调查,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汽车消费人群的差异性,了解处在不同阶段的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以及他们对于汽车品牌的认知,以期为厂商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购车决策期:6个月以内 23款车型中选择为主 年轻用户受营销宣传的影响更大 购买节能汽车态度差异分化 欢迎订阅 新华信一周车市观察 新华信一周车市观察提供阶段性汽车行业热点及趋势的深入分析专题,以及由新华信与其它网络媒体联合展开的网络调查分析报告,每周三上午10点左右以电子邮件形式送达订阅者邮箱。 2007年创刊以来,一周车市观察在众多业内人士的帮助与支持下不断成熟,成为今天广受专业人士称赞的行

3、业信息专刊。 订阅事宜联系: 010-59267766010-59267701 点击查看订阅详情2012年往期内容目录 从技术研发方向看未来汽车:节能化、智能化是趋势 一些尚在研发中的技术向我们展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那就是更节能,更智能。如,福特用蜂巢结构MuCell塑料零部件可减轻20%车重,从而改进了车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日本科学家团队研发了能够通过轮胎和路面给汽车充电的技术;通用汽车正在研发无线行人监测技术;三菱汽车与东京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出可分别控制前后轮驱动的电动汽车技术 多种技术路径并进 节能、智能是方向 在汽车工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若干次技术阶段的调整,涌现出一批

4、具有时代特征的产品。从上世纪的流线型的福特T型车到小巧的甲壳虫;从崇尚肌肉、动力的大排量,到六、七十年代以日系车为模本的经济型小车。直到本世纪初德系车为代表的涡轮增压技术,和近几年掀起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技术。 可以说每经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积累,汽车工业会呈现出里程碑式的技术路线和代表产品。汽车公司仍在不断地寻找着新的主流的技术路线,通过技术细化,产品丰富,个性化设计,甚至多样化组合,开发出适合企业战略和市场定位的产品。 近年来,在环境、能源等多重压力下,全球汽车技术变革风起云涌,传统内燃机节能潜力尤存,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电池徘徊在产业化前夜,汽车本身的安全、智能、舒适和人性化开发广为提速

5、。 居安思危,未来汽车的技术路径又将何去何从?从全球主流企业正在研发的技术方向来看,它将朝着更加安全、节能、环保和舒适的方向前进。 其中,汽车节能是大势所趋,在人类日益面临能源危机的今天,节能和替代能源需双管齐下。汽车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必须要降低汽车的CO2排放,同时确保能源能够稳定的供应给下一代。 谈及未来汽车,人们惯性思维仅是“节能与减排”,其实,未来汽车还应实现人类出行智能、便捷、安全的终极愿望,因此智能汽车的概念被广泛接受。 智能汽车首先需要智能沟通,一种是配合基础设施应用,包括互联网、手机移动互联等;另外是汽车与汽车之间的通讯,实现智能沟通。 同时,汽车安全技术也普遍朝着智能

6、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安装多样传感器,更好地感知汽车的行驶环境,从而实现安全驾驶。 下面我们就从节能化和智能化两大范畴入手,整理了一些尚处研发阶段的汽车新技术,从中对未来汽车的发展脉络窥斑见豹。 汽车轻量化技术研发深入 汽车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对汽车节能、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必须用更先进的技术来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在这样的要求下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热点。 努力推出节能化产品,几乎是所有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的必修课,而且该类产品已经延伸至汽车身上的每个角落。高效内燃机、变速器、底盘技术、轻量化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多个部件的技术,共同作用而提高整车的节能效果。 其中,轻量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7、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在当前主要的汽车轻量化措施中,采用轻质材料是最普遍的研发手段,如铝、镁、陶瓷、塑料、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有企业在尝试。而为了适应汽车轻量化的要求,一些新材料应运而生并扩大了应用范围。 近期正在研发中的代表性节能技术 技术领域 企业 技术方向 核心内容 高效动力总成 大众 气缸关闭技术 大众推出的汽缸关闭这一先进技术在TSI发动机中低负载条件下能够暂时关闭四个气缸中的两个,以达到降低燃油消耗的效果。在NEDC新欧洲行驶循环测试中,气缸关闭技术可以使1.4TSI发动机每百公里平均油耗降低0.4升。结合启动停车功能后,平均每百公里油耗能够降低0.6升。 Delphi 节

8、油发动机 汽车制造零件供应商Delphi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发动机技术,能够将汽油车的燃料效率提高50%,有潜力与混合动力汽车相媲美,同时成本更低。这项技术的测试基础跟高效的柴油发动机类似,只不过使用的燃料是汽油。 辉门 双材料缸套技术 辉门的混合缸套在结构和热力学方面能将缸套更有效地集成于铝铸缸体中。该技术采用传统的铸铁轴套,通过专利工艺将铝涂层涂覆于轴套外部。与其它等同技术相比,采用混合缸套技术的发动机在运转中的缸孔变形减少2/3,最大二阶缸孔变形可低至相应内铸缸套的11%,同时在负载运转状态下,气缸变形最多可减小三倍。因此,油耗减少最高达40%。 轻量化 通用 镁金属板材料 通用汽车正在

9、业内率先试验应用热成型加工工艺轻量镁金属板材料,该材料有望将汽车燃油经济性提高10%之多。同样部件,镁金属材料的重量会比铝质的要轻33%,比钛材料轻60%,比钢质材料更轻达75%。镁质材料的应用将有助于消费者节省燃油支出,此外也使车辆拥有更高效的燃油发动机以及电动动力系统。 福特 MuCell微孔泡沫塑料 福特汽车从巧克力棒的泡沫多孔结构中获得灵感,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注入气泡的方式制造蜂巢结构MuCell轻质塑料零部件。蜂巢结构MuCell塑料零部件可减轻20%车重,在未对耐用性折中的前提下改进车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宝马 碳纤维轻质材料 宝马增持碳纤维供应商西格里(SGL)股份,并与其建立

10、合资子公司。宝马计划将碳纤维轻质材料大批量生产后投入产业化规模应用,主要用于Megacity电动车,也就是去年亮相的宝马i3。 江森自控 轻质座椅 江森自控将为新款起亚ceed提供的全套座椅系统比之前的型号要轻5.7公斤,采用一种轻质的高强度薄壁钢材来生产前后座椅。其中后座的模块化结构极具创新,用高强度钢制成的极薄的金属框架取代了厚壁座管,这赋予分体式后座系统以更大的稳定性。 电装 轻量化散热器 电装集团已研发出一款新型散热器,该散热器与传统的散热器相比,体积更小、质量更轻(减少40%)并且更加的环保高效。该款散热器的体积较小,在安装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该款散热器的翅片只有16毫米宽,但是与传

11、统27毫米宽的散热器性能不相上下。 新型电池 IBM 锂-空气电池 IBM近年来专注的电池500项目开发已经取得进展,日前IBM已研究出一种新型锂-空气电池,可以从大气中获取氧气,转换电力,驱动电动汽车。锂-空气电池有望20202030年间进行批量生产。 Envia Systems 负极技术锂电池 由通用汽车公司出资建立的一家初创企业名为Envia Systems的公司宣布开发出了一种具突破性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有助于降低电动车的成本。其开发出的电池基于先进的负极技术,采用这种新技术后,可将一辆300英里纯电力行驶里程的电动车所用的电池组的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节能轮胎 通用 节油型轮胎 计划于2

12、013年1月开始研究如何提升轮胎技术,该技术可以帮助轮胎改进提升7%的燃油效率。通用目前已为其建立不久的国家轮胎研究中心拨款500万美元。 固特异 自充气轮胎 当轮胎气压下降至预设定值时,轮胎中的一个调节器将开启,使空气流入这个抽吸管。当汽车启动滚动轮胎时,轮胎变形将压扁这个抽吸管,抽取空气穿过轮胎进入进气阀,之后再进入轮胎之中。研究人员评估该轮胎能够有效地节省燃油,并降低轮胎转换成本。 大豆油轮胎 7月27日,固特异公布了一项创新技术,即在轮胎配方中纳入大豆油。固特异创新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经测试发现,轮胎配方中添加大豆油后不仅能将胎面寿命延长10%,同时每年还可节省700万加仑的石油基油类的

13、消耗。 韩泰 免充气轮胎 韩泰轮胎针对现代、起亚集团正在开发中的电动汽车,开发出了一款免充气轮胎,不仅解决了驾驶员需随时确认轮胎气压的负担,还避免了行驶过程中因气压不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该产品将轮胎的制造过程,由原有的8个阶段缩减为了4个阶段,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同时,原料的单一化还有助于今后对废旧轮胎的收集和再利用。 其他节能型零部件及用品 电装 节能空调 日本电装开发出了全球首款可只对驾驶席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的汽车空调系统。该系统将车内分为驾驶席、副驾席及后座席三个区域,当车上只有驾驶员一人时,可只调节驾驶席区域的空气。电装通过实车测试证实,这时的能耗以全年计算可比以往的汽车空

14、调降低约2成。可在保持驾驶员舒适性的同时提高汽车的燃效。 巴斯夫/飞利浦 OLED技术运用到车顶照明 德国巴斯夫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合作首次将OLED技术集成到汽车车顶照明。由于采用的是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该照明系统在关闭状态下是透明的,可以作为车辆透视天窗使用。而在白天关闭时,系统还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此次用于车辆顶棚照明的新型OLED材料厚度仅为1.8毫米,而且可保持透明状态。 (资料来源:新华信整理) 智能化技术研发加速 汽车智能化技术一直在被应用,它们使汽车的操作性更简单,行驶安全性更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五年来,汽车智能化趋势明显加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现在汽车产业领

15、域超过90%的创新都与汽车智能化系统相关,智能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研发重点。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研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对于汽车安全性的提高毋庸置疑,现在已有更多的智能系统和预警系统被作为主动安全系统使用,这些产品不仅能提示驾驶者潜在的威胁,还可以帮助驾驶者采取保护措施。 同时,在人车交互的技术应用和研发中,不仅整车企业首当其冲,如宝马的互联驾驶、日产的“CARWINGS智行+”人车生活解决方案等都已开始进入应用阶段;同时国内外一些知名的IT企业也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智能化汽车在人车互联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如苹果开发的 Siri Eyes Free Mode免视模式,微软下一步计划打造的互联汽

16、车平台,谷歌的无人驾驶技术等,都是基于自身在计算机领域的研发成果而进一步整合为汽车所用。 近期正在研发中的代表性智能技术 技术领域 企业 技术方向 核心内容 智能辅助驾驶 通用 自动避让 通用汽车正在研发一个新型的辅助驾驶系统。不论是在交通拥堵的街道上,还是在能见度很低的环境中,该技术都可以自动监测并避让行人和自行车,先于驾驶者“看”到他们。此项功能是基于点对点标准的Wi-Fi Direct技术。 虚拟保险杠 通用9月宣布,凯迪拉克旗下ATS、XTS,以及SRX三车型将配备“虚拟保险杠”(Virtual Bumpers)技术。搭载该技术的车辆通过雷达、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联合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数

17、据判断碰撞是否即将发生。在司机未能对预警系统做出及时反应时,该系统可以自行制动。 沃尔沃 自动跟随 该系统可以使汽车在车流行驶速度低于5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自动跟随前方车辆行进。这一系统将于2014年应用于量产车型。 行人安全气囊技术 沃尔沃汽车近期公布的行人安全气囊技术主要组成部分包括7个传感器、先进技术以及在风挡区域可以快速张开的气囊。在特定情况下,当行人与发动机罩、风挡雨刷摆动部位或A柱发生碰撞的时候,气囊可以有效保护行人安全。 日产 电子信号转向控制 日产汽车所研发的新一代转向技术是由方向盘获悉驾驶员的意向,然后通过电子信号控制车轮运动。这一系统将驾驶员意向传递到车轮的速度比机械系统

18、更快。不仅如此,该技术系统还能快速、智能地将路面情况反馈给驾驶员,从而提升驾驶直观感受。 博世 瞌睡驾驶预警系统 德国博世(Bosch)将向德国大众的“PassatAlltrack”供应可监视方向盘操作,当监测到驾驶员瞌睡程度增大时提醒驾驶员休息的瞌睡驾驶预警系统。瞌睡驾驶预警系统可从车辆刚刚起步开始持续记录驾驶员的方向盘动作,通过检测长距离行驶期间的变化来推断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阿尔卑斯电气 多模式辅助驾驶 阿尔卑斯电气开发出的驾驶辅助系统由多模式指令、动作预测传感器、视线识别/瞳孔检测传感器和驾驶员监视传感器、踏板传感器和触觉换档器等四项要素构成。驾驶员的手部动作、视线及瞳孔状态等都能够通

19、过多种传感器来进行检测,同时还能够综合驾驶员的意图、情绪及身体状况等来进行辅助驾驶。 倍耐力/施拉德 全智能型轮胎 7月份,意大利倍耐力轮胎携手英国施拉德电子公司研制了一款全智能型轮胎,这款全智能型轮胎不仅能监控车辆及道路状况,还可以与车辆的电子系统“沟通”。以往的轮胎传感器通常安置在轮胎的气门嘴或轮辋上,但这款智能型轮胎的传感器却是安装在轮胎的内部,这是其有别于其他轮胎的最大特点。 摩比斯 自适应式前照明系统 零部件供应商摩比斯已研发出发光二级管全自动自适应前照明系统LED Full AFLS(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以及远光灯辅助系统HBA(High

20、Beam Assistance)。全自动自适应前照明系统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可根据不同的驾驶环境(包括天气状况、路况等)自动调整照明的角度以及密度。 奥托立夫 车载酒精呼吸传感器 奥托立夫正在研发一款可内置在车辆中的酒精呼吸传感器,当驾驶员上车之后,该传感器可以自动发挥作用。公司目前正在对该传感器进行测试,该传感器可以取代呼气酒精检测。该传感器或将于5年之后上市。 人车互联技术 沃尔沃 车间通讯技术 车间通讯技术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网络技术。在无线网络中,两辆车以特定的频率进行通讯。当两车建立连接后,两车间可以共享相互的参数信息,如两车的相对位置、各自的速度、巡航轨迹等。安装在路边基础

21、设施如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上的信息发送装置将各种信息也会传递到车辆的通讯网络中。 无人驾驶汽车 沃尔沃汽车公司正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以迎合那些爱好在开车时上网、发短信或更新博客的年轻消费者的口味。沃尔沃于9月17日公布其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进展,并发布了数张图片。 宝马 互联驾驶 在2012北京车展上,宝马推出了BMW互联驾驶、MINI互联空间站等智能应用技术,其着力通过无线技术,将智能手机、车载娱乐、搜索导航、信息系统等模块进行有机整合,方便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汽车与外界取得联系和互动。 奥迪 Connect智能控制系统 奥迪全新的Connect的智能控制系统可通过苹果手机进行调控,并实现汽车、车主

22、、互联网以及基础设施甚至是与其他汽车之间的智能联网。而其中最便捷的特征大概是如同iphone4S上Siri系统一般的声音激活控制系统,该系统将会与Google搜索导航系统以及车辆的其他许多功能一起发挥作用。 丰田/电装 车载通信网络设备 电装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TMC日前宣布共同开发一款车载通信网络设备CAN-Gateway ECU。该设备可在驾驶过程中收集GPS数据、转向角度、制动操作信号、换挡信号与车速等各种数据,并将数据无线传输至智能手机或其它设备中进行实时监控。设备收集到一定的数据后,可以作为驾驶向导。该设备将于2013年底推出。 谷歌 无人驾驶技术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视频摄像、雷达传

23、感以及激光测距等仪器的帮助下可以了解汽车周围的交通状况,并借助GPS和Google地图规划到目的地的路线。目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已经安全无事故地行驶了将近26万公里。同时,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拿到了美国内华达州车辆管理局发放的测试牌照,可以合法上路行驶。 (资料来源:新华信整理) 从上述一些帮助汽车实现节能和智能的技术来看,传统动力技术的升级和改进、新材料的应用、替代能源的开发等,是实现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而在汽车智能化方面,辅助驾驶系统、人车互联技术,是智能化技术的研发重点。 2012年中国汽车品牌消费行为调查(下) 进入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放缓,市场格局变化显现,品牌对

24、于营销的推进力量日益彰显。2012年10月,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新华信、搜狐汽车进行的汽车品牌消费行为调查,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汽车消费人群的差异性,了解处在不同阶段的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以及他们对于汽车品牌的认知,以期为厂商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历时1个月,共回收有效问卷3012份,本报告中主要采用的是2024份有购车意向的被访者提供的数据。 购车决策期:6个月以内 23款车型中选择为主 在本次调查中,多数被访者表示其选购决策期为16个月。比较来看,再购用户的购车决策期选择在6个月以内的比例更高,首购用户对决策期选择超过6个月的比例更高。同时,年龄越大的被访者表现出决策期越长的特点,而80后用户的

25、决策期更多集中在6个月以内。(见图9) 同时,多数被访者表示,在车型选购时有23款备选车型,目标较为明确。相比较而言,首购用户选择更多备选车型或没有明确目标的比例更高。从不同年龄段的被访者选择来看,越是年轻的被访者备选车型越多。(见图10) 图9.购车决策期差异 图10.备选车型数量 年轻用户受营销宣传的影响更大 当被访者被问及汽车厂商的营销宣传对其购车的影响时,多数被访者表示,厂商的营销宣传对其购车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首购人群和再购人群受影响的程度也又出现了很大的差异,首购用户选择会受营销的影响比例要高于再购用户7.6个百分点。同时,80后用户会受营销影响的比例远高于60后和70后,55%

26、的80后被访者表示会受营销的影响。(见图11) 那么,哪种营销方式可以提升被访者对汽车品牌的好感度呢?我们看到,有七成左右的被访者选择了“口碑传播”。比较来看,口碑传播对于首购用户影响力更大,试乘试驾和公益活动则对再购用户影响力更大。(见图12) 从被访者对营销活动关注度的反馈上看,毫无疑问,降价促销仍然是被访者最为关注的营销活动。比较来看,首购用户表示更关注与价格密切相关的营销活动,如“降价促销”、“团购活动”,而再购用户,由于已具备用车经验,对参与体验实际驾乘感受的“试乘试驾”、“汽车运动”等营销活动更为关注。(见图13) 图11.营销宣传对购车的影响 图12.提升品牌好感度的营销方式 图

27、13.受关注的营销活动 购买节能汽车态度差异分化 对于以TSI等传统内燃机技术升级为代表的节能汽车,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被访者的认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部分被访者认为,节能汽车技术有待观察;另一部分被访者则认为作为过渡阶段的主流产品,节能汽车将持续很长时间。比较来看,首购用户对节能汽车表示不了解的更多;同时,年轻用户对节能汽车在过渡阶段的主流地位更加肯定。(见图14) 图14. 对以传统内燃机技术升级为主的节能汽车的认知 同时,此次调查还显示,被访者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购买意向上分化明显,有34.9%的被访者表示可能会购买,但同时,也有36.8%的被访者表示不会购买。相比较来看,首购用户对混合动力汽

28、车的接受度更低,随着城市级别的降低,被访者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接受度越低。(见图15) 图15.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购买意向 (注:以上图表数据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新华信、搜狐汽车联合调查) 总结 新华信认为,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普及阶段,首购用户仍然是目前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随着消费升级的进一步深化,再购用户在新车销售中占20%左右的这一比例将持续提升,而其与首购用户在消费行为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对汽车企业的营销决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此次调查,新华信认为首购用户与再购用户在下列几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值得重视: 首先,从品牌选择方面来看,自主品牌在再购用户当中的选购比例大幅下降。自主品

29、牌需要加大和巩固在首次购车用户中影响力,以及在三四线市场以首次购车为主的区域加快市场渠道布局,以此巩固自身在首次购车市场的地位,并通过产品高端化发展逐步切入和打开再购市场。毋庸置疑,再购市场日益重要,德系品牌在消费者偏好中已处于领先地位,这一市场应该引起所有品牌的重视; 其次,从产品选择方面来看,再购用户更加强调“生活享受”,更加关注“车型升级”,更加看重“品牌形象”,这与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而计划购车的首购用户存在明显差异。如何将产品特色与首购、再购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关联并选择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值得探讨; 再次,从选购决策期的时长与备选车型的数量上,再购用户均表现出比首购用户更迅速果断的决策力

30、。当然,这与他们具有购车用车经验密不可分。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再购用户对车型产品本身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他们对自身的需求更加清楚明了。同时,我们也看到,80后新生代在决策期表现出的快速决策而又在车型间多有犹豫的特性,使得他们受厂家营销的影响较大; 最后,在营销层面,除了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的“口碑传播”影响力巨大之外,我们看到,首购用户更关注团购和网络活动,再购用户则更愿意参与试乘试驾和重视厂商的公益活动。对于注重驾驶体验的再购用户和关注实际需要的首购用户,在厂商品牌提升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决策选择正是其营销功力的完美显现。 版权声明:新华信一周车市观察系新华信旗下Motorlink网站原创

31、,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Motorlink汽车,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 关于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新华信是中国汽车市场领先的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拥有260多人的汽车营销解决方案专业服务队 伍。我们的汽车营销解决方案整合信息、服务和技术,提供市场研究服务、营销咨询服务和数据库营销服务,协助汽车厂商 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发展持久和盈利的客户关系。关于新华信 新华信是中国领先的营销解决方案和信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收集、分析和管理关于市场、消费者和商业机构的信息, 通过信息、服务和技术的整合,提供市场研究、商业信息和数据库营销服务,协助您做出

32、更好的营销决策和信贷决策并发展 盈利的客户关系。我们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拥有700多名员工,为各行业的机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包括汽车、金融、保险、零售、电信、IT、 制造业、消费品和贸易。在华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使用我们的不同产品和服务。 2007年年初,领导全球的资讯服务提供商益百利集团(Experian Group)对新华信进行了战略投资,把其国际领先的产品和 技术输送到新华信的各个业务领域,新华信的服务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4号兆维大厦7-8层 100015电话:(010)5926 7688 传真:(010)5867 1800网址: 您的朋友 Motorlink赠阅 为这封邮件插入了背景音乐 - 下载播放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