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1900字.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65829 上传时间:2021-02-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秸秆还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19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玉米秸秆还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19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秸秆还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19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秸秆还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1900字.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玉米秸秆还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1900字 作物高产的前提是有肥沃的土壤,国内外的高产纪录都是在条件非常好的高产田上创造的。秸秆还田在生产利用上的可行性和适宜范围最广。一、秸秆还田的效益玉米秸秆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得到普及,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增加土壤有机质 秸秆中含有机质及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2.防止环境污染 机械化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长期以来农民大量焚

2、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3.改善土壤环境 秸秆还田可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4.抑制水分蒸发 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二、秸秆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秸秆还田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碳氮比偏高 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玉米秸秆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才能完成腐化分解过程。2.粉碎后的秸秆过长 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

3、,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3.土壤不紧实 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失墒,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4.秸秆翻压入土浅 部分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耙地后,地里玉米秸杆、玉米根茬遍地都是,划烂地膜现象严重,影响播种质量。5.土壤墒情差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三、应对措施为保证秸秆还田技术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数量适宜:每亩还田秸秆以300400公斤为宜,如果还田量过大,会影响作物根系生长。2.增施速效氮肥:秸秆还田后,应增施碳酸氢铵等速效氮肥,可

4、降低土壤中的碳氮比,既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满足幼苗生长对氮素的需要,加快秸秆分解,又可为后期生产提供各种养分。按秸秆干重的1%配氮肥,然后进行耕翻,可促进秸秆分解,实现高产。3.提高播种质量 粉碎长度应小于4厘米,配备大型秸秆粉碎机,秸秆粉碎得较碎,并将粉碎的秸秆均匀耙入土壤。同时选用与之配套的播种机,以提高播种质量。4.适时镇压补水 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田间土壤含水量应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最适于玉米秸秆腐烂。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用镇压器镇压,并及时浇水,使土壤组织更加密实,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趋于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

5、芽扎根,可避免小苗吊根现象发生。 本文转自专业提供代写本科论文和农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点击进入 毕业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任重而道远。随着各级政府禁烧秸秆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旧的观念意识逐步转变,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秸秆还田配套作业机具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秸秆还田这项既培肥地力、又减少环境污染、利国利民的农业技术将具有很广阔的推广前景。参考文献:1 陈红玲,李庆东. 秸秆还田的技术探讨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7(03).2 李鹤. 玉米秸秆还田有学问J. 河北农业. 2010(11).3 张清.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J. 农家致富. 2010(22).4 王平,杨金丽,张相武,瞿洪榕.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11).5 李红燕,田爱武. 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J. 河南农业. 2009(21) .6 冉秀清. 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05) .7 杨玉栋,徐浩. 采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后应注意的问题J. 农业机械. 2007(22).8 王文荣,王钱钱,王海燕. 北京市密云县有机肥培肥地力工程分析J. 北京农业. 201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