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毒介绍.ppt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266847 上传时间:2021-02-1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肝病毒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甲肝病毒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甲肝病毒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甲肝病毒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甲肝病毒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肝病毒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肝病毒介绍.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甲型病毒性肝炎,二班二组,由于HAV无包膜结构,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也包含了一些病 毒的自身糖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首先包膜表面上的糖蛋白识别宿主表面受体,接着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结合,最后病毒衣壳和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完成感染。所以在肝细胞中,HAV增殖非常缓慢。,传染源 感染甲肝病毒的人。包括急性期病人、亚临床型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HA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免疫介导肝损伤:NK 细胞 与 CD8*T细胞 杀伤肝细胞,HAV感染时肝细胞损伤也可能与凋亡有关,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这是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2、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来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 2、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是甲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此种传播途径经常发生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地方。 3、经食品传播: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哈蜊和毛蚶等。,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因为肝细胞受损,故其Y蛋白不能与胆红素结合,肝细胞

3、内胆红素含量上升,渗透压升高,血液中胆红素故增多,胆红素有脂溶性,为橙黄色物质,可扩散进入组织造成组织变黄。,潜伏期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天以后,粪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黄疸前期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 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

4、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26周。,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到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IgG介导的免疫系统建立。本期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1.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诊断,2.甲型肝炎病毒学指标 (1)抗-HAV IgM发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测出。其出现与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异常的时间一致,第2周达高峰。一般持续8周,少数患者可达6个月以上。但个别病人病初阴性,2-3周后方检出阳性。 (2)抗HAV-IgAIgA型抗体又称分泌型抗体,主要存在于泪眼,唾液,尿液,胃液,乳汁,鼻腔分泌物中,胃液中的IgA可排入粪便中,在甲型肝

5、炎患者粪便提取液中可测得抗HAV-IgA。可作为甲型肝炎的辅助诊断。,1、从根本上说,应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2、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特别是在甲肝流行区,不仅隔离现症患者,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并隔离现症控制周围的隐性感染者。,如何预防,HAV,中国六大茶系,品种,3、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4、保护易感染者,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两种方式,被动免疫:对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触后一周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020.05ml,有一定预防作用。 主动免疫: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动物实验和人体应用,证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可以广泛应用。,杨丹钰 杨雨欣 徐天佑 郭团结 王晓 夏钥 史良悦(按座位排序) 延边大学临床二班杨雨欣制作,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