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征文教学设计类——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陈再会》.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79632 上传时间:2021-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征文教学设计类——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陈再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技术征文教学设计类——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陈再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技术征文教学设计类——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陈再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技术征文教学设计类——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陈再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技术征文教学设计类——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陈再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征文教学设计类——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陈再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征文教学设计类——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陈再会》.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南漳县武安镇东关小学 陈再会教育技术征文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南漳县武安镇东关小学 陈再会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

2、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分析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桂林,没见过桂林那种危峰兀立,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桂林的直接经验,可是原来所学的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象、骆驼”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教学内容分析: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

3、林山水的原因。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教学方法:看图学文,图文结合。教学用具:课文插图,媒体资源:视频桂林风光、动画桂林山水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生入境有选择地播放视频桂林风光中关于水的部分(播3至5分钟即可),安排思考:说一说看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后,你有什么感受?二揭示课

4、题、导入新课。我们刚才看的专题片,介绍的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三.读课文、正音解词1读课文(结合动画桂林山水课文部分内容教学)先听读,再默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2正音解词(可结合动画桂林山水字词部分内容教学)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四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让学生感受。1

5、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讨论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6、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

7、: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6、指导朗读“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7、学生仿读后齐读。 四学习第三段。课文二、

8、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指导朗读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五学习第四段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2

9、、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总结扩展1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

10、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

11、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七综合训练、发展技能。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八、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 )、(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了( )。教学评价与反思: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堂课,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注重

1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境地。上得活泼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完了课文。2、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人文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3、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这一堂课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也注重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后的反思中,觉得以下几个方面仍有不足:1、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

13、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而这一节课,能在全班演示的学生少了,不能给更多的学生锻炼的机会教学评价与反思:2、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也好奇、兴奋,但那种主动的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没有参与进去,而只是站在了旁观者的位置上。值得探讨之处:1、怎样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又怎样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2、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大变化,怎样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3、怎样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重情感教学,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还得摸索。4、怎样将远程教育资源、其它网络资源有效应用于语文学科教学,体现优势互补、达到影、形、声、文、意和谐统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