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走向生本的学习体会.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79667 上传时间:2021-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要走向生本的学习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要走向生本的学习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要走向生本的学习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要走向生本的学习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要走向生本的学习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要走向生本的学习体会歇马小学:童家军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据有关媒体报道: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对于这个成果,我站在教师的层面曾迷惑过,怀疑过,否定过。通过这次学习,我的角色发生的根本性的转变。由教师变成了一名学生。因此,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真正认识到生本教育的实用性,实效性,必要性,科学性。 生本教育特点:1.突出学生2.突出学习 3.突出合作 4.突出探究。 1突出学生 矛盾论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

2、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于是,生本教育的课堂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 教师行为。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师多数还是老的教学模式继承和接受。这就必定会抑制学生主动思考,扼杀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长此以往,就形成盲目服从、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只会机械地接受现成的东西,丧失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反思数学教学,感悟:教师在新授课堂上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去体会,去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由寻

3、找求助伙伴,形成合作学习。此时教师也随时洞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把握不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预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让差生张开嘴,用起手,动起脑。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2突出学习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反思数学教学,感悟: 一定要给学生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敬业,决不是要求教师时时都要跟在学生的屁股后面,实践证明,同样的学情,跟得越紧效果越差。但教师又不能彻底放手,那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一个好

4、教师,是讲究方法的,是有节奏感的。是善于研究学生心理,从而做到收放自如、潇洒彼此、成就双方的。是让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的教师。 教师行为。走进数学课堂,有时,你竟然会发现班主任教师正坐在本班级的后面。(不是全盘否定,对于有些另类的班级也许需要,但我不欣赏。)如果是平常上课,班主任的这种做法对数学课堂绝对是一种干扰,对数学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种否定,对创造不同学科的个性课堂的间接控制。对学生学数学激情的一种心理干预,不利于合作,不利于探究。所以,我建议非数学学科的班主任教师如果一定要兼听数学课,请把你的座位搬到门外,这样,你的学生一定会学得轻松,效果更好。这样,就相当于你给你的学生插上了一双搏击凌

5、空的翅膀,孩子们会飞得更高,飞得更好! 3突出合作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当然这里是有科学性的)每小组4-6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确保每位学生在小组内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的合作一定有效,学习一定高效。 4突出探。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我读过一篇”教师母鸡论”的 文章。有一类老母鸡:不叫光下蛋,孵出全部小鸡。相对应的该类老师“温和而有方法”。怎么能将全部小鸡都孵出?这就要求教师做”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 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的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该类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几乎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充分发展和长足进步。 时代在进步,学校在发展,教师在提高,”智慧加高尚”的教师越来越多,当我们的课堂走向生本,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