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80778 上传时间:2021-02-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登革热,病例1,患者刘X,男性,22岁,河南人,因高热4天于2010年8月2日入院。 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急起高热,呈持续性,最高体温39.4,自服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可退热6-7小时,无畏寒、寒战,伴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不剧烈),无骨骼或关节疼痛。8月2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拟“发热查因”收入院。病程中,患者曾感腹部隐痛,呕吐1次,无鼻塞、流涕、喷嚏,无咽痛、咽痒,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痛、尿急,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流行病学史及体格检查,职员为船员,病前1周曾停靠斯里兰卡,病前1天停靠新加坡,同船有发热病人,并有接触史;否认活禽接触史。 体格检查:T 38.4,全身

2、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皮疹,左颈部、左腋下、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软、活动、边界清楚、有触痛,其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球结膜充血、出血。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余体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2010-8-2我院门诊血常规:WBC 4.82109/L,NE% 51.7%,MO 14.1%,HGB 182g/L,RBC 5.82X1012/L,HCT54.1%, PLT 53.0109/L;,入院后情况,入院后第二天开始出现皮疹,面部、躯干斑丘疹,同时双下肢满布针尖样出血点伴瘙痒,4/8体温降为低热。 2/8凝血四项:PT12.3秒,INR1.04,APTT63.3

3、秒(正常值:24-33秒),TT38秒(正常值:14-21秒),Fbg2.17g/L。 5/8我院门诊血常规:WBC 7.91109/L,NE% 34.3%,LYM 40.9%,MO 23.6%,HGB 133 g/L,RBC 4.42X1012/L,HCT35.6%, PLT 58.0109/L;,病例2,病史与病例1基本相同,登革热,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突起发热、多部位疼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 登革出血热尚以出血、血小板减少、血液浓缩、休克为特点,病原学,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登革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 结构: 单股正链RNA 核衣壳 包膜 培养

4、:多种细胞系中生长良好 抵抗力:不耐热及消毒剂 抗体: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 4型病毒均可引起DHF,但2型最常见。,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东南亚、海南省 白蚊伊蚊 太平洋岛屿、广东 易感性:新流行区:均易感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DHF:儿童多见,但我国以青壮年为主 免疫力: 同型:长期 异型:1年,埃及伊蚊,病程与体温、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关系,Dengue IgM,Mean Max. Temperature,Virus,Adapted from Figure 1 in Vaughn et al.,J Infect Dis, 1997; 17

5、6:322-30.,Fever Day,Percent Virus Positive,-4,-3,-2,-1,0,1,2,3,4,5,6,39.5,39.0,38.5,38.0,37.5,37.0,Temperature (degrees Celsius),Dengue IgM (EIA units),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 北纬25度到南纬25度的热带和亚热带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 登革出血热多发生于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 季节 夏秋、雨季,广东:511月,海南:3-12月 流行方式 由市镇向农村蔓延;延交通线远距离传播,新疫区传播迅速。,登革热的地理分布,传播登革热的伊蚊,近期有登革热

6、报告,发病机制,病毒在毛细血管内皮、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形成两次病毒血症。 病毒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血管通透性增加。,DHF发病机制,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病理改变,病理:心、肝、肾、脑等多个脏器的退行性变和多部位出血 。 DHF:最重要的病理变化为全身微血管功能损害,导致血管通透性上升,血浆外渗,血液浓缩。,临床表现,潜伏期:48天 典型: 1.发热急起高热(80%),不规则热和双峰热,热程27天。 马鞍热/双峰热: 病人发热3-5天后体温正常,但1天后体温又再次上升。,临床表现,2.感染中毒症状: 疼痛:头、眼、骨关节、肌肉。 “三红”(颜面、颈、胸背), 极度疲

7、乏,虚弱感常需数周才能完全恢复。 消化道症状,关节热 折骨热,3.皮疹第3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猩红热样,皮下出血点,多从躯干开始,痒,不脱屑,持续34天。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或不同部位出血。 5.肝肿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少见。,临床表现,DHF临床表现,1.开始25日,典型登革热症状。 2.热退前后病情突然加重。 3.出血表现:皮肤粘膜出血,多器官出血, 束臂试验阳性 4.部分病例出现休克 5.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比容 升高、血液浓缩,并发症,急性血管内溶血:G6PD缺乏有关。 精神、神经异常 心、肝、肾损害 眼部病变,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流行季节。短期

8、内出现大量高热患者要注意本病可能。 临床特征: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可有束臂实验阳性。 实验室检查 A.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WBC:2d,4-5d ,B.血清学 补体结合试验 1/32 凝集抑制试验 1/1280 特异IgM抗体检测 C.分子生物学检测 核酸杂交 RT-PCR D.病毒分离 E.型别鉴定 RT-PCR 病毒分离中和试验,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确诊,登革热病毒感染的临床分类,轻型登革热 登革热:典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轻型:短期发热,疼痛轻,皮疹少,淋巴结肿大,病程短,常被忽视。 重型:早期类似典型

9、登革热,35天后突然加重,出现:脑膜脑炎,严重出血。,临床分类,登革出血热: 1.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 2.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皮肤、黏膜出血,腔道出血 3.血小板100109 4.血细胞容积较基础水平增加20%以上或其它血管渗出证据,如低蛋白血症、胸积液。 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出血热诊断标准休克 (脉搏细速、脉压下降,低血压、四肢湿冷),临床分类,鉴别诊断,Dengue Fever 流感 麻疹 猩红热 流行性出血热 药物疹,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钩端螺旋体病; 败血症; 流行性出血热,预 后,一般良好、重型患者死亡率高。 DHF死亡率1-5%,DSS预后不良(

10、死亡率10-40%)。,治 疗,1.一般治疗:隔离,休息 2.抗病毒:无 3.对症治疗: 高热: 物理降温,但出血症状明显者避免酒精擦浴 慎用退热药:G-6-PD缺乏者溶血 Aspirin or Brufen:胃肠道出血 Aspirin:Reyes 综合征 可使用Paracetamol-WHO建议,治 疗,纠正脱水、休克(DHF、DSS关键性措施) 口服补液:不引起出血、过度输液 静脉补液:不能口服补液、严重脱水;晶体、胶体的应用;不宜输全血;输液量以刚满足有效循环为度、避免过度输液 严重毒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 出血:止血药,输新鲜血 脑型:脱水,激素,预 防,控制传染源:发现、隔离患者 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 预防接种:疫苗在试验阶段,如何发现患者?,原因不明急性发热病人 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 流行病学史? WBC减少、PLT减少? 鉴别诊断 报卡、送检、诊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