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食物嵌塞综合治疗分析的综述.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83861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见食物嵌塞综合治疗分析的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临床常见食物嵌塞综合治疗分析的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临床常见食物嵌塞综合治疗分析的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常见食物嵌塞综合治疗分析的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见食物嵌塞综合治疗分析的综述.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临床常见食物嵌塞综合治疗分析的综述食物嵌塞是指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食物碎块或纤维受外力作用嵌入或滞留于两牙的邻间隙内,是一种常见的咬牙合病【1】。因多数患者对食物嵌塞所致的危害认识不足,且早期症状较轻,求诊欲望不强烈,不能及时就诊,引起食物长期滞留,造成牙龈充血、糜烂等局部炎症,严重的还可引起牙周组织萎缩、邻面龋,导致同侧咀嚼功能减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不便。食物嵌塞的发病率高,年龄分布较广,致病因素多样【2】,治疗涉及口腔内科、口腔外科、牙周病学、口腔修复与正畸等多学科领域,如果对其致病原因认识不足,则直接导致治疗效果的不确切甚至失败。鉴于此,医患双方都有必要清楚的认识食物嵌塞的普遍性、

2、严重性及引起食物嵌塞的真正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总结近年来以食物嵌塞为主诉的门诊患者174例,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经定期复查或随访效果良好。资料与方法食物嵌塞患者174例,男81例,女93例,年龄680岁,平均43岁,嵌塞部位251处。纳入标准:采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高台县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中,主诉为咀嚼食物时有嵌塞现象。就诊时检查:牙间隙内有食物存留或牙间隙较大,牙龈局部充血、水肿、压痛。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有良好的依从性,治疗结束能坚持完成6个月后门诊复查或电话回访,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食物嵌塞病因分类,见表1。治疗方法:基础治疗:所有食物嵌塞患

3、者必须先行基础治疗:清除嵌塞部位食物残渣,行彻底的牙周洁治术,根据需要配合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性炎症,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用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剔牙,剔牙的动作要轻柔,以防损伤牙周组织。调牙合:调磨参差不齐、锐利的近远中边缘嵴,磨低陡峭和充填式牙尖,恢复正常的邻间沟解剖形态,重塑牙冠的正常生理外形。31例患者经调 后治愈13例,明显改善8例,失败10例,其中3例为 面过度磨耗,对冷及机械刺激极其敏感,患者不愿继续调磨,7例为邻牙松动,单纯调 效果不佳,改行其他治疗。注意调 应少量多次进行,不能减少牙齿的咀嚼功能和面积,不能降低咬 垂直高度,调 后合力应趋于轴向【3】,不能

4、造成新的咬 功能障碍。对于接触紧密的相邻牙食物嵌塞,通过调 可以完全消除症状。但调 只能改善垂直型嵌塞,由于其容易复发,可作为一种基础治疗,调磨后要进行脱敏处理。充填法:对不完整的牙体组织进行充填,恢复其正常的邻接关系。釉质发育不全、邻面龋损、不良充填体等38例,经银汞合金或树脂充填恢复邻牙间紧密接触关系。32例1次充填成功,1例充填物脱落,重新治疗成功,5例因邻牙松动及牙间隙过大治疗失败,改行其他治疗。用充填法治疗食物嵌塞,需要制备洞形,对较大的缺损以及牙髓治疗患者不宜采用,而且因两牙的生理动度不同,充填物与洞壁间易出现微露而脱落,应选择好适应证,否则脱落率较高。修复治疗:嵌体:当牙体缺损较

5、大、 面及邻接面形态无法用充填法恢复、咬 降低时可采用嵌体修复来恢复牙的正常外形和邻接关系。其优点是能比较准确地恢复邻面接触区的正常大小和形态,修复体抗力性能也比银汞合金和复合树脂材料强。缺点是嵌体修复时,牙体组织切磨较多,牙髓易受刺激出现疼痛;牙体缺损范围大,残留牙体组织抗力性差、咬 不平衡致修复后牙折;嵌体制作的不密合、粘接材料的质量问题或黏接材料的收缩等原因引起边缘微露、继发龋、松动、脱落。因而在制作嵌体时一定要选择好适应证并提高其密合性。本组5例,因牙体缺损过多或牙间隙过大充填失败,行嵌体修复。6个月后随访无不适,食物嵌塞消除。单冠或联冠:单冠适用于牙体邻 面有较大缺损,单个牙错位、扭

6、转及因充填体容易脱落引起食物嵌塞而又不愿行正畸治疗者。对因外伤、合创伤所致邻 面牙体折裂造成部分牙体缺损者,若无牙髓暴露,以垫底、充填治疗为主;缺损较大、累积牙髓者,则常规行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对已行全冠修复仍有食物嵌塞,经调 无效且邻牙不松动、适宜行冠修复者,拆除原冠,重新制作。对患有牙槽骨吸收伴水平型食物嵌塞的患者,在食物嵌塞的患牙邻面间隙超过4mm时,可将其邻间隙的部分视为一个较小的缺牙间隙,做成单端固定桥。磨牙有一定程度的牙体缺损,做过牙髓治疗且有轻中度松动的多个磨牙,有明显锁结的磨牙,临床单冠固位不良、牙冠过短,有前磨牙缺失等情况,比较适宜做联冠修复。将两冠或三冠之间用牢固的连接体联

7、接在一起,把单颗牙齿变为成组牙齿,在咀嚼时,单颗牙齿的运动变为成组牙齿的运动,食物纤维将从联冠合面及邻面沟隙排溢,从而治疗食物嵌塞。29例单冠、7例联冠修复后,半年复查牙间食物嵌塞消除或明显改善31例,5例因邻牙轻微松动仍有食物嵌塞发生,经调颌,2例稍有好转,3例仍无改善,因松动牙均为活髓牙,患者不愿行联冠修复,指导其用牙线剔牙,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活动式食物防嵌器:生理性或病理性牙龈及牙周萎缩形成间隙、水平型食物嵌塞、牙周炎致牙齿松动、牙间隙变大,均可制作由多个牙间固位卡环、基托、联合合支托组成的可摘式防嵌器;如果有牙列缺损,在修复缺损的同时,在活动义齿上添设防食物嵌塞的附件,在咀嚼时,活动义

8、齿的颊舌侧基托及各种连接体等部件,阻断了食物沿垂直及水平方向进入牙间隙内,不仅可以防治食物嵌塞,加强分散合力,还能增强义齿的支持力,保持牙周健康。制作42例,治愈31例,明显改善9例,2例因设计及制作缺陷断裂,经重新制作效果良好。牙根过分暴露和多个牙龈退缩引起的食物嵌塞,以及美观、发音及心理上的改变等情况,比较适合做活动式义龈,可以使口颌系统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制作6例,治愈3例,明显改善2例,1例因患者异物感过强而不愿坚持佩戴,放弃治疗。可摘合垫式防嵌器适用于 高度降低、重度 磨损伴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引发的食物嵌塞,有利于混合型食物嵌塞防治,降低合高度的恢复,还能提高咀嚼功能,进一步改善颞颌关

9、节区的神经、韧带和肌肉。制作3例,治愈2例,明显改善1例。拔牙:拔除49例,其中12例多生牙及错位牙经拔除后行正畸治疗,14例松动牙拔除后行修复治疗,15例上、下第三磨牙均拔除。第二、第三磨牙间出现食物嵌塞的患者适宜采取拔牙方法,若第三磨牙出现松动、龋坏、错位、伸长而无对 牙等情况,可以将嵌食侧的第三磨牙拔除;多生牙、错位牙与正常牙之间发生食物嵌塞者应拔除多生牙,错位牙若通过正畸治疗能够得到纠正的,应及早治疗,无条件进行正畸治疗的,应行修复治疗或拔除;无法保存的松动牙与邻牙间常发生食物嵌塞,也应尽早拔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案。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由于失去对 牙的接触,上颌第三

10、磨牙容易出现过萌伸长,从而限制了下颌的长正中运动。颞下颌关节功能出现紊乱,同时由于下 向后运动,加速了失去对 牙接触的上颌第三磨牙的伸长速度,导致上 后牙区容易出现食物嵌塞。正畸治疗:对因各种错合畸形所致食物嵌塞、多生牙拔除后、全口广泛性间隙、先天性牙列稀疏的患者,同时又符合正畸治疗的适应证,尤其是青少年条件允许者,应首选正畸治疗,既解决错合畸形,又解决了食物嵌塞问题。但在做正畸治疗时,医生应着重考虑远期效果。共治疗14例,截止发稿时,9例已基本结束,效果满意,其余正在治疗中。174例食物嵌塞患者通过上述治疗后,观察6个月后复查或电话回访,设置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患者自述食物嵌塞消失,原嵌塞处

11、未发现食物存留,局部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明显消退。明显改善:患者自述嵌塞程度减轻,原嵌塞处有轻微的食粗纤维的阻塞,炎性反应好转。失败: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结 果经对174例患者有针对性或综合治疗,半年后复查,治愈或明显改善151例(86.78%),但仍有23例(13.22%)存在嵌塞,其中松动牙、杵臼式牙尖、牙龈萎缩的治疗效果不佳,说明该类情况的嵌塞较难解决,故在治疗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讨 论临床上食物嵌塞的原因很多,治疗前,必须对食物嵌塞患者做认真、全面的检查,包括嵌塞部位、牙龈、牙周状况、牙齿形态、排列、缺损、磨耗及松动度情况,牙间隙大小及邻接点的位置和大小,外展隙和邻间隙情况,嵌塞部位

12、对 牙状况,X线检查等,必要时取印模进行分析,以查清嵌塞病因,做出确切诊断,制定治疗计划。食物嵌塞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均有严格的适应证,不能相互混淆。有时,同一患者可以有多种治疗方案,必须结合临床实际,仔细权衡利弊,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要求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法。原则上,治疗方案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可逆到不可逆,坚持循序渐进。食物嵌塞防治的基本条件是存在一个符合生理要求的邻接关系,同时也是治疗过程口腔科医师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之一。符合生理要求的邻接关系应该是,后牙接触区位于合1/3,龈向宽0.51mm,颊舌向宽12mm,形成点的接触和适宜的颊、舌、合外展隙【4】。修复治疗常因牙体预

13、备而破坏性较大,因此要格外慎重,以免造成新的损害及医源性食物嵌塞。替牙期的食物嵌塞多因龋病及错 畸形造成,治疗以充填龋损、正畸法矫治错 畸形为主,治疗效果确切,在牙列发育完成之前,原则上不做破坏性较大的修复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进行全冠修复,所以大多数的食物嵌塞是由全冠引发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全冠修复时邻接点恢复不够,无接触点,未做出相应的处理就进行永久性黏固。故在黏固之前,需要患者先试戴1周左右,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全冠修复时可以适当做一些的颊舌向减径,能增加食物的溢出,防止食物嵌塞。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用牙线剔牙,可以减少食物嵌塞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医生有责任、有义务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宣传口腔保健常识。经治疗后的食物嵌塞均有好转,但好转后需要定期复查。由于口腔牙体牙列是一个动态的生物体,生活中和修复体都存在磨耗,定期复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防治食物嵌塞。防治食物嵌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医患双方不懈的努力。参考文献1 赵依民.口腔修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7.2 彭敏,朱智敏,杨小民.283例食物嵌塞患者情况调查分析.口腔医学研究,2005,21(4):462-4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